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社会里,“老人”的年纪越来越大了,新情况也随之而来:年纪大的老人尤其是高龄老人,如果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的损伤与收益到底如何计算?这让不少家庭很头疼。
老杨是小区里的名人,早晨,小区里早锻炼的队伍里少不了他;下午,常能看到他在和人下棋;吃过晚饭,散步又是他的日常。很多不熟悉老杨的人都以为他也就七十多岁,其实,老杨今年已经81岁了,一天能走四公里路。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这种感慨,小年轻们成天窝在房间里玩电脑,昏昏沉沉,走两步就累,一爬楼梯就喘。老人们一头银发,岁月的痕迹都写在了脸上,但精神矍铄、健步如飞,时不时来一次结伴出行。不禁要问,“年老”和“身老”,到底哪种才是真正的“老”?
实际上,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关“老人”的定义也该拓展一下了。笔者以为,如今应该强调“健康老人”这个概念,不能光以年龄论老幼。
为什么要提 “健康老人”?因为现在社会上对于 “老人”有不少误解。
小到阑尾炎、三叉神经痛,大到骨折、肿瘤,每当老人出现这样的身体异常,手术治疗就会被提上议事日程。然而,一听到“手术”二字,不仅很多老人闻之色变,子女、亲属也是如临大敌。
不应由“年龄”回答,而要让“身体”说话
高龄老人骨折后要不要手术?高龄老人能不能做白内障手术?打开搜索引擎,有关于“老人”与“手术”的争论比比皆是。那么,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的手术风险一定会更高吗?老年人的围术期问题就一定更复杂?事实上,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这些问题不应该由“年龄”来回答,而是要让“身体”自己来说话。
根据联合国提出的“老年人”划分标准——发达国家65岁以上者、发展中国家60岁以上者为老年人。老年期被视为生命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此阶段的老人又可分为三类:年轻老人(Young Old)指60岁或65岁到74岁的老人,老老人(Old Old)指75岁到84岁的老人,高龄老人(Very Old)指85岁以上的老人。
还有一些国家(如日本)以75岁为界,将老年人分为前期老人和后期老人。我国划分老年期的标准是:45至59岁为老年前期(中年人),60至89岁为老年期(老年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划分标准仅考虑了年龄这一物理指标,忽略了个体化差异的生理指标。为此,中华医学会上海老年学分会从宏观上将老年人运动系统、神经系统、主要内脏器官的Ⅰ度变化及有无明显疾患等作为衡量老人健康的尺度,定义了“健康老人”。研究发现,很多“老人”的生理指标要远好于同龄人,甚至与三四十岁的青壮年相差无几。
一般我们认为,躯体无显著畸形、无明显驼背等不良体型、神经系统基本正常、无偏瘫和老年性痴呆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心脏基本正常、无高血压、冠心病(无明显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陈旧性心肌梗塞)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肺脏无明显肺功能不全及慢性肺疾病、无肝硬化、肾脏病及恶性肿瘤的老年人,即可称为“健康老人”。
尽管没做到进一步量化和细化,但只要对照这些标准,即可测定出自己是否属于健康老人的行列,以便更全面地选择治疗方案,使自己活得更健康、更有质量。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案,重新获得快乐的老年生活
以常见的老年髋部骨折为例,非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的五年生存率仅为30%左右,伤后一年内的平均死亡率为12%至37%。手术是患者最害怕的,但这不是最容易造成死亡的因素。但凡老年人卧床,尤其是长期卧床,肺部的分泌物(就是痰)无法顺利排出,时间一长,积在肺部的分泌物非常容易导致肺部感染。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张长青教授表示,通常我们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年纪大的老人不适合进行手术。大家普遍认为,上了年纪的老年骨折患者由于生理机能退化,各器官代偿功能欠佳,且往往并发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不如年轻人对手术的承受能力强,很多患者和家属往往因此而有所顾忌,不愿手术,转而采取保守治疗。
“但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对老人身体状况的综合评价。有些老人的生理机能、心肺功能甚至好于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他们就是我们所说的健康老人,他们完全有条件选择进行手术治疗,并且95%以上能顺利度过康复治疗期。”张长青教授说。
就目前的现状而言,许多老人暮年以后,虽然身体还可以,但会渐渐出现耳聋眼花、下肢沉重,上下楼困难甚至不能行走的情况。无论是白内障手术,还是人工关节置换,对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都是一个质的飞跃。那是不是就因为“我八十多岁了”“老人年纪太大”这些原因而拒绝手术呢?与其盲目地惧怕手术、惧怕手术风险及相关并发症,不如对自身做一个科学全面的评判。吃药、补液、外科手术……这些都只是治疗手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案,让老年人重新恢复正常步态,重新获得快乐的老年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顾卓敏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