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我不是药神》的电影,“一粒抗癌药吃垮一个家庭”的情节令人唏嘘。现实中,如何让老百姓“吃得上药、吃得起药”牵动人心,一轮轮政策释放着给患者“减负”的信号。
这其中最显著的新政当属“4+7”国家药品集中采购。今天,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局长夏科家在做客“民生访谈”时谈到,自今年3月20日本市正式执行“4+7”试点以来,中选药品医保结算总费用已超过5000万元。这意味着新政落地一月间,大量患者已切实享受到药费负担大幅下降的政策红利。
那么,药价降了,质量会打折吗?会否出现“一降价,就断供”?有了药,如何让医生愿意开?记者发现,“4+7”等好政策落地、落实,需多部门协同发力。
以百元价格吃上靶向药
虽然是周六,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药剂科依旧繁忙,不少“上班族”乘休息时间或自己、或陪老人去看门诊。药师宗黎琼时刻关注着药品供应情况。
“‘4+7’试点后,我们医院很多药品使用了新中标产品,药价大幅下降。比如,常用的降压药氨氯地平片原研药本来是100多元一盒,现在中标品种的价格是4元多。”宗黎琼说,上海施行“4+7”试点后,六院第一时间开辟通道,25种中标药品已全部落户六院。
“4+7”,实指11座城市。2018年11月,《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正式通过,确定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和沈阳、广州、深圳、西安、大连、成都、厦门7个城市进行药品带量采购,集中采购中选的25个品种。
今年4月1日,11个城市试点实施工作已全部启动。25个中选药品大部分为慢病治疗常用药,涉及人群多。也有部分原先价格较高的靶向抗癌药,比如,阿斯利康的非小细胞肺癌药“吉非替尼片”经集中采购后降价76%,由2280元一盒降到547元一盒,之后再享受医保报销,患者仅需每盒自付200多元。
上海市胸科医院、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陆舜教授表示,此前已有不少抗癌药进入上海医保,“4+7”政策使这些药品再次降价,肺癌患者实现以百元价格吃上原研靶向药,这是巨大的福利。
“4+7”到底给患者省下多少钱?夏科家公布了一组数据:自3月20日上海执行“4+7”试点以来,受惠百姓范围日趋扩大,中选品种医保结算总费用已超过5000万元,使用量占同品种药品总用量的70%以上。
“保供、保质”让好政策落地落实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目的是探索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药价形成机制,规范药品流通秩序,进一步降低群众药费负担。新政落地,如何落实,是接着要考虑的。作为“4+7”试点城市,上海已有配套部署。
药价降低后会否影响药品质量?记者从上海医药部门获悉,上海自2015年起探索带量采购工作,在前三批试点过程中,为保证中标药品质量,医保部门会同药监部门建立了近红外光谱跟踪监测机制。此次为保证“4+7”中选品种质量,上海将延续实行近红外光谱建模监测等机制。同时,上海药监部门按国家药监部门要求,已建立了更为严格的中选药品质量监管机制,将“4+7”中选品种全部列入2019年度抽检计划,做到全品种、全覆盖抽检。
患者吃什么药,还取决于医生手中的这支笔。如何让医生合理选择“4+7”中选药品?记者了解到,上海医保部门以探索实行医保结余合理留用机制等手段,提高医疗机构使用中选药的积极性,保证患者能真正吃得到质优价廉的中选药品。
“药品降价了,市场上找不到了?”为杜绝这种可能性,记者了解到,上海医保部门对中选品种采取全流程监测,保障药品供应。目前25个中选品种均能保证供应,货源充足、供货渠道通畅。
多措并举让百姓共享“健康中国”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是我国解决“看病贵”“药价高”问题打出组合拳的重要组成部分。4月16日,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实施效果总体上好于预期,在降低患者费用负担方面效果明显。
“从试点效果来看,试点地区肿瘤、乙肝、高血压、精神病等重大疾病患者获得了质优价廉的药品,医疗费用显著下降。” 陈金甫谈到。
数据显示,2018年,11个试点城市开展了“4+7”药品集中采购,共25个药品中选,中选价平均降幅52%,最大降幅超过90%。今年4月1日,11个城市试点实施工作全部启动。截至4月14日24时,25个中选品种在11个试点地区采购总数量达43824.97万片/支,总金额为5.33亿元。
陈金甫表示,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抓好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研究部署扩大试点工作。
在医药卫生人士看来,国家出面的集中“带量采购”(以数量换价格)将成为趋势,这是一项触动药品流通领域格局和秩序的改革,意义深远。而随着“4+7”试点推进,试点城市、涉及药品必将进一步扩大,抗癌药、罕见病药品等涉及重大疾病的药品将更多出现在中标名单上,加之去年实行的抗癌药“零关税”政策、药监部门针对重大急需药品的审评审批制度“提速”改革等,必将引发行业“洗牌”、倒逼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所有这一系列医药新政,都持续释放着一个信号:为患者“减负”,让老百姓在“健康中国”的蓝图下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作者:首席记者 唐闻佳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