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存在种类繁多,产地分散,质量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辨药识材以往是“老法师”的独门秘诀,但随着中药材市场越来越大,如何辨别药材真伪优劣,完全依靠人工,难度系数陡然增加。今天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医学人工智能创新高峰论坛”上,首发的中药材人工智能“鉴别师”受到与会学者、医学院士的关注。
酸枣仁,一种中药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种子,2010年为我国药典收藏,有养肝、宁心、安神、敛汗之效。外行哪里晓得,小小的酸枣仁也有冒充者。进口酸枣仁与酸枣仁的相貌极其相似,但疗效不明,在我国按假药处理。
面对真假酸枣仁,中药“老法师”一看能辨真伪,如今外行也有望“加持”这种本领。借助手机扫一扫,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比对,30秒不到就能鉴定、并标出一堆真假酸枣仁中谁是正品,谁是伪品。
人工智能首次深度涉足中药领域,获得一个好听的名字——中药材人工智能“鉴别师”。目前,它的样机已在具有百年历史的中药老字号上海蔡同德堂制药的药材基地“上岗”,助力“老法师”辨药识真伪。
百年老字号为何引入“新式武器”?其背后,研发投入并不低,但中药品质的把控让企业认为“必须走出这一步”。
统计显示,2018年我国中成药及饮片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未来5年将达到2万亿元。我国有中药企业2080家,中药饮片企业1592家,行业集中度依旧不高。
俗话说,药材好,药才好。上海中医药大学许家佗教授表示,中药材是中医药的源头,也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石。中药材受种源、环境、技术、管理、采收加工、仓储运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处理不好,会造成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
而如果任由伪劣药材横行,不仅会让整个中医药产业陷入危机,重创中医和中药的公信力,中医药的长久发展也得不到保证。“中医或死于中药”的论断令中医药学界忧心不已。
这些年,我国药监部门、企业、政府、行业组织等致力于提升中药品质与质量把控。本次论坛上首发的人工智能(AI)合作项目——中药材AI“鉴别师”,是又一创新探索。它由上海蔡同德堂制药和医库云共同研发启动。
“以往,仅仅靠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绝活把握每种药材的真伪优劣,显然在中药原材料真假难辨的巨大市场是杯水车薪,毕竟有经验的老法师少之又少。”上海蔡同德堂制药董事长范宇丰对传统的辨药手段深有体会。她谈到,为发扬老品牌,助力中医药现代化事业发展,蔡同德堂携手医库云,希望破题中药材检测及辨识难现状。
医库云CEO张群华教授介绍,AI鉴别师在蔡同德堂制药率先启用,把好药材流通关,让假药无缝钻,“借力AI,让企业在源头控制上有了底气,在后续整个生产过程中,通过AI赋能药物研发,也有利于中药企业向高科技制造方向迈进。”
论坛上,夏照帆院士、廖万清院士和戴尅戎院士也对中药品质表达关切,“上游药材的质量无法保证,下游药品质量及临床疗效则无从谈起!”
借力AI,进一步扎进中药材品质的篱笆,为中药企业和医院提供合格的中药和中药饮片,保障大众用药安全,成为专家共识。
作者:唐闻佳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