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不想活了,这么多医生都没看好我的痛。”说着,老人眼泪就掉下来了。
这是我们最近在诊室遇到的一幕。这天,李女士搀扶着母亲王阿姨来到诊室,老人一脸痛苦,感觉每走一步路都非常困难。
王阿姨是最近两个月开始出现全身痛,起初只是后颈部和肩膀疼痛,两个胳膊痛得不能上举;后来,慢慢地出现后背、腰部和大腿部的疼痛,痛得不能走路和下蹲,逐渐加重到夜里不能翻身,影响休息。
一开始,李女士带着妈妈去看了骨科,骨科医生做了一系列检查,包括抽血化验、X光片、磁共振、CT等。血化验除了血沉升高(45 mm/h)外并没有其他异常,其他检查除了发现有关节退变和骨质疏松之外也没有特别之处。
于是,骨科医生给老人的两个膝关节打了药,开了些止痛药,建议她再到骨质疏松科就诊。
老人吃了两天消炎止痛药后,起初两天疼痛有所减轻,但之后就没有效果了,于是来到骨质疏松科就诊。
医生给老人复查了血沉和血常规,发现血沉较上次更高了(90 mm/h),血常规正常,开了补钙的药口服及打针。
回家后,老人全身痛越来越加重,晚上痛到不能入睡,情绪也越来越差,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
看到母亲每天这么痛苦,李女士急在心里,在又辗转了几家医院的骨科、疼痛科甚至是肿瘤科后,一位医生建议王阿姨去风湿科看看。
于是,老人来到了我们这里。
我们详细询问了老人的症状,她的不舒服主要是颈部、肩部以及臀部和大腿的疼痛,上肢不能上举,下蹲困难,夜间疼痛影响翻身,尤其是早上刚起床时感觉全身僵硬。最近没有感冒、发烧,没有咳嗽、腹泻等不适。血化验白细胞是正常的,但是血沉明显升高。
根据老人的描述和化验检查的结果,我们考虑诊断为风湿性多肌痛,给她每天两片强的松(编注:激素类药物,内分泌代谢科、血液科等常用)口服。
在对老人进行了安慰和解释病情后,让其回家按时吃药,并于一周后来复诊。
一周之后,老人再次来到诊室,像完全换了个人似的:一个人轻快地走到我们身边,喜笑颜开地说:“医生,我一定要给你送一面锦旗,谢谢你让我这么快好起来,真的太感谢了,太神奇了,哈哈!”
看到患者脸上的笑容,我们也非常开心和欣慰。
其实,对患者包括很多医生来说,“风湿性多肌痛”都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这是一种风湿性疾病,以四肢及躯干近端肌肉疼痛为特点,伴有血沉升高,对小剂量激素治疗反应敏感,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
这类患者可以有疲倦、低热、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但主要是以对称性的近端关节和肌肉的疼痛酸痛以及晨僵为特征。以肩关节、颈以及骨盆带肌肉最为突出,呈对称性分布。大部分患者都以肩胛带疼痛最先起病,然后发展到四肢近端、颈、胸、臀等部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可持续数周到数月。疼痛以及晨僵在下半夜及早晨时加重。
风湿性多肌痛最显著的血液化验异常是血沉显著升高,通常>50mm/h,甚至超过100mm/h,其他检查如X线、MRI以及超声检查并无特征性的改变。
能引起血沉升高的疾病非常多,又因为非风湿科医生不认识该病,患者常常辗转多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花费数万元,也未能找到真正的病因而不能获得正确的治疗。
而该病的治疗很简单,每天强的松2片对风湿性多肌痛的患者就可收到神奇的疗效,肌痛和僵硬症状可以获得快速(常在一天之内)和显著地改善,血沉也逐渐恢复正常。但强的松的减量必须缓慢,否则该病的复发很常见。如果每天2-3片强的松不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很可能就不是风湿性多肌痛了。
如果您和身边的朋友也有这样的症状,说不定就是风湿性多肌痛,可到风湿免疫科进一步就诊明确,希望能够通过该文让大家认识该病,也能让更多患有该病的朋友痛苦得到及时缓解。
(作者均任职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陈淼为主治医师,戴生明为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门诊时间为周一下午和周四上午)
作者:陈淼 戴生明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