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全国人民喜爱的上海网红医生“张爸”,今天又出金句了!
今天,上海又迎来22例患者出院,上海医疗救治组组长张文宏得知几名重症治愈者来自武汉就说:我们一起去吃武汉热干面。
有记者问张文宏,重症治疗方案到底是什么?张文宏依旧是那么直白:我跟你讲,你也不懂,但原则就一个——多学科协作,尽最大努力,把所有资源汇聚在这里,来救治!这就是这个方案的核心内容!
张文宏还说:“有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团队,就是我们的护理团队。现在都在歌颂医生,但是比较完整的说法应该是医护人员。医生有多重要,我们的护理姐妹们就有多重要。”
张文宏点赞“护士姐妹”——
“看到出院病人比入院多,就感觉我们也快要出去了,很有希望!”
今天,上海又有22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至此,上海的治愈出院率已超过74%。
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有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山医院、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新华医院以及同济医院等多家市级医院的护理人员。
现在,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在市公卫中心的护士姐妹,她叫何欢欢。
今天凌晨,何欢欢接到了记者的电话,她刚刚结束了隔离病房的一天工作,这是她在隔离病房的第9天。她说,在这里的日子很简单:“要么睡觉,要么上班,要么吃饭”,而抓紧时间吃饭、睡觉都为了服务同一件事——上班,就是护理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隔离病区里24小时护士“不断”,每天工作的8小时左右,他们不出隔离病房一步,“不喝水、不吃饭、不上厕所”。
何欢欢说,有时闷热感会让人窒息,对体力考验很大,戴着隔离头套、双层手套,在执行打针、抽血等操作时也很艰难,“但好在病人都很好,每次执行完操作会跟你说谢谢,有时抽血一次抽不出,他们也会安慰你:没事的,慢慢来。”
春节以来,何欢欢没休息过,原本是骨科护士的她,年初二起主动请战支援公卫中心发热门诊。
2月12日她刚下班就接到电话,第二天去隔离病房“报到”,这个90后妹子二话不说就答应了,2月13日开始直面新冠患者。
她说,在这里工作很辛苦,护士姐妹们会“苦中作乐”。2月14日是情人节,她们就在隔离衣背后除了写自己的名字,还加了一句“情人节,快乐”,很多病人看了也很欢乐,好像也在给病人打气。
有的护士姐妹“关”在里头很久都没有喝奶茶了,就会让同事在自己的隔离衣背后写上“一点点”,也有人会写“老娘最美”“林书豪女朋友”……
何欢欢说,在这里最开心的事就是看见每天出院的病人比入院的多,“就感觉我们也快要出去了,很有希望”。
张文宏说的“上海神药”是?
今天,在被记者问及“上海方案”何时出炉、具体内容是什么时,张文宏说:“上海方案其实已经有了,它并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体现在病人身上的。”
“‘上海方案’怎么写、怎么说,并不重要,我们看到病人从危重症转为轻症,病人康复出院了!”
他提到,“上海方案”的主要策略其实是医生护士的密切配合,上海集中了最优势的医疗资源在这里,重症医学科、感染科、心内科、护理等等,这是集结了上海各大医院的最优医疗资源,无论是公共卫生队伍还是设施都是一流的。”
“你们可以想象一下,你平时去上海大医院找专家看病,也就一个专家给你看,现在是让上海各路专家集中到一起给你看病!”
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七成的确诊患者出院。“这就是‘上海方案’的体现!”
张文宏说,这整个过程,上海人民可能都没怎么觉得,就做完了,但其实医护人员在这里付出了巨大努力。
“你要说我们这个方案里,是否有某个方案特别好?对于这个病,没有神药!唯一的神药就是集中所有的优势资源,让这些病人能够坚持下去!”
那么在市公卫中心,专家们到底是如何治疗患者的呢?(张爸说我们听不懂,我们也想听听)
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透露了确诊患者治疗过程的一些细节:
一是使用了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并及时用了上海专家分析下来觉得较好的几个药物;
二是严格限制激素的使用;
此外,还配合了肠道、凝血功能、睡眠、情绪等方面的管理。
针对大家关心的是否有有效抗病毒治疗方法,胡必杰说,磷酸氯喹等药物确实得到较好的临床验证,期待未来将有较好临床疗效造福患者。此外,羟氯喹在体外研究中已展示出了很好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已被国家科技部、卫健委作为临床试验药物,专家们也期待羟氯喹更出色的表现。
▲出院患者乘坐大巴离开公卫中心,他们与医护人员挥手告别。
出院重症患者讲述惊险救治过程:
从轻症转到重症病房,“无论病情如何发展,我自己不能先垮掉!”
老陈是首批从公卫中心出院的重症患者之一。
今年春节前,老陈回了一次湖北襄阳老家,1月21日返沪后,“就觉得有点发烧、咳嗽。”
由于当时他已经听到一些关于新冠肺炎的消息,就家都没回,直奔医院。1月27日,他确诊了,被直接送入市公卫中心治疗。
病情进展得很快、很凶!老陈的体温一度蹿至近40摄氏度,呼吸困难,还用上了无创呼吸机。
“身上一点力都使不出,只能卧床静养。为了我们这些人,医生和护士什么都做。”老陈说,“医生每天见到我,都给我加油。于是我告诉自己,无论病情如何发展,我自己不能先垮掉!”
全程参与老陈救治工作的瑞金医院北院呼吸科主治医师李勇记得,老陈入院时人很瘦,比较苍老,肺功能也不是太好。
“患者进来后,我们不会一下子用上所有的治疗手段,也不会忽视轻症患者的救治。”
▲出院患者乘坐大巴离开公卫中心,他们与医护人员挥手告别。
临床观察显示,部分轻症患者在发病一个多星期内,容易突然转为重症。对于老龄、体弱以及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李勇和同事们往往会重点关注他们的转重可能。
果不其然,1月底,老陈床头的监控仪发出警示:血氧饱和度不达标!由呼吸、感染、重症等科室的医生组成的医疗组判断,应迅速采取措施,提高呼吸支持级别,调整相应治疗方案,同时将他转入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
“转入重症监护室,是不是意味着我可能熬不过去了?”老陈很害怕。
“转来这里,是为了更好的治疗,你肯定行!”李勇握紧拳头,喊出了“加油”。
围绕老陈,医护力量也开始“升级”:一个房间只有2-3名病人,却要配上四五名医生,还有24小时护理。
“有那么十几天,连吃饭、上厕所都是在医护人员的照顾下在床上完成的。”这让老陈极为感动。经过紧急抢救,他的血氧饱和度提升至95%左右,胸闷等症状缓解。但此时,仍没有到松口气的时候。
经影像学观察,老陈双肺的五个肺叶中,几乎每一个都受到炎症侵袭。难道,“炎症风暴”就要来了吗?而与此同时,老陈的身体不仅存在病毒感染,还存在细菌感染。更可怕的是,这是一种耐药菌,对多种抗生素有耐药性……
“加油!”李勇鼓励着面前的患者,也鼓励着自己。他首先采取高流量吸氧技术,将氧气浓度最高提升至60%,而后选取更为高级——可尽可能规避耐药菌影响的抗生素。其他学科的治疗力量也加入进来,消化道营养支持跟上,中医中药排毒……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炎症风暴”的苗头被掐断了!
通过精心的治疗,老陈在吸氧浓度逐步降低的同时,并未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到了2月4日,顺利度过了“危险的第一周”。
“其实,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每个病例,我们都做了病情进一步转重的预案。新冠肺炎转重的速度非常快,上午转为重症,下午就可能恶化为危重症。一旦出现预警,我们必须迅速采取措施。”让李勇欣慰的是,老陈最终实现了逆转。
▲出院患者与医护人员告别。
来盘点一下“张爸”的金句还有哪些——
最近,一个在网上广为流传的段子,足见张文宏在大家心里的地位:“对疫区人民,上海人民啥都可以捐,就是张文宏主任绝对不捐——最多借用几天,用完记得还啊。”
2月22日,张文宏通过一段短视频,提出复工防护“七字真言”:防火,防盗,“防”同事!
张文宏在视频中说,在目前这个特殊的时期,希望同事间能做到:1.面对面吃饭要减少;2.彼此讲话要带口罩。
张爸举例说,如果不戴口罩,我在用公用电脑,有可能我的飞沫就碰到了这个键盘上,然后下一个人再用这个电脑的时候就会用手去碰键盘,然后摸到自己的嘴巴,那么就有可能感染。
最后,张医生还不忘给大家鼓励:最近一到两个月,把同事防住了,我想一切都防住了!
除了点赞,网友纷纷表示,新晋段子手张医生说话我就喜欢听!接地气的好医生!
2月6日,张文宏在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接受媒体专访时,针对有市民提出“感觉快要在家憋不住了”的问题,提出“闷死病毒”的战略。
他说:“现在开始每个人都是‘战士’,你在家里不是隔离,也是在战斗!你觉得很闷,‘闷’两个礼拜,病毒也要被你‘闷死’了。”
就在当天,“在家战斗、闷死病毒”这句口号,通过各大网络平台与社交媒体广为流传,成为一句网络流行语,为坚持“宅”在家里的市民,送去精神上的强大支持与鼓励。
1月29日,“把所有人都换下来,共产党员上!”张文宏脱口而出的一段话,让他一举成了“网红医生”。次日,他表示“说我红了,我真的很意外”。
“从1月15日上海发现首例病例,过去10多天,我们第一批进隔离病房的人已经非常疲惫了,是到‘换防’的时候了。但这个时候我派谁上?派没孩子的去?派单身、没家庭的上?派年轻的上?”
他说,“我们每个党员在入党时是宣过誓的,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我怎么选?我只有靠这个唯一的标准——党员上。”
除了本次疫情防控期间的视频,“张爸”的粉丝还找出了他以前的演讲,同样非常精彩——
“你为什么对流感就不怕,对SARS就这么怕呢?因为你对SARS一无所知,你恐惧,所以你害怕SARS。”
“流感不是感冒!就像老虎从来不是猫!”
“我们只听到时钟的滴答滴答声,但是从来不知道现在是几点钟。”
“流感就是这样,我们知道它一定会来,但是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事件是不确定的,但是预防的措施是非常确定的。”
值得一提的是,张文宏不仅是个“段子手”,还是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暖男。”本月初,张文宏参加了手书寄语活动,他的寄语是一句朴素又温暖的:冬将尽,春可期;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作者:唐闻佳 赵征南 许琦敏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