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量饮酒有益健康”,在我国是一句很流行的话。因为大家都知道大量饮酒对身体不好,当然“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好汉们除外。大量饮酒不好,那么少量饮酒好不好呢?从推理上来说,就应该是好了。
我国饮酒者甚众,有调查表明:16.1%的男性、2.5%的女性每日饮酒,估计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为酒精依赖者。据统计我国每年死于酒精中毒者114100人,占总死亡率的1.3%,2737000人因而致残(主要为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痴呆),占总致残率的3%。
1.3%、3%比例虽不高,但需知这不是疾病、意外、衰老等不可避免因素所致,而是因无知或因被误导形成的不良生活行为所致。
2017年11月美国肿瘤临床学会发布文告称:全球5%至6%的肿瘤发病与死亡因酒精引起,不论小酌还是大醉皆会增加头颈部癌、食管癌、肝癌、胰腺癌、大肠癌与乳腺癌的风险,因此提倡不饮酒、最好是滴酒不沾。
最近英国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关于饮酒与健康的文章亦明确表述为:最好不饮酒。其实世界卫生组织在评论酒精灾害的相关文件中早已明确:即使饮酒对心脏有某些好处,考虑到酒精对肝脏、对神经系统的损害以及引发癌症等问题,不提倡饮酒。
嗜酒诸君自是赞成,这样喝酒就有了理由。酒商方面按说应该反对,“少量”饮酒必定会影响他们的生意,但是他们终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讳说“大量饮酒有益健康”,不过,实行下来他们窃喜,原来这酒是会越喝越多的,並毋需鼓吹大量喝酒好。
随后有人研究发现:经常少量饮酒的人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低于大量饮酒者、亦低于不饮酒者。更有人研究谓是红葡萄酒中含白藜芦醇等抗氧化物质,故而有益健康,尤利于预防心血管之疾病。
此说一出,嗜酒、售酒诸公皆喜。因之“少量饮酒有益健康”之说似乎凿凿有据,广为传播。
不过如今终究已是科学理性时代,大量饮酒有害健康並不能得出少量饮酒就有益健康的结论。再者少量饮酒之人必定生活优裕,关注健康或者医疗条件亦好,非生活贫困无酒可饮或生活潦倒滥用酒精者可比,他们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低些未必与少量饮酒有关。红葡萄酒中或含因有某些抗氧化物质而有益健康,但“没有量、便没有效”是药理学的原理,那么需要喝到多少红葡萄酒才能有益健康呢,达到此量之时,身体还能吃得消吗?
那么,退而求其次,即使少量饮酒无益健康,但由于量少总应无害健康吧。
这倒也是,既然“没有量、便没有效”,那么,同样应该“没有量、便没有害”,偶尔喝点酒对身体並无大碍。
所以确实也有“戒烟限酒”的说法,限、限制之意,限于少量、限于偶尔。
可惜国人、甚至包括部分学界人士,对这“限”字只強调了“限于少量”而疏忽了“限于偶尔”,甚至给出每日饮酒限于多少、多少的“安全剂量”。
其实,人体对酒精的代谢能力各不相同,並无对人人均皆适合的“安全剂量”。而且若不強调“限于偶尔”则嗜酒者日日饮酒,酒精毒害将在体内积累,形成慢性酒精中毒。已有研究报道:追踪观察长年每日“少量饮酒”者,及年老之时患帕金森病与老年痴呆症的风险远高于常人。
酒精不同于其他饮料,酒精对人体有成瘾性
事实上许多嗜酒者起初大多只是“少量饮酒”,但若经常饮用,便会形成对酒精的依赖,越饮越多而欲罢不能了。
国际疾病分类诊断标准指出,若在以往的一年中出现下列诸项中例的3项或以上即可诊断为“酒精依赖”、亦即可判断为饮酒成瘾了:对饮酒有強烈的渴望;对酒精的耐量增大;对饮酒的自控能力下降;对原有其他兴趣爱好淡漠;人品、性格改变;当体内酒精浓度降低时出现心悸、手抖、恶心等症状。“晨饮”、即尽管前一日晚上喝过酒,因一夜之后次日早晨体内酒精浓度有下降,而亦需饮酒的现象,更是酒精依赖的明证了。
饮酒损害健康,“少量饮酒有益健康”之说无据。关爱健康之诸君不可不察。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唐闻佳
来源:《医学科普与文艺创作》微信号、《中山医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