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盗防星探。
上海戏剧学院2019年艺术类校考今晨在绵绵细雨中拉开帷幕。每年的这个阶段,往往也是星探最活跃的时候。
“我们表演系的学生还没走进学校呢,就一个个被影视经纪公司盯上了。”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不止一次坦言他的忧虑,“在校四年里,来自网剧、电视剧的片约纷扰不断,这让孩子们怎么沉得下心来学习。”
今年,记者在现场发现,考场内外严格评证件出入,考生需要初试面试证明,闲杂人等一律不许进。
业内人士表示,娱乐圈的浮躁和某些人的某些“操作”,正在成为艺考生跨进艺术院校前的“准第一课”:“颜值崇拜”和“话题变现”错误观念和示范效应,正在给艺考和艺考生带来更大的挑战,如何避免这些影响,防星探进校园之外,更要树立起艺考生良好的自律观念和职业道德准则,毕竟娱乐圈的触手和影响力几乎无处不在,走进圈子之后的更长的路很可能再也没有老师和家人的陪伴。
表演系、导演系、戏文系、电影电视学院、戏曲学院(戏剧影视导演—戏曲、表演——木偶)8:30分陆续开考。
2019年上戏本科生报名人数45884人,创历史新高。其中,表演专业戏剧影视方向报名人数7727人,计划录取40人,招录比1:193。明天开考的表演专业音乐剧方向报名人数641人,录取28人。
去念表演系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招生人数从前年的25人增加至50人,有6300多名考生报名,也就是说平均126名考生中最终只有一人录取,而今年更甚,接近200人选一个。持续升温的艺考热,究竟是什么推动的?
答案之一无疑是当下高速发展的影视娱乐业。
不过,业内人士也不无担心:某些简单粗暴的银幕荧屏产品传递出的错误观念,正在影响着艺术院校的学生。满屏都是“话题女王”“流量明星”,颜值和话题成为造星的捷径。许多艺术院校的在校生也按捺不住,频频接戏,甚至一些表演系学生还没走进学校就被经纪公司盯上了。
不少老师提醒,这未必就是好事,艺考生借着“艺考”话题试图走上“造星”捷径,更是对艺术培养的误解。
“入表演艺术这道门,必须严进严出。做一夜成名美梦的学生不要来;吃不起苦、心浮气躁的学生不要来。”黄昌勇告诉记者,上海戏剧学院接下来会进一步加强学生在校管理,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期间外出拍戏的次数和频率,不仅如此,还会在“招生”这道口上收一收。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依旧是每年上戏招生“大热门”,报名人数6468人,录取人数24人,将于后天开考
上戏招生办介绍说,初试是考察学生基本专业素养,让考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现自身最有优势的一面,更合理、更科学,也大大提高了招考效率,但这并不意味着考试难度会降低,在复试、三试环节将更加严格。如表演专业戏剧影视方向“三试”将分四天进行,音乐剧“三试”分三天进行,坚持“精挑细选,优中选优”的原则
今年出现一匹黑马——“舞台美术”相比去年报考考生人数翻了三倍,招录比例接近50∶1,成为一大热门。
“舞台美术”一夜成爆款,让人想到另一“冷专业”的走红——只招18人的木偶表演专业,去年迎来1380多人报考,今年该专业的报考人数已经超过2000人。对此相关专业招生老师分析,随着国内演出市场的日渐活跃,尤其是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一些专业性强、不拼颜值拼创新和综合应用的专业正在获得更多认可。
不过,也有学者提醒,“冷专业”的走红中也可能包含一些考生投机取巧想跑赢录取概率的心态。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表示,艺考成才之路并没有所谓捷径,“冷专业”不应成为获得文凭或进入演艺圈的跳板。
多元的艺术专业,向年轻人敞开大门。成才有各种路径,但作为专业艺术类院校,黄昌勇认为,选拔必须要有“规格”,要让更多综合素养高的学生,进入艺术培养的序列。黄昌勇说,机会要留给真正需要的人,而不是因为表演系竞争太激烈而实行“曲线救国”的“权宜之计”。
作者:童薇菁
图片:张挺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