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也有群集现象,常与健康者为伍,可帮助守住健康。”
近日,上海百余名癌症患者相聚四川北路街道文化活动中心欢庆“重生”,迎接新年到来。这是上海民生中医门诊部新春同乐会的一幕,走出癌症阴影的病友分享交友原则:要想健康,就应该经常和生活方式健康的人交往。
民生新春同乐会已连续举办十年。今年的亮点是为康复期肿瘤患者搭建了沟通平台,医务人员传播健康知识、病友间支撑相互鼓励,除了是一个康复大家庭的聚会,这更是一次感恩的盛会,也是一个爱心传递的同乐会。
68岁的李阿姨曾患乳腺癌晚期,2003年开始在民生中医门诊进行中医诊治,在家人的陪伴、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如今李阿姨的病情早已控制住,身体逐渐恢复健康。李阿姨很感谢医者给她重生的机会,并鼓励大家一定要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乐观生活。
到场的还有很多像李阿姨这样的案例,在漫长的抗癌征途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患病以来,从未丧失生的信心。
活动现场,有4位患者从2006年开始还自发组成一个小团队,其中3名男性都是晚期肺癌患者,女性则是卵巢癌肠转移者,病情都比较重。他们因看病而相识,年龄相仿,起初常凑在一起聊天、打牌;而后,结伴近郊旅游,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很快,这些患者一个个走出癌症阴影,队伍也越来越壮大。
现在,这支队伍已扩大到58人,非常有趣的现象也随之发生:凡进入这个团队的,原来愁眉苦脸的、唉声叹气,逐渐变得阳光了;有些晚期患者,比如囊腺癌全肺转移的、晚期肺癌骨转移的,进入团队后,居然一个个都神奇地活着。
如今,这个团队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大家享受着生活,也享受着康复过程。
76岁的陈阿婆早在1989年就被诊断患有乳腺癌,经积极治疗,病情已30年未复发。她说,治疗癌症应相信科学手段,进行专业科学治疗,要相信癌症是可以战胜的。
与肠癌打了7年持久战的李大爷,激动地说,“我最终能战胜病魔,离不开医生的精心诊治,离不开家人、亲友和社会的关爱,也离不开我自己与癌症的顽强拼搏。
“这就是相互之间给予的正能量,这种正能量是通过相聚在一起产生的。”上海中医药大学肿瘤治疗名家何裕民教授说,他们无意间组成了一个具有社会学意义的非正规团体,而这类组织中,核心人物一定要很阳光,健康有群集现象,常与健康者为伍,可帮助守住健康。
有研究显示,女人之间高质量的聚会,可让她们的体内创造更多的血清素,这是一种有助于防范抑郁症的神经递质,并能给女人创造良好的自我感觉,所以,女人凑在一起聊天,是可以治病及康复的方法。而男性,更适合参加一些社会性的活动,比如钓鱼、打球、下棋等。
研究进一步证明,交友是有原则的,“与健康者为伍”是关键。经常和谁在一起,也关系到是否能长寿,朋友的生活习惯会直接影响到你的生活习惯。要想健康,就应该经常和生活方式健康的人交往。
“癌症只是慢性病,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何裕民教授称,肿瘤就像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样,通过人性医学、合理用药、纠正认知、心理治疗、食疗配合、体能锻炼,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自身的抗癌力,使肿瘤与机体“和平共处”,实现“带瘤生存”。
何裕民教授还,癌症患者有三分之一是被吓死的,有三分之一是治疗不当死的,只有三分之一才是真正死于癌症。群体抗癌在肿瘤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群众性的癌症康复组织是病人共同的人生经历、共同的求生渴望、共同的外部压力、共同的相互取暖需求将他们联系到一起。通过群体抗癌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找到同病相怜的人,互相交流积极的信息,互相鼓励,彼此之间的共鸣对癌症的康复很有帮助。
医学名家教社区老年居民做手指养生操
在他看来,中医学对肿瘤康复起到的作用,正是因为它能根据个体的不同特点,调整个体内在机能,包括抗癌力、修复力、治愈力等,激发起内在自我强大的潜能来修复伤损,抵御疾病,防范癌症,守住健康。
作者:通讯员 胡德荣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