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善
9月3日 雨。阅《比亚兹莱在中国》清样。英国画家A.V.Beardsley(1872—1898),鲁迅译作比亚兹莱,田汉译作琵亚词侣。1923年1月,中华书局出版田汉翻译的王尔德剧本《沙乐美》。书中同时刊出比氏有名的《沙乐美》插图,封面上就印着“琵亚词侣画”。因此,可以说田汉最早把比氏介绍给中国读者。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田汉只印了比氏的画,译了比氏的名,最先文字介绍比氏的是郁达夫。达夫在同年9月《创造周报》第20号发表的《The Yellow Book及其他》中,用了将近千字篇幅评述比氏生平和艺术成就,尽管他未把比氏大名译成中文。
其实,田汉当时对比氏也是有评价的,而且评价甚高。1924年1月25日,田汉主编的《南国》月刊第2期出版,他署名“汉”写了卷头画说明短文《<黄书>第二卷的封面》:
《黄书》The Yellow Book是三十前英国一种文艺杂志。其名称之由来,因为封面是用黄色的。至于何以独用黄色,那就要问他们那过敏的神经了。大约是爱他的横笛之音和茴香之味罢。近代欧洲有名纯文艺杂志如The Germ,La Jeune Belgique,La Wallonie,La Basoche等对于新文艺皆贡献不少,但多为一种新运动新主意的机关。而《黄书》则仅为一群青年艺术家发表其各人独特的艺术的杂志。虽派别不同,而对于艺术之热烈的爱慕则一致。且当时执笔之士几皆为后来英文坛的健将。所以虽只出十三期便停刊了,而所与英文坛的影响很大。使《黄书》放一异彩的尤当推画家琵亚词侣的阴森奇拔的插画。本期所载的《黄书》的封面画,便是他画的。他的画在拙译王尔德的《沙乐美》中已介绍过。但他的杰作还不止此。此后当逐期介绍之。关于《黄书》的详细可参考郁达夫君的《<黄书>与其他》。(《创造周报》20号)
不仅如此,在该期《编辑余谈》(未署名)中,田汉又特别指出:
本期的封面为琵亚词侣Aubrey Vincent Beardsley的杰作。琵氏之画富于荡气回肠的怪想Charming Caprices,画风亦颇受拉斐尔前派,与日本画,十八世纪之法国画的影响。而强烈的个性则超脱一切焉。
这是目前仅见的田汉关于比氏的两段文字。它们说明田汉确实是最早评述比氏的新文学作家之一,他和郁达夫一样,推介比氏比鲁迅印行《比亚兹莱画选》早了五六年。据叶灵凤回忆,他最早知道比氏,就是从“郁达夫介绍了《黄面志》,田汉又翻译了王尔德的《莎乐美》”开始的(《献给鲁迅先生》)。
田汉把比氏大名译为琵亚词侣,叶灵凤很欣赏,他说过:田汉“所采用的译名很富于诗意”(《比亚兹莱的画》)。19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初,徐志摩、周作人、邵洵美、滕固等人为文讨论比氏,都沿用了琵亚词侣的译名,连鲁迅1928年嘲讽叶灵凤的名句“生吞‘琵亚词侣’,活剥蕗谷虹儿”(《<奔流>编校后记》)也沿用了。一年之后,鲁迅编印比氏画选,才使用自己的新译名。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