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何裕民教授
什么是抗癌力,抗癌力有什么特点,如何提升自身体内的抗癌力、避免触发原癌基因、阻止癌细胞进一步恶化……继《癌症只是慢性病》之后,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何裕民教授沉浸抗癌临床工作近40年而编著的《抗癌力》一书,近日获上海市科委组织评选的“优秀科普图书”。何裕民教授通过对28000多例肿瘤病例的临床观察、分析,得出左右着个体癌症发生发展的一类长期被人们忽略的影响力量——抗癌力。
什么是抗癌力?何裕民解读说,抗癌力指的是个体本身所具备的一大类综合能力:它可促使自我防范癌变,帮助摆脱癌症干扰,或从癌症伤损中修复,从而维持健康的能力。
抗癌力至少涉及四大方面:
1、对异常(癌变等)细胞的及时识别及清理。
2、对创伤的正确修复及维护,它包括各种组织的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瘢痕组织形成的复杂组合,这本身就是多个功能协调/协同后的结局。
3、对代谢废物或致癌物的及时清除。
4、对外界变化的顺应与自我及时调整等。
“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对医学界提出了两条重要教诲, 第一以不造成伤害为原则,第二要尊敬自然本身的力量。这些一直被历代医学大师们所铭记,‘抗癌力’概念的提出、推行及逐步成熟,就是践行这些原则的典范。”何裕民说。
从事抗癌临床工作近40年,何裕民发现,老百姓对癌症有许多个“为什么”,比如,为什么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大家都说生癌是免疫力低下之故。但太多的人,生癌前从不生病,连感冒都罕见,何谓免疫力低下?不是自相矛盾吗?一直在说肺癌患者往往是因为抽烟,但是很多不抽烟的人偏偏患了肺癌,为什么?为什么说三到五成的癌症患者是被吓死的?为什么有一些人生癌不怎么治疗,却活过10年、20年,甚至30年?
面对这些“为什么”,何裕民说起一个真实案例。他有一个学生, 她奶奶上世纪90年代初期查出食道癌,奶奶是因为吃东西有点噎嗝,到上海看病,钡餐一查,食道严重缺损,活检示食道鳞癌。医生当时劝说:这么大年龄了,开刀体力不行。考虑经济因素、个人耐受承受,他们也不想化疗。就哄一哄老奶奶,说她吃得太快了,烧伤了,是炎症,让她回去吃慢一点,烂一些,并在何裕民处开了点中药方,回去了。
几年后,学生出国了也没联系。年前几天回来告诉说:奶奶还活着,快90岁了。她生食道癌到现在,已经活过近20年。
“我手上癌症患者没有接受创伤性治疗而活过100岁的有几个。其中,没做手术的晚期肠癌患者乐婆婆已经106岁了,她是老知识分子,她自己说93岁确诊时如果开刀,也许一百个她,早已走了!”何裕民坦言,并非主张大家生病后不去治疗,这些案例而是提示一条信息,癌症确实充满疑团,癌症的威胁又是现实的,如果能从这些疑团中寻找一些有助于破解疑团的蛛丝马迹,也许很多癌症病人可以避免死于非命。
何裕民在书中说:“让人活着,才是治疗癌症的目的。这问题首当其冲地涉及到患者及其家属,也同样应该为医师所关注。但恰恰在这一点上,人们茫然了,只知道癌症来临,就是要杀死癌症!”
何裕民在临床上发现,查处癌症后,盲目、匆忙就医的大有人在,结局有好有坏,但不是所有人都有“再来一次”的机会的。“医疗的最终目的是‘以人为本’, 是以人命为中心,让人尽可能活着,且兼顾生存质量,这才是治疗癌症的目的。”他说。
作者:记者唐闻佳、通讯员胡德荣
编辑:顾军、实习编辑奚清逸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