周之内,国际知名设计师Kate Spade、荷兰王后33岁的妹妹伊内丝?索雷吉耶塔、美国知名主厨Anthony Bourdain相继自杀,三人生前都饱受抑郁症困扰。这些国际名人的悲剧,再次为大众敲响了关于抑郁症的警钟。据世卫组织(WHO)2017年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有3亿多人罹患抑郁症,从2005年至2015年,人数增加了18%以上。WHO预测抑郁症将在2020年成为全球最流行的疾病之一,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
纽约时间 6 月 5 日上午,美国时装设计师 Kate Spade 被其管家发现死于公寓中,享年 55 岁。据一名纽约警方人员表示,根据现场情况来看明显是自杀行为,目前警方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荷兰王室7日证实,王后马克西玛的妹妹伊内丝·索雷吉耶塔在阿根廷家中去世,年仅33岁。索雷吉耶塔生前遭受抑郁症困扰,警方推断她是自杀。
哪些人群易得抑郁症?得了抑郁症要怎么办?日前,由知乎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系列公益心理科普活动“悄声抑郁“盐沙龙,讲一讲那些有较高抑郁风险的群体。
环境高压追求完美,易抑郁
其实,与大众眼中冷静客观的形象不同,科研人员是抑郁症人群的高发群体。根据中国科协2016年的一项针对科技工作者心理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近三成科技工作者存在抑郁倾向,4.2%有较高的抑郁风险。究其原因,是因为科研人员处于高压环境中:工作时间很长,需要在高影响力期刊上发论文,也要获取经费为自己和他人提供支持,而且还得屡败屡战。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蔺秀云用自己为案例,说明除了科研压力之外,论文的开题、答辩以及找工作都会使科研人员产生较为严重的焦虑感,加剧他们的抑郁。
澳洲注册临床心理学家、前纽约大学上海校区心理咨询师王怡蕊也指出,由于处在高压的科研系统下,且硕士、博士群体通常自身有完美主义倾向,对自己要求高,追求细节,有时甚至是偏执。如果没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美国研究表明,这类群体幸福感比因交通事故发生残障的群体还要低。
化解科研焦虑:先完成再完美
面对科研焦虑,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教授、精神科主治医师徐凯文建议“先完成再完美”:比如博士论文,可以无论多烂先写出来,交给导师之后无非就是如何修改出来,“交完之后你的焦虑就会转移到导师那里。”
此外,徐凯文建议,当焦虑恶化成抑郁,应及时寻找帮助,事实上大学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此外,与其吃药去应对焦虑和抑郁,还不如管理好自己的科研、生活的平衡,以及真正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
蔺秀云也强调,重点是把导师放在一个合作者、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而不是批评你、指责你的角色,这样在跟导师相处时,就可以表达出的想法,也可以把东西交给导师。
实验失败带来的可能仅仅是“抑郁情绪”
好像永远都写不完的论文、实验一次次遭遇失败和挫折……这些极易制造持续长期消极情绪的事物,不免让沉溺其中的科研人员在某一时刻产生自我怀疑:“我是不是抑郁了?”
“不必对抑郁症有过于害怕和恐慌心理。因为抑郁只是一种情绪,揭示的是一种现象,而非原因。”徐凯文说:”虽然抑郁症从流调等数据上来看非常普遍,但是其中还牵涉孰真孰假的区别。哪怕进行了抑郁症诊断,也有轻度、中度和重度的区分。“
徐凯文介绍,被称为抑郁障碍的抑郁症,虽然以显著持久的心境低落作为主要临床特征,与单纯的“焦虑“”压力““不高兴”有着显著不同。
从生理上来看,一个人患上抑郁症是由神经递质失衡导致的。由五羟色胺、多巴胺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等化学物质组成神经递质,负责传递大脑信号,它们一旦失衡,就会让人感觉情绪异常低落,且无法通过自我调节而恢复。
蔺秀云指出,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区别有症状、程度、时间上的区别,在症状上,如情绪低落、食欲和睡眠受到影响、精力疲乏、对周围失去兴趣等等,这些症状满足5条以上;在程度上,明显影响到社会功能,并且症状持续时间达到两周,即可以考虑是抑郁症。
从严重程度来看,大多数情绪低落往往只是心情不好,并不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虽有压力但还能去做事情,社会功能还是良好的。
“像这种情况下出现的消极情绪,可以进行自我调节,仅仅算抑郁情绪,而不能让抑郁症来背锅。“徐凯文说。
商业利益和标准放宽也导致抑郁症增多
随着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抑郁症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也越来越高。在1998年的全国流行病调查中,国内抑郁症患病率仅为0.05%,这个数字到2005年已经增长为6%,12年里增长了20倍。
如此推测,我们每个人患上抑郁症的风险是否也会变大?在惊人增长的数字背后,也不可忽视其他相关因素带来的影响。
徐凯文介绍:“比如受到商业利益的驱使,西方制药公司在最近五六十年都在游说降低抑郁症诊断标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得抑郁症。举个例子,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二版(DSM-II)中,必须包括情绪低落和精神运动迟缓两个症状。精神运动迟缓简言之就是‘脑子生锈了’,症状是思维变慢,与人对话的语速也会非常慢。而这个症状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DSM- III)中就被去掉了,没有这个症状也被诊断为抑郁症。在我们国内,1980~1990年代神经衰弱的患病率高达10%,但现在几乎不作这个诊断了。有神经衰弱症状的人,现在可能更多地被诊断为抑郁症。“
徐凯文建议,如果有长时间多症状并发的情绪低落,一定要引起重视。而在可能需要帮助的时候,一定要尽量求助领域内的专业人士。
病耻感造成了抑郁症自杀悲剧频发
为什么类似Kate Spade,很多人宁愿长期受抑郁困扰也不愿意诉诸专业医疗帮助?为什么抑郁症多发自杀悲剧?
