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女童从10楼窗口坠楼。三个月后,她出院了,走路又呆又猛,笑声又呆又萌。和所有11岁的大孩子一样,马上回到课堂里去。在这么严重创伤后,她为什么能够存活?因为在两个小时内,殳儆医生与医院领导一起,整合了14个专业的精英团队,对女孩进行了救治。
殳儆是新安国际医院急救科主任,作为重症监护室的一名医生,她几乎24小时不离病床,可即便如此,下班后的所有时间,她却都用来写出一本书《医述——重症监护室里的故事》。今晚六点半,殳儆带着这本新书,在上海书展,与同行对话,与读者见面。
如果说医院诠释人生百态,那么重症监护室就是其中的浓缩版,与死亡靠得那么近,所以重症监护室的工作强度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和承受的,无论体力、精力、压力……对医生自身都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因此,在ICU的女医生少之又少,能在ICU坚持下来的女医生更是凤毛麟角,而殳儆,在ICU一干就是二十年。
在如此高强度下,是什么让殳儆即使忘了吃饭,也要写下这本书,是因为那个紧闭的大门背后的生离死别、悲欢离合驱使着她无法停下笔,更是因为20年的医生生涯,殳儆看到那些争锋相对的医患话题、火药味十足的新闻,深切体会到,医生这个承担着生命重任的群体,却封闭而不被人了解:常人能体验到手术室外来回踱步的焦虑,却看不到手术台上的汗如雨下;常人能体验到被告知病情后的思潮混乱,却不知道医生面对不确定病情的艰难决策;常人能体验到重症监护室门口焦灼不安到天明的疲乏和伤心,无法知道紧闭的大门后医生盯着监护仪,高强度彻夜工作的压力……
因为不了解,所以被误解。
于是,殳儆把自己重症监护室医生的成长和体验都写成故事,那是她在泥泞中走过的一个又一个脚印。
《医述——重症监护室里的故事》里有H1N1甲型流感来袭的惶恐不安、有十岁孩童坠楼的命垂一线、有左主干堵塞病人的绝处逢生……医生写自己的故事,不同于职业小说家,靠戏剧冲突、悬念设置来吸引读者,来源于医疗一线的素材,已经足够有张力,因为这是生与死的故事。但书中的表达却又平易近人,让你看得懂那些专业的医疗案例,又为医生们真实的生活,发出会心一笑。
《医述——重症监护室里的故事》为读者打开了重症监护室那所紧闭的门,让我们了解,门背后,医生和病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生。
作者:郝梦夷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