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扬
3月22日的“笔会”刊《起点就是“顶点”》 一文,谈1939年只出了一期的刊物《顶点》,笔者由此想到1946年创刊即告终刊、由牛汉编辑的《流火》。
牛汉(1923—2013),本名原为“史承汉”,后改为“史成汉”,又名“牛汉”,曾用笔名“谷风”。“七月”派代表诗人之一。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他创作的《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诗作广为传诵,曾出版《牛汉诗文集》等。在《诗选刊》举办的中国首次诗歌读者普查中,68万读者投了他的票。在评出的十大受喜爱的诗人中,牛汉排第五位。
牛汉既是诗人,又是编辑。牛汉第一次编辑的杂志便是《流火》。杂志为16开本,内文52页,草纸印刷。
1943年7月,牛汉考入西北大学外文系。1944年10月,他离开战时迁到城固的西北大学,来到西安,准备去延安。中共西安地下党派人找牛汉谈话,让他留在西安从事文化活动。11月,在中共西安办事处的领导下,牛汉着手筹办文学杂志 《流火》。
在《我又回到北方》 一文中,牛汉说:“我已经很安静地住进这间小土屋里,屋子是寒碜而破烂的。”朋友为他搬来了一张条桌,还为他支起了一张床。他感到“生活会在它里面酿绘得十分美丽和有味。第一,我可以睡了。第二,我可以伏在窗口下的桌子上写诗和给远方的朋友们写信,我还可以坐在窗口前想些好的故事,想些悲哀的或者是兴奋得使我大笑的狂歌的心事。第三,我可以从屋顶的破洞望见蓝天和飞过去的鸟,可以让阳光走进来,伴着我生活”。
牛汉的这段描述具有诗意,事实上,刊物的出版并不顺利。从1944年11月着手准备,到1945年3月,《流火》 得以面世。牛汉在 《编校小记》 里说:“这期间,我们辗转在登记、印刷和筹划经费的‘水深火热’之中。”
《流火》 创刊号刊发的文章有小说,有诗歌,还有评论。
小说有青苗的 《穷巷》、何剑薰的 《同路人》,“在社会意义上和创作技巧上,都是正确而严肃的”。
评论主打文章是郑伯奇的 《当前文艺工作上的几个问题》,文章扼要论述了当时文坛倾向问题、民族形式问题、典型问题和诗的韵律等问题。作者认为,近两三年来,文坛显得消沉,一些作品内容消极,甚至流于低级趣味。这些不正确的倾向应该引起注意。关于民族形式问题,就是新文学表现方法中国化的问题。作者认为新文艺应采取民众乐于接受的形式,并不是提倡复古,更不是完全反对欧化。
《流火》 创刊号诗歌所占的比重较大,包括谷风 (牛汉) 的 《老哥萨克刘果夫》、朱健的 《密云期杂诗》 和冯振乾的 《牧人的神话》 等,这些诗“尤能表现出一种新的力量与声调,表现了人民自己的心的跃动”(《编校小记》)。而苏金伞的 《徘徊》,是重点推出的诗篇。
苏金伞 (1906—1997),上世纪30年代在中学任教,同时创作发表诗歌。苏金伞的诗朴素、清新,牛汉很是欣赏。1943年下半年,二人开始通信。这首 《徘徊》,苏金伞是应牛汉之约而写:
“不会/搬一块大石头/砸开紧闭的门/进去搜寻食物//又羞于/向人索讨一粒小米/甚而一口唾沫//无力/一拳打走/挡着去路的家伙/让同伴走过去//又不屑/哀告他欠一欠肩膀/或者翘一翘腿//既没胆量/一把撕碎墙上的布告/然后冲开正在围观的群众/坦然地走开//却又禁不住发议论/向一街的落叶/向满天的星斗//对于味息的辨别最为敏感/对于方向的选择又最为愚笨/觉得所有物体的排列都不对/而又无心去移动//于是像一株/开在山凹里的小花/永远满足于/早晨的一点露珠/午间从树叶间漏下一滴光/晚上一场虫声不扰的梦。”
关于这首 《徘徊》,牛汉在 《诗和苏金伞和我》 一文中写道:“当时我……心里装满了美丽的乌托邦梦想,觉得这首诗平平实实,缺乏点劲头儿,但又觉得语言沉郁,意境深厚,写出了当年知识分子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和软弱矛盾的内心活动,而且带有自嘲的诚挚的情调……直到几十年之后,我才真正领悟到这首诗的深刻的典型意义和它的艺术感染力……诗的情境具有明显的突破,痛楚地剖解了一颗不安而苦闷的灵魂……显示出诗人努力挣脱精神囹圄的高尚的进取精神。而我,当年正缺乏这种自省的精神。”
牛汉和苏金伞因诗结缘,友谊深厚。牛汉说:“诗连着我和他的心,命运使我和他永不可分离。”
《流火》 创刊词的标题是 《人底道路》,署名“本社”,出自牛汉之手。文中写道:“我们希望今后在人底道路上,听见文艺底健康的呼吸与跃响的血流的湍激声,这声音,对广大的人民一点也不遥远,这是他们自己底呼吸和血流,这是他们自己生命的赞歌……使文艺成为执在大众手中的旗子或者短剑,使文艺成为属于人的战斗品,使文艺与民主社会成长在一起,成为组成社会的有机体。”牛汉坚信:“艺术的道路,就是人底道路。因为历史会证明……一切的决定与演变,均将是为了服务广大的人民。”
牛汉在 《编校小记》 中表达了这样的愿望:“二十世纪,是人民世纪的开始。使《流火》 参与这个广大的斗争,就是我们的工作和责任。我们底艰苦,是整个历史胎动的痛楚,我们喜爱这种崇高的艰巨的工作。”
《流火》 只出了一期,创刊即告终刊。牛汉其后的人生,一如他描述的“半棵树”,经历了雨雪风霜;而诗人的表现,也一如他笔下的“半棵树”———傲然挺立,坚韧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