大多数抑郁症患者不肯求助医疗,导致自杀事件频发,都是因为难以消除的“病耻感(stigma)”,这是除了患者身体呈现的症状外,另一个必须被重视的情绪体验。徐凯文表示:“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讲,只要有机会干预,几乎所有抑郁症自杀都可以成功干预,而仍有人自杀也不寻求帮助,大多数情况都是因为强烈的病耻感。”
有自杀倾向的人和正常人在接受自杀、积极和消极3大类单词刺激时,大脑呈现出了不同区域的激活现象。如今,科学家们正在借助机器学习和算法去发现人群中有潜在自杀倾向的人,以便进行积极干预。
病耻感的出现主要因为缺少疾病相关的正确知识,惧怕家庭、社会带来的相关压力,误认为患病是个人主观问题导致等。
“有种说法把抑郁症比作感冒,但是抑郁症其实有很多种类型,1000例抑郁症就有1000个原因,甚至同样的症状背后的原因也不尽一致。像神经衰弱这类的问题是可以自愈的,但是更多的仍需有临床经验的心理医生来判断,我们不能自行判断。“徐凯文解释道。
抑郁症除了轻重有别,有时还会伴随焦虑症(Anxiety)、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等其他精神疾病,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复杂多变,通常具有强烈的个体差异性。
目前在临床上,对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电痉挛疗法和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一般建议纯心理治疗。
“改善来访者的状况是我们的首要抉择,药物可以有效地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生理层面,比如改善失眠的问题,越是重症的抑郁症患者疗效越好。“徐凯文也同时表示:”但是吃药不是万能的,药物作用只是喘口气,不至于让肉身摧枯拉朽的倾颓。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
▲心理学中有一个效应叫做渡渡鸟效应,虽然心理治疗实验常常是无法被重复,但通常不同的心理治疗方式会收到同样的效果。在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中,渡渡鸟主持了一场荒谬的赛跑,宣布每位参赛者都获胜。
>>>附:DSM‐5(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重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 (标准仅供参考,读者勿要对号入座自行诊断,如有需求,请及时就诊) A.在同一个2周之内,表现出与以往功能不同的改变,表现为下列症状中的5项以上,其中至少1项为(1)心境抑郁,或(2)丧失兴趣或乐趣。 注:不包括明显是由于躯体疾病所致的症状。 1.几乎每天和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心境抑郁,可以是主观的体验(例如,感到悲伤、空虚或无希望),也可以是他人的观察(例如,看见在流泪);(注:儿童或青少年可能仅表现为心境激惹) ; 2.几乎每天和每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对于所有(或几乎所有)的活动的兴趣和乐趣都显著减低(主观陈述或他人的观察); 3.显著的体重减轻(未节食)或体重增加(例如:一月内体重变化超过原体重的5%),或几乎每天都食欲减退或增加(注:儿童则为未达到应有的体重); 4.几乎每天都失眠或嗜睡; 5.几乎每天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他人的观察,不仅仅是主观上感到坐立不安或动作迟缓); 6.几乎每天都感到疲倦乏力或缺乏精力; 7.几乎每天都感到生活没有价值,或是过分的、不适当的自责自罪(可以是妄想性的程度,且不仅限于责备怪罪自己患了病); 8.几乎每天都感到思考能力减退或不能集中思想,或者犹豫不决(可以是主观体验,也可以是他人的观察); 9.反复想到死亡(不只是害怕死亡),反复出现自杀意念(但没有具体的自杀计划),或者有自杀企图,或者已有具体的计划准备实行自杀。 B.这些症状导致临床上明显的痛苦体验,或导致社交、职业以及其它主要功能的损害。 C.这种发作不是由于某种物质(药物)或躯体疾病所导致的。 注:诊断标准A-C代表重性抑郁发作。 注:重大应激反应(例如:丧亲,经济上突遭灭顶之灾,自然灾难,罹患严重疾病或残疾)也可能出现强烈的悲伤、陷入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失眠、吃不下饭、体重减轻等抑郁诊断标准A中的症状,类似于抑郁发作。尽管这些症状也许是可以理解的,或被认为是适当的应激反应,还是需要仔细鉴别重性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与重大应激事件所致的正常反应。作出鉴别诊断无疑需要有丰富的临床诊断经验,并且依据个人史、表达悲伤的文化模式以及应激事件本身等综合起来判断。 D.排除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样障碍、妄想性障碍,或者其它特定、未特定的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以及其它精神病性障碍。 E.从未有过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 注:此项排除不适用于由某种物质和躯体疾病的生理效应所引起的躁狂、轻躁狂发作 |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张鹏
*文章原刊于微信公众号“科普中央厨房 | 北京科技报”,本文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