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这一天,祭天祭祖,古已有之:“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即冬至这天阴天,过年则必是晴日,反之亦然。这让我想起前几年在喀什援疆指挥部过冬至的情景。那天手机气象预报,上海近日天气晴至多云,我便想,看来,回家过年又是细雨绵绵了,喀什也大约如此吧。
这天,乌鲁木齐市的朋发来短信,说冬至到,别忘吃饺子,不然寒冬会咬掉耳朵,挺喜庆和幽默。一早,还没起床,喀什地区宣传部长叶美金先生也通过微博发出短信,祝冬至快乐,提醒要吃饺子。
冬至吃饺子的故事,源于医圣张仲景,其辞官返乡,为乡邻治病时正值冬季,乡亲们饥寒交迫,许多人连耳朵都冻烂了。张仲景便支起锅子,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熬煮之后,用面包成耳朵一样的食物,称之为“娇耳”,再经水煮熟之后,分送给乡邻。大家吃了“娇耳”又喝了驱寒汤,身心暖和,耳朵也渐渐痊愈了。“娇耳”之后又名“饺子”,这种做法后广为流传。
今天喀什人家宰羊包饺子,也堪称一景。
中午,地委招待所的汉餐厅果然上了一盆饺子,韭菜馅的,来吃饭的也是济济一堂,指挥部下县的,工程组在现场的,也都回来了,指挥部就是大家的家。冬至回家,也是一个民俗。
与工程组全体人员座谈,是今年的工作小结,也是进疆第一次年度座谈。几位同志进疆三百多天,适应、熟悉环境,并投入工作,甚为不易,成效显著,我视他们为兄弟,同甘共苦。在冬至之日,与大家一聚,喝的是家乡黄酒,一杯又一杯,心意相通,情感交融,此生难忘!
冬至之夜,我倚在窗头,在微博上即兴写了一首小诗《天堂冷吗》,以寄托对父亲的怀念:“这个世界再冷/我也不怕/生活了这么多年/你早已教懂了我怎么御寒/况且还有亲情抱团取暖/父亲/你在天堂冷吗/那个我陌生的世界/住着我亲爱的人/大雪纷飞/地冻天冽/真怕冻着了你/也冰封了我泉水一般的怀念/让我点一团火/供一杯酒/再撒一把好烟/陪伴你这一年最长的黑夜”。
这一次,我又被微博的力量深深震撼了,或者说被人们共同的真情所感动。先是几位熟悉的朋友转发了此诗,后来,惊讶@我的和评论的人竟过了上百人,我不断以转发的方式致以谢意,关心和转发者仍连续不断,我的手都酸了。短短的时间内转发者已过三百余人。杨锦麟先生点评:“感动,甚少人这样描写父爱。”勾起了很多人对已逝亲人的怀念:“感动,想念父亲,你在天堂冷吗?”“昨晚又梦见父亲了,其实在我心里他从未远去。”“安谅老师:感动。把您这首诗朗诵给天堂的母亲听……妈妈,女儿永远爱您!”“冬至,思念在天堂的亲人。”“您写得真好。在这个应与家人团聚的日子,文字让人心生暖意与思念,谢谢!”“老爸,节日快乐!”“想起我的父亲,想说同样的话,珍惜当下吧!”“文字很难切实表达感情,但这是个例外!想念远方的父亲!”“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一个月前,我失去了最疼爱我的外公呀,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夜独在异乡求学的我看见您的文字,不禁潸然泪下,您让我明白,一个人死了,但如果思想还在,就留下了永恒。一个人死了,但爱他的人还在,就留下了永恒。生命的意义在于用死亡置换永恒,谢谢您!”“父爱如山,母爱如水!”……
这让我相信,不是修饰的文字最精彩,真情的自然流露才是大美的心音,引发人们的共鸣(这里抒发并评论的几无一位熟人)。
文学和音乐,在这冬至之日,勾起了人们思念的情怀。
此刻,我又一次倾听着这首歌曲——那首不算歌词的文字,之后又被一位新疆音乐家谱写成了歌曲。一位新疆小伙子演唱得情感深挚、扣人心弦,倾听者无不为之动容,有的人禁不住泪盈眼眶。
父亲,您听到儿子的问候了吗?在天堂快乐!
文/安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