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查房,看两个病人之间,医生总要消毒双手。一个微妙的细节,带给病患的感受却不相同。“昨天,在“生命关怀·伦理叙事·人文实践·医患共同体研讨会暨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2018年年会”上,医学伦理中的人文情怀成为了医学界探讨的话题。与会专家们表示,“实际上,刚看完一个病人就洗手,病人可能觉得医生‘嫌弃’他;但在看新病人之前才洗手,病人会觉得医生‘尊重’他。”
叙事医学和叙事伦理,体现医疗温度
“医生,能不能帮我打听一下,哪里能接受我一个外地患者的遗体或器官捐献的?”我发现这个病人很特别,他是自己来的。离家才两年,一个为女儿带孩子的东北汉子因腰痛,被确诊为“前列腺癌骨转移”。
“如果有哪里能接受我的遗体或器官捐献,让我能发挥最后的作用,那多好!您看,我的眼角膜可以供给有需要的眼病患者,我的遗体可以制成医学生的解剖标本……”三天后,大叔在家人和我们共同的见证下,毅然签下重重的一笔。
这是普陀区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吴孙坚写的“平行病历”。疾病和疾痛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是医护人员的世界,一个是病人的世界。现代医学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只有真正进入病人的世界,才能与病人拉近距离,成为医患情感的共同体。
昨天的年会上,40个“平行病历”成为亮点。平行病历,又称叙事医学,诞生于欧美发达国家,提倡医者把从医过程中正规病历之外的细枝末节、心理过程乃至家属感受都记录下来,使临床医学更加富有人性、充满温情,也丰富人类对生死、疾苦的理解和认知,为紧张的医患关系“松绑”。
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副会长方秉华谈到,与叙事医学对应的还有一个概念是“叙事伦理”。就是在叙事医学的实践过程中,表述伦理问题。伦理除了有抽象的概念、基本原则、基本范畴,更有医者内心的判断和抉择。因此,叙事伦理可以培养医务人员的道德敏感性和真善美的情感。
医学发展需要人文精神的洗礼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老年医学科护士陆莉娟告诉记者一个故事,她曾遇到过一位服下过量安眠药被抢救过来的老人。尽管家里小辈嘘寒问暖,对他关爱有加,可老人始终缄口不语,心事重重。原来,这名老人此前突发脑梗,家里子女十分孝顺,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可他性格好强,行动不便让他情绪低落,又觉得自己连累了家人,于是服药自杀。
陆莉娟了解之后,时不时借着发药的机会找老人说话,开导他,并告诉他,“我知道你很痛苦,也很无助,但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脑梗后遗症这个问题也许现在困扰着你,我们何不试着与它作斗争,慢慢地解决它呢?”那以后,老人慢慢地话多起来了。一家人经常安慰他,老人慢慢树立起了康复的信心。
同济医院党委书记许树长说,医学伦理如今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多,什么该做或不该做、如何维护患者权益、如何让患者活得更有尊严等,都是医学伦理要考虑的。也就是说,围绕患者,是医学发展的根本目的,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滋养。“当代生命医学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在临床上的广泛运用,如器官移植、转基因、辅助生殖等技术,引发社会、伦理和法律争议。此时,对于医学伦理的需求更加急迫。”许树长说,目前,全国多所医学院校、医院都在探索医学人文课程。医学院校必须加大医学人文课程比重,医务人员则应将医学人文素养的提升列为一大工作重点。
关注医疗“痛点”,真正融入病人世界
会上,上海市卫健委党委副书记郑锦表示,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以“医学之善”为核心,以17个基地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使医学伦理科普进校园、进社区、进楼宇。将医学伦理学抽象的理念渗透到医学实践中,在医教研、医疗服务、科学普及等方面展开了更深远更丰富的探索。
记者了解到,不少医院都在规范化建设上做出探索。比如,华山医院和儿童医院伦理基地的“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规范”、涉及儿童受试者的临床试验伦理审查特殊规范准则的建立与应用推广,提升了伦理委员会能力;在临床共同决策方面,曙光医院伦理基地等将伦理查房延伸到生殖等特殊领域;在临床治疗中,同济医院拓展临床思维,倡导医生不仅要关注病人的疾病,同时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从心身医学角度全面评估来诊者的心脏心理状况;在减轻痛苦的细节方面,龙华医院激活中医人文中的资源,为肿瘤相关性抑郁防治提供身心关怀;在临终关怀方面,普陀区中心医院在重症监护室设立“监护安宁室 ”、协助临终患者有尊严的走完最后一程等。
当代的医学伦理学已经超出了单纯的医学伦理的范畴,进而关注医学、生命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社会体制转变及全球性的影响。文化多元、个体权利、人与环境的关系等,成为新的医学伦理关注热点。今年,上海推出24家全国文明单位十大率先服务举措倡议,其中之一,就是伦理学会开展的“叙事医学”“伦理查房”实践探索活动。随着有人文“温度”的医疗服务进一步传播,必将产生越来越积极的社会影响。
作者:记者陈青 通讯员陈德芝
编辑:郝梦夷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