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代表一个时代的最有创造性、最有活力、人才最集中、成绩最突出的中国文艺作品的特色品种,那么我看民国漫画也值得这样推崇……
———上面这段话,出自魏绍昌先生1998年为 《蜜蜂小姐》 一书所写的文章。仅仅过了两年,他就过世了。还记得第一次去他家拜访,他曾说,这是座老宅子,自己出生在这里,已经住了一辈子。印象中屋子挺大,方方正正,一排衣柜将其隔开,衣柜上摞满了纸箱。后来老宅子要拆迁,他换了住处,结果发病。
1996年底 《老照片》 创刊,得到读书和出版界的欢迎,北京的范用先生尤其热心,不但义务推广,而且帮忙组稿,亲自写稿。他在方庄芳古园的家,几乎成为我们在北京的“联络站”———许多作者和稿件都是在那里相识和促成的。范先生家里,挂着漫画家为他画的漫像,有叶浅予、方成、廖冰兄、华君武、黄永玉、韩羽等的作品,我始知道,他打小喜欢漫画,后因工作之便,与漫画家多有交往,被称为“漫画之大情人”。于是,我们谈到创办一份 《老漫画》,形式类同 《老照片》,谈到重印1930年代漫画作品集的计划,并以当年的干劲和雷厉风行,马上行动起来。行动目标之一,就是通过范先生,去上海拜访魏绍昌先生。范先生去世后,整理他留存的信件,发现1998年3月,魏先生曾来信:
重印30年代漫画,是你我共同的心愿。我只是个爱好者而已,当然愿意尽力促成……我有过去全部 《牛鼻子》,早就想为此编一选集介绍,可是一直没有出版社答允,这几天我正在写一篇文章,先介绍几幅出去也好。你既然有出版社可出,我当然乐意提供。另外30年代的连环漫画,除 《王先生与小陈》 《三毛流浪记》 外,《牛鼻子》 很有影响,还有梁白波的 《蜜蜂小姐》和高龙生的 《阿斗画传》,这二种也是出色的,有质量的,只是数量不多,两者合一册,倒也可以。
这二种我也有。张光宇的 《民间情歌》,“上图”(上海市图书馆———汪注) 有,但竟列入禁书 (因男女调情看作黄色也)。我过去有,现在没有。但不要紧,这些原来都在 《时代漫画》 上陆续连载过的,后来结集出书而已。《时代漫画》 我处有,复印下来不是也有了吗?
30年代上海漫画大出人才,还有鲁少飞、胡考、汪子美、华君武、张英超等,各有特色,都值得介绍也……
看了这信,我记起,范先生说,要出老漫画的书,不能不去上海,尤其不能不见魏绍昌先生。在魏先生家,踩着椅子,帮他从衣柜上拿下一个个纸箱,打开,我看到完整的、品相上好的一套套30年代漫画刊物和画报,看到他在信中说的那些漫画单行本,1935年版的 《民间情歌》 也找到了,再加上 《陆志庠素描集》、胡考 《今人物志》《西厢记》 《西施》 ……魏先生如数家珍,本本介绍,眼睛在镜片后面闪闪发光,嘴唇抿着,笑意频频的样子,至今如在眼前。他从小家里富裕,养成购存新文艺书刊的爱好(他生于1922年),长大后喜欢结交各种人物,搜集和撰写掌故,钩沉究新,以致成癖,不思他务,放着待遇优厚的工作不做,想方设法进了上海作家协会资料室做资料员,以此终生。但他又不止于掌故作家,而是据此开掘,成为红学、晚清小说和现代鸳鸯蝴蝶派小说研究专家,也是30年代上海漫画研究专家。在我们此后出版的“老漫画专辑”第一辑十种里面,他为其中七种写了前言或后记。这些文章有考证、有观点,读者可从中了解和认识民国漫画艺术的辉煌,因之也为后来的衰落扼腕。
上海真是一个神奇地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儿不但是思想文化的重镇,更是中国大众文化、商业文化的中心。现代出版、文学、美术、戏剧、电影、广告、服装、建筑、工业设计和平面设计……一切都欣欣向荣,一切都以最快的速度和极高的起点发展起来,到处是创造,到处是奇迹。而漫画在如此文化繁荣中仍可拔头筹,直逼当时国际潮流。其标志是:一、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漫画家 (中国专职的漫画家大约是从此时才有的),如丰子恺、张光宇、鲁少飞、沈伯尘、华君武、叶浅予等,“都有大师级的资格。而第一流的漫画家实在不可胜数,我随手即可列举如下:胡考、张乐平、张正宇、陆志庠、丁聪、汪子美、高龙生、黄尧、廖冰兄、黄苗子、米谷等都是当之无愧的;又如曹涵美和张英超……万籁鸣、蔡若虹、张仃、特伟……也应列入一流”(魏绍昌语);二、有一大批漫画刊物,如 《独立漫画》《上海漫画》 《漫画界》 《漫画与生活》《泼克》 ……除此之外,在上海当时其他杂志报纸上,也都辟有漫画专栏,总计不下百种;三、通过长篇连环漫画塑造出一个个漫画明星。除了叶浅予的“王先生”(1928),黄尧的“牛鼻子”(1934),梁白波的“蜜蜂小姐”(1935),高龙生的“阿斗”(1935),张乐平的“三毛”(1935),其他还有“改造博士”、“陶哥儿”、 “弗少爷”、“章木郎”、“上大人”、“小黑炭”、“曼曼女士”等一大批。这些漫画主角,造型夸张、幽默、可爱、独特;演绎的故事有趣、紧贴社会现实,成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有生命的、活蹦乱跳的纸上精灵。据考,美国的卡通形象“维尼熊”诞生于1925年,“米老鼠”出现于1928年,“大力水手”和比利时的 《丁丁历险记》 首刊于1929年———中国的漫画明星几乎与之同时降生。这么多漫画家、漫画出版物和漫画卡通明星,自然伴随着无数的漫画读者、忠诚“粉丝”,尤其是求知欲旺盛的儿童少年们———范用、魏绍昌那一代文化人,为什么对民国漫画念念不忘,于此可以找到答案。
《蜜蜂小姐》 和 《阿斗画传》 过去没出版过单行本,“老漫画专辑”中的这两本,是请魏绍昌先生编的。前者的作者梁白波(约1907-1970年代),既是当时唯一的女漫画家,又是公认的一流漫画家。她曾在艺专学油画,在菲律宾一所中学教美术,参加过“决澜社”美展,1935年到上海,找不到工作,画漫画投稿,在时代图书公司偶遇画家叶浅予,一见钟情,不顾世俗议论 (叶有家室),在一起断续三年,因另爱上一位飞行员而远走高飞。叶浅予赞赏梁白波的才华,认为对自己的创作影响巨大,“她具有诗人的气质”。漫画主角蜜蜂小姐是与 《立报》创刊号一起露面的,该报头版由萨空了主持,报头左角是鲁少飞的