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近年来腹腔镜手术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明星”,但随之而来的还有关于这项技术合理应用的担忧。日前,在上海市抗癌协会胃肠肿瘤腹腔镜专委会成立仪式上,首任主委、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李心翔教授强调,胃肠肿瘤腹腔镜技术体现出了独有优势,但不应当成为外科医生“炫技”的资本,手术指证规范化是开展腔镜技术的“基石”。
胃肠肿瘤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2013年上海市的流行病学调查,大肠癌、胃癌分别高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和第3位;占据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和第4位。
外科手术是胃肠肿瘤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方式。李心翔教授表示,已经有高级别临床研究证实,规范的结直肠肿瘤腔镜手术在肿瘤学疗效方面不劣于传统的开放手术,5年生存率没有显著差异,且因腔镜手术视野清晰、开阔,还可以更好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2018年,肿瘤医院大肠外科完成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902例,占全院肠癌手术的40%。
但面对层出不穷的腹腔镜新技术、新术式,李心翔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他表示,这种趋势一方面显示腹腔镜技术的发展活力,另一方面也带来如何合理应用的困境。单纯为了“炫技”而进行的腹腔镜手术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为了推动胃肠肿瘤腹腔镜技术规范化的应用、培训与创新,李心翔教授在广泛征求上海市胃肠肿瘤专业权威专家及相关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基础上,由肿瘤医院牵头组织成立了上海市抗癌协会胃肠肿瘤腹腔镜专业委员会。
2005年以来,肿瘤医院先后成立了包括大肠肿瘤、胃肿瘤等在内的十余支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纳入了外科、内科、放疗、病理、影像、检验等诸多学科,推动肿瘤诊疗的规范发展。2014年,医院成立了肿瘤腔镜平台,由李心翔教授担任平台执行主任。4年里,平台取得显著成就,促进腔镜技术的规范化发展应用,目前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已常规开展各种高难度腹腔镜手术。
2014年,李心翔教授带领团队完成了国际首例经肛拖出的无成角双吻合肠癌治疗技术,减少腹腔镜下低位吻合口漏的隐患,在规范肠癌腔镜手术方面又迈进一步。李心翔教授在2015年受邀在香港举办的国际结直肠疾病论坛(ICDS)就该项术式做主题发言。
在李心翔教授看来,规范的理念是腹腔镜手术开展的“基石”。李心翔教授带领团队在国内外首创用荧光显像技术进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研究,研究显示保留左结肠动脉会使近端肠管的血流速度相对提高41%。首次在国际上就左结肠动脉与肠系膜下静脉的关系进行临床分型,提出静脉前方型、静脉后方型、静脉分离型的三种临床分型,降低保留左结肠动脉的手术难度。在一系列临床研究基础上,李心翔教授团队创新性提出以血管为中心入路的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新理念。
“虽然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在我国临床实践中广为开展,但与国外大的中心相比,我国腔镜手术普遍缺乏协作性,各个中心独立管理自己的患者,没有一个统一的病例登记系统和研究,导致大样本的优势没有转化为研究的优势,”李心翔教授痛心地表示。2017年,李心翔教授牵头发起了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T4期结肠癌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临床研究”,纳入国内27个分中心,目前该研究进展顺利,以期为腹腔镜治疗T4期结肠癌提供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
据了解,上海市抗癌协会胃肠肿瘤腹腔镜专业委员会由瑞金医院郑民华教授担任荣誉主委,同时还邀请胃肠肿瘤领域的知名专家秦新裕教授、蔡三军教授等为学术顾问;肿瘤医院胃外科徐大志教授等任副主任委员,肿瘤医院马延磊当选秘书长,龙子雯、李清国等当选委员。专委会成员涵盖上海市各大主要的医疗中心和区一级的区域性医疗中心。
李心翔教授表示,本专业委员会将定期组织上海市胃肠肿瘤专家进行学术交流、研讨及会议。举办胃肠肿瘤微创手术治疗培训学习班、培养该专业领域的医学技术人才,加强临床研究的多中心协作,制定上海市胃肠肿瘤微创手术治疗专业指南等行业行规,引领和带动胃肠肿瘤微创治技术水平和理念的规范化,同时加强对肿瘤治疗新技术、新方法的评估、宣传、交流等推广工作。
同时,李心翔教授倡议,各个中心应当强化协作,建立上海市统一的胃肠肿瘤腹腔镜治疗患者登记平台,针对临床问题积极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在国际上多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
作者:陈青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