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日前正式成为“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大学医学院参与共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在我国尚属首创,也是上海创新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一个缩影。
截至今年,上海已组建以区域医联体、专科医联体为主要形式的40余个医联体,涵盖所有三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眼下,上海已不满足于简单的医联体建设,而是尝试通过更进一步的改革,努力用技术、服务“多跑路”换取病人及家属“少跑路”,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与三甲医院同样优质的医疗服务。
社区医院“更名”,居民收获“小确幸”
前缀被冠以“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意味着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同济医院等全市现有的四家“同济系”三级综合性医院成了“兄弟单位”,这让附近居民对“家门口的医院”充满了期待。
先是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的三位专家走进社区,通过门诊带教、临床案例分析等活动,向中心家庭医生展示国外全科门诊标准化接诊流程与诊疗经验。不久后,来自德国汉堡的多位医疗专家到该中心分享了德国家庭医生的自我管理体系。
▲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专家门诊带教,帮助中心家庭医生打开问诊思路。
“问诊仔细,不放过任何细节。”家庭医生徐冬建回忆,当时门诊来了一对老夫妇,年过七旬的老奶奶多年患有糖尿病,前来配药。“通常我们只关注病患本身,可美国医生却注意到了她身旁的老伴。”从既往病史、生活习惯等方面入手,美国医生系统而开放式的问诊方式给这里的家庭医生打开了全新思路。
▲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徐冬建为签约病人测量血压。
依托于同济大学医学院的平台,中心如今常常能见到大专家出诊,扎根社区的家庭医生也可定期前往同济医院参加教学门诊、病例分析等活动。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仇燕青说,希望通过这种医学院与社区医疗机构共建的模式,培养更多会看病、能科研、善管理的国际化全科人才。
为扩大家庭医生制度的影响力,在调研了周边居民的需求后,中心决定发展康复、中医诊疗等特色医疗。截至今年10月,该中心常住人口签约人数近三万,60岁以上签约人数近两万,签约率节节攀升。
家庭医生从“一个人”变成“一个团队”
从最初家庭医生“1+1+1”签约,到“长处方”“延伸处方”政策的实施,再到搭建各类平台让家庭医生提升能力,如今,家庭医生手中的“武器”越来越多,本领越来越强,这也对他们提出了新要求。
“居民需要的家庭医生不再是简单看病、开药、转诊,而是能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仇燕青介绍,在嘉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尝试开发一套新的家庭医生健康服务管理系统,由原先的“一个人”变成“一个团队”。
▲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上门为签约病人服务。
每位前来就诊的签约居民先由健康管理师(家庭医生助理)接诊,询问基本情况,进行健康评估,包括已经存在的疾病和将来可能发生的疾病,由此生成一份初步的健康指导方案。随后,居民前往家庭医生诊室,由其开展进一步诊疗和健康管理服务。
目前,中心成立了南翔镇中医药普及班,由中医科组成近十人的讲师团开展四季养生、中医足疗等内容丰富的中医药知识课堂,受到居民热烈响应。随着“陆瘦燕针灸传承研究中心(嘉定分中心)”落户南翔,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陆氏针灸”的传承人,在该中心中医工作室陆续开展针灸研究和诊疗。
仇燕青表示,一名家庭医生、一名健康管理师、一个区域家庭医生服务中心以及若干外包服务中心,这种“3+X”家庭医生服务新模式,可以整合多种资源,为居民提供综合、连续、全程化健康管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了家庭医生的服务内涵。
作者:李晨琰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