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王长谦
【编者按】
30年的银蛇奖,走出7名院士,更有一大批杰出的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著名教授,有的人还转型为管理者,成为高校校长、各大医院的院长、各级政府部门的当家人……银蛇奖成为他们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台阶。作为银蛇奖发起单位之一,《文汇报》App开设“沪上名医”专栏,选登银蛇奖得主的精彩故事、奋斗人生。
恩师领路,确定冠脉介入研究方向
王长谦是因为祖母而选择学医。祖母晚年时长期饱受老慢支的折磨,“为什么这病就是看不好?当时我想,将来做医生一定要把奶奶的病看好。”以至于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时,他所学的专业依然是呼吸内科。
然而,随着学习研究的深入,他越发感觉那个时代呼吸内科学在治疗上的局限性:“当时,除了大叶性肺炎能够通过抗生素治疗实现根治外,其他许多呼吸道疾病都无法做到根治甚至有效治疗。”20世纪90年代初,冠脉介入、射频消融技术进入国人的视野,王长谦看到了心血管疾病在技术治疗上的突飞猛进,于是下定决心转变研究方向。
经过不懈努力,1994年,王长谦终于得尝所愿,考取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黄定九教授的博士研究生。黄定九是当时国内心血管疾病诊疗的权威,被誉为中国直流电射频消融第一人。
“黄老影响了我的整个职业生涯。”如今,谈及自己的导师,王长谦依然充满着感激之情。 在跟随黄定九出专家门诊时,王长谦更是领略了导师的博学、睿智。1997年,王长谦在博士毕业留院后,黄老亲自带着他去医院人力资源部门,查阅各类上海市人才计划,结合自身志愿和医院需要,为他明确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冠脉介入治疗。正是在恩师和医院的大力培养下,王长谦不仅很快掌握了冠脉介入的专业技术,相应医教研水平也全面得到快速提升,2001年、2002年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003年获得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二等奖。
仁心仁术话“介入”
2002年春节过后,王长谦赴美进修,他的导师是蜚声全球心内科领域的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医院伯顿教授。“其实,当时在美进修那个阶段,正是冠脉介入治疗最激进的时期。当时,冠脉支架的使用非常频繁,被认为可以解决大部分冠心病的问题。”王长谦说,之后医学界对于冠脉支架的反思,也正是源于伯顿教授2007年在全球首发的COURAGE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指出,对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来说,进行最佳药物治疗的生存率,并不亚于用药物联合介入治疗的生存率。而冠脉支架的介入治疗,更多的作用是改善患者的症状。试验报告一出,使医学界对于介入治疗的真正作用有了更全面的思考,也使国际上对于介入治疗的使用更为理性。也正是由于这一研究结果,让人们对稳定性冠心病介入治疗产生了是否较为随意、是否作用夸大的疑问。也正是因为这一疑问,在被一些媒体不当放大后,使一些公众对于介入治疗产生了抵触情绪:装心脏支架,医生就是要赚钱!
王长谦就曾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一位急性心梗患者被送到医院急诊,此时,患者家属却迟迟不愿意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因为他们怀疑介入治疗是过度治疗,是医生为了有利可图。王长谦在得知情况后,并没有放弃这位患者。面对家属质疑,他选择了耐心、详细地解释:“心梗后1小时内按放支架,可以保存90%的心肌细胞,心梗后10小时再放支架,有可能只可以保存10% 的心肌细胞。心肌细胞坏死所面临的直接结果就是心力衰竭。”5分钟后,患者家属签下了字,幸好抢救及时,患者转危为安。
王长谦强调,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除严重三支血管病变、合并前降支近端严重狭窄的两支血管病变和左主干病变外,介入治疗大多是“锦上添花”,是否进行需要医生对病情全面分析、仔细判断;但对于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治疗就是“雪中送炭”,是救命的方法,要抓紧分分秒秒,越早做越好。所以,千万不要将这两情况混淆了。
▲王长谦给自己定下新目标:一定要做最好的心脏中心,一定要带出一个最好的学科团队,一定要带出一个心血管病的“沪上名医”群体。
“只要对患者有益,我们甘愿付出!”
其实,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在进行介入治疗时,医生为了患者的健康,甚至在牺牲自己的健康。王长谦介绍说,近年来,为了让患者在治疗后能尽快恢复,介入治疗导管入口已从股动脉移到了桡动脉。在做介入治疗时,患者是平躺在治疗床上的,这张床下有一个X射线放射源,它在患者背后对应心脏的位置,如此能透视出患者心脏血管的情况。而股动脉在大腿的根部,如果介入导管从股动脉进入,那么医生在操作时需要站在患者的膝盖处。而如果将介入导管从手前臂的桡动脉处进入,那么医生在操作时就需要站在患者的腰部,离X光射线放射源更近了,也容易受到更多的射线辐射。不但如此,介入导管入口改到桡动脉后,医生学习这项技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但是,由于手臂的桡动脉比大腿的股动脉术后止血更容易,恢复得也更快。因此,介入导管入口从股动脉改到桡动脉后,患者就免去了做股动脉入口后要在床上平躺12至24小时,还需要用沙袋按压,以防股动脉入口的出血和血肿的痛苦。但是,王长谦说,为减轻病人的痛苦,他相信,绝大多数介入治疗医生和他一样,并没有过多在意放射线对自己身体的危害,而更多地为患者考虑,选择桡动脉入口,“只要对患者有益,我们愿意付出!”
从夹缝里干出一个新天地
8年前,王长谦被引进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九院是以整复、口腔和骨科为特色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但心内科当时并非是其重点学科。九院心内科在地理位置上也是处于劣势,可谓“四面楚歌”:西有瑞金医院、中山医院等,北有长征医院、仁济医院等,这些三甲医院心内科实力都很强大,彼时的九院心内科可谓是在夹缝中求生存。8年时间,王长谦带领他的心内科团队从夹缝里干出一个新天地。王长谦从学科文化和团队建设抓起,把一批批“70后、80后”医生送到国内外参加介入、超声、影像、临床研究等相关培训,绝不留一个学科发展的“死角”。8年下来,几乎心血管的每一个亚专业都形成了梯队。
通过引育并举,心内科现在仅冠脉介入独立术者就有8位、起搏电生理独立术者就有6位,初步展现了团队优势。如今,九院心内科是名副其实的教育部公布的国家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的组成单位之一。科研方面,更是在最近几年发表了数十篇SCI论文;连年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成功;临床随访病例数据库初具规模、临床研究已经广泛开展;已经形成10余位博导、硕导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九院的新发展给心血管学科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天地和发展机遇,王长谦给自己和学科发展定下了新目标:一定要做最好的心脏中心,一定要带出一个最好的学科团队,一定要带出一个心血管病的“沪上名医”群体来!
名医简介
王长谦: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学科带头人、九院临床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心血管内科医师学会委员,上海心血管内科医师学会委员,上海市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近年先后承担20余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4项、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1项、上海市卫计委重大疾病联合攻关项目1项;获科研成果鉴定4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外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著50余篇,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获上海市卫生局先进工作者、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等荣誉。
作者:周霄 吴莹琛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