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病如断案,这话真没错。记者今天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获悉,就在前不久,该医院接诊了一个较罕见的病例,在问诊过程中,医生抓住了一个不起眼的细节,结果让患者免于接受开颅手术,通过服药治疗解除疾苦,并意外收获“长身高”的喜讯。
19岁莎莎正值花季,恬静内向的正享受着美好的大学生活,一件怪事却发生了——她无意间发现自己的乳房挤压后会分泌出乳白色液体,这让她惊恐不已,却又羞于启齿,想尽多种办法仍不能避免症状发生,甚至还愈演愈烈。
无奈之下,莎莎将此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即刻带女儿至当地医院就诊,抽血化验激素水平惊人,泌乳素异常升高!
莎莎被转诊至当地医院神经外科进行颅内脑垂体磁共振检查后发现,鞍区有一枚直径近2厘米的占位,考虑为垂体大腺瘤,需要开颅手术治疗。
一道晴天霹雳降临在这个原本温馨、幸福的小家庭。
焦急万分的家人带着莎莎慕名找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接诊的神经外科医生初步判断莎莎为颅内垂体巨大占位,且病情并不简单,当即联系垂体疾病MDT(多学科诊疗)团队讨论莎莎的诊疗方案。
在MDT团队详细询问病史的过程中,一段不起眼的甲减病史引起了MDT团队负责人、内分泌科主任胡耀敏的重视。
原来莎莎自小学起就较同龄人生长、发育迟缓,在当地医院被明确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不过,嫌麻烦的她并未根据医嘱规律服药,也未坚持复诊随访自己的甲状腺功能。
胡耀敏主任有针对性地为莎莎制订了一套评估方案,包括垂体前叶功能评估、垂体增强MRI、甲状腺B超、基因测序等检查。MDT团队充分讨论,最后综合分析考虑诊断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伴垂体增生可能。
也就是说,MDT团队判定莎莎垂体巨大占位是垂体本身的增大而非肿瘤。
胡耀敏主任坦言,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伴垂体轻微增生已属少见病,两公分的巨大增生更是极其罕见,作出这一诊断是需要魄力的。
最终,MDT团队的内外科医师在莎莎的初步诊断上达成一致,确定了优甲乐诊断性诊疗,规律服药后再行复查。
“脑子长了瘤,不用开刀,常规吃药就行了?!”莎莎和家人有点懵。在胡耀敏主任的解释下,他们将信将疑地带着药片回了老家。
三个月后,莎莎再次来到仁济医院南院,她的泌乳素、甲状腺功能等化验指标恢复正常,垂体增强MR显示鞍区“巨大占位”较前缩小了一大半,这进一步印证了MDT团队之前的诊断是正确的。
欣喜不已的莎莎马上连线老家的父母,报告好消息。不止如此,腕关节摄片检查提示,莎莎的骨骺尚未闭合,由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及垂体巨大增生,所以莎莎生长滞后,19岁的她骨龄等同于13岁,经得当治疗,她有望进一步长高。
果然,仅过三个月,复诊时的莎莎从原本的148厘米长高到150厘米。
曾一直因为身高自卑,现在不仅治好了病,还能继续长高,莎莎紧紧握住胡耀敏主任的手,激动地说,原来已做好垂体瘤切除手术的准备,没想到医生的“火眼金睛”辨认出颅内的“假炸弹”,避免了一次不必要的手术。
胡耀敏主任介绍,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内分泌科常见病,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T3、T4)分泌减少,使其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反馈抑制减弱,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造成促甲状腺激素、泌乳素细胞增生,导致泌乳素过度分泌。
甲状腺功能低下致垂体反应性增生多见于青少年,尤其是儿童,易误诊为垂体腺瘤。其实,通过治疗甲减,垂体的这种改变是可逆的,但如果贸然行垂体瘤切除手术,术后可能出现永久性的垂体功能减退,给患者带来终生不育等痛苦。
垂体作为一个功能腺体,虽小但精,功能强大,病变复杂,诊治困难,涉及诸多科室,针对这一现状,仁济医院南院内分泌科、神经外科、放射科等多科室组成垂体疾病MDT团队,致力于为垂体疾病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让各类复杂垂体疾病获得精准、规范、有效的治疗。
作者:唐闻佳 杨嘉麟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