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上海首家骨质疏松专病联盟——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质疏松专病联盟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宣告成立, 这对加强慢病先行理念,提高骨质疏松诊疗水平和搭建骨质疏松的规范化诊疗平台有着重要意义。这是记者从10月22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联合国际华人骨研学会主办的2018同济大学骨质疏松与肌肉退变疾病国际学术论坛上获得的信息。
据悉,骨质疏松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系统性骨病、慢性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易骨折,即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易在椎体、髋部、前臂远端、肱骨近端和骨盆等部位发生骨折;“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严重者可“身材变矮”或发生“驼背”。
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骨质疏松症已从20世纪的第13大疾病跃居为21世纪的第5大疾病。在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2.1%,男性为6%;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2.0%,其中男性为10.7%,女性为51.6%。5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约15%,8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约为36.6%。此外,如果发生髋部骨折,20%的患者会在一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50%的患者会因此残疾,导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另据最新调查表明,居民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知识和危害普遍缺乏,目前2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知晓率仅为11.7%,其中男性为10.5%,女性为13.0%,城市地区为17.8%,农村地区为8.1%。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知晓自己患病的比例也很低,40至49岁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为0.9%,50岁以上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也仅为7.0%。20岁以上人群中,接受过骨密度检测的比例仅2.8%,其中男性为2.5%,女性为3.2%,城市地区为5.0%,农村地区为1.5%。50岁以上人群中,接受过骨密度检测的比例为3.7%,其中男性为3.2%,女性为4.3%,城市为7.4%,农村为1.9%。
与会论坛专家指出,为应对大部分慢病患者和众多居民主动健康理念薄弱这一严峻局势,必须设法唤醒居民主动健康的意识,使其知其病并知其所以病,为疾病的早期康复打好基础。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倡议下,决定成立骨质疏松专病联盟。
据记者了解,该专病联盟集内分泌,骨科,疼痛科,康复科,中医骨伤科,医学影像科,护理专业,药剂专业等学科于一体,成立后,将致力于把骨质疏松症这一中老年隐形杀手消灭在萌芽状态,让老百姓能够实实在在享受到“积极预防、主动健康、早期康复和全生命周期的慢病管理”的国家政策红利;平台实现线下和线上医技护管一体化,构建一个慢病管理新模式,让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医护人员的专业治疗;如患者仅需简单的配药,可轻松便利地实现视频复诊,享受送货上门、查看检查结果和学习疾病知识等“红利”。这样可减轻医生门诊复诊的负担;除此外,患者可定期到医院检查,也可定期到任何一家联盟医院就诊;患者的历史病例及检查结果等信息可在云端交互共享,既方便医生查看,也避免了患者的反复检查。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副院长、本届论坛联合主席李济宇教授介绍说,十院作为上海市的大型公益性医疗机构,将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积极执行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政策,利用三甲医院在骨松等慢病防治的技术、管理和人才优势,主动出击、迎击慢病,建立有十院特色的全新慢病防控体系,为健康中国贡献十院的力量。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学科带头人、本届论坛联合主席曲伸教授认为,骨质疏松症是内分泌代谢科的大病,患病率高、危害大,很多老百姓认识不足,内分泌科在骨质疏松症的患者管理、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应走在上海市前列,并继续与国际和国内外专家合作,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为老百姓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持续推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质疏松专病联盟的发展,把社区联盟单位进行中心化管理、同质化要求,让更多患者受益。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行政副主任、论坛执行主席,专病联盟秘书长兼执行主任盛辉副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专病联盟专家委员会将负责起草和制定联盟的骨质疏松与肌肉退变性疾病的积极预防、主动健康和早期康复规范、临床诊疗路径,实现骨松慢病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并满怀信心地说,健康中国,慢病先行,上海十院在行动。
作者:陈青
编辑:郝梦夷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