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沪上各大医院全面恢复门诊,部分医院遭遇大客流。第一天“试水”之后,各大医院纷纷开启“头脑风暴”,从全预约制就诊、扫码填表到线上问诊,一条条“智慧分诊”新举措,让非常时期的就诊更有序。
今天,记者实地走访几家医院发现,门诊楼前的队伍井然有序,排队患者清一色佩戴口罩,并自觉拉开一段距离。较之正常开诊首日,各大医院的门诊量均有一定幅度下降。
关口前移,让信息服务“跑赢”排队
开诊首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门口,一度排起了长龙。当日门诊结束,该院门诊办公室主任董枫便召集组员对号源进行分析,原来,就诊患者中接近九成为随访患者。
不如采取预约方式,让患者合理分配就诊时间。于是,肿瘤医院连夜发出紧急通知:推行门诊全预约,暂时取消现场号源。
记者今天在现场看到,大门口前的长龙不见了,在八名志愿者的引导下,患者们戴着口罩,排着“回”字形的队伍,用手机扫码填写《患者及家属新冠肺炎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承诺书》,秩序井然。
董枫告诉记者,目前就诊早高峰出现在早晨8点至10点,浦东院区号源相对充足,建议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就诊地点与时间。截至今天,肿瘤医院“新冠肺炎防控期肿瘤患者在线咨询”的咨询和访问量已达2000多次,总访问量达7000多次。
▲在市一医院门诊楼前的应急简易帐篷中,前来就诊的患者及家属可通过扫码填写信息申报表。
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虹口、松江两个院区,所有大楼的室外入口点位都设置了红外线体温自动检测设备,以及人工额温枪、耳温枪,所有就诊通道、员工工作通道实行面全把关。
为应对开诊后可能出现的较大人流,院方提前在全院征集志愿者在楼宇入口协助进行《调查承诺书》填写引导工作,承诺书有纸质和电子二维码两种形式,可缩短患者的滞留时间,减少工作人员暴露风险。
据市一医院统计,开诊首日虹口院区门诊量近3000人次,今日在此基础上有所回落,为2500余人次,而平日里该院区日均门诊量为7000余人次。
▲市一医院调集多方力量,引进高精度黑体测温仪。
优化就医流程的细节,散落在方方面面。在中福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各临床科室已根据各自的病种,制定和细化相应的诊疗流程及发热病人管理预案。
“目前,医院所有门诊均采取全预约。”国妇婴院长黄荷凤告诉记者,医院已暂停体检中心、口腔门诊和肺功能检测项目及部分妇科手术,充分利用远程医疗设备,将产前诊断中心多学科面对面会诊调整为远程多学科会诊。同时暂停来院家属探视,限制陪护人数。
在一系列的举措下,今日国妇婴的门诊量已从5000余人次回落到2000余人次。
直击患者就医“痛点”,热线很“热”,线上很忙
“谢谢医生。你们也要保护好自己,只有你们安全,我们才能安全。”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的线上门诊平台,一则患者留言带给医护人员许多感动。
为分流患者,日前,市级三甲医院均已上线“在线咨询”服务。近年来,一妇婴年均分娩量在3万左右。不同孕周的孕妇产检有不同方案,这段特殊时期让孕产妇心生焦虑。
针对患者就医“痛点”,一妇婴推出扫码“直说”平台、968886客服热线和互联网在线咨询平台,产科、妇科、新生儿科等11个科室共计36名医生“入驻云端”,免费为患者答疑解惑。
从1月31日首日开诊至2月3日下午两点,这三个渠道的接听和回复患者咨询量累计已超过5000人次。
一妇婴院长万小平与记者分享了一个细节:后台数据显示,近四成咨询发生在晚间,有些医生下了门诊和手术台,直到晚上11点还在平台上与患者交流。而968886客服电话的团队是清一色女将,最近更是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国妇婴则组织安排了专业医生团队,为有需要的孕产妇提供及时的线上诊疗建议。截至2月3日,线上访问量近1.7万人次,咨询量近800人次。
“感谢白衣天使,目前是疫情非常时期,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哦!加油!”中午,一妇婴耀华路院区的产科医生孟珍妮在回答完提问后,收到了一位女患者的温馨提醒,倍感温暖。
疫情很冷,医患很暖,今日正值立春,春天已来,“冬天”终将跨越。
作者:李晨琰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