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60岁正是事业奋斗黄金期,一些人却被突如其来的脑卒中击倒,事业与生活双双按下了暂停键。今天,上海市神经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联合上海市脑卒中预防与救治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发布《2017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神经内科专业(上海地区)》(简称上海卒中质控白皮书)显示,40岁后脑卒中发病显著攀升,但大众对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肥胖等导致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认知有限。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类人群常见病,表现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对个人、家庭、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与沉重负担。
2013年起,上海市卫生行政部门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由11家市级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包括华山医院、瑞金医院、中山医院等大型三甲医院)和25家区级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以及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区医疗急救中心共同组成的“上海市脑卒中预防与救治服务体系”,全面推动脑卒中救治和预防工作。
在上海市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事务中心及国家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领导和支持下,上海市神经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率先建立了以脑卒中救治为标杆的神经内科临床质量控制协作网络。
上海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事务中心主任谭申生介绍,通过数年的医疗质量评价及持续性质量改进,上海市脑卒中救治能力综合评价在近年国家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报告中遥遥领先,成为国内神经内科医疗质量体系建设和病种质量改进工作的排头兵。
在此基础上,2017年上海出版了全国第一部省级质控单病种(即脑卒中)白皮书,引起了国家神经内科质控中心以及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其他专业质控中心的积极反响。今年,这是第二年公布上海地区神经内科脑卒中质控白皮书,希望持续推进上海地区两级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卒中中心)建设和提升。
事实上,“上海市脑卒中预防与救治服务体系”在救治患者的同时,也掌握了大量脑卒中危险因素发生的情况。据上海市脑卒中预防与救治服务体系数据库显示,上海地区2017年收治住院的脑卒中病例中反映出,40岁后脑卒中发病显著攀升,在60岁和80岁有两个发病高峰。另外,老年发病者常见多种慢性病并存,然而大众对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吸烟、肥胖等可能导致脑卒中发生的高危因素知晓率不高。
在专家看来,不少令人遗憾的脑卒中事件是可预防的。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疾控处处长陈昕援引2016年刊载于《柳叶刀》杂志的一篇文章谈到,包括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饮酒、心理因素在内的10个可控危险因素解释了90%的卒中风险,简言之,控制危险因素,可以降低卒中发生。
这些现象提醒大众,定期体检,早诊早治,指导上海市民积极应对脑卒中高发风险,更有效开展预防工作,从而延缓卒中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救治网络与预防工作的推进,专家也注意到,还有部分卒中“比较难对付”。“青少年卒中常常没有危险因素或只有一项危险因素。”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董强教授谈到,他们在临床上发现40岁以前发生的脑卒中往往是血管异常、蛛网膜出血等,遗传背景在这里扮演了重要角色,换言之,这让预防工作的难度提升了,而这也提示医生们,不同年龄段决定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是不同的,需要精准治疗、精准预防的理念。
董强教授称,“上海市脑卒中预防和救治服务体系”探索实践了医防融合、分级诊疗、精细全程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服务与管理,下一步还将持续关注卒中风险、再造分级流程、融合学科优势的工作,以提高全民健康。
作者:唐闻佳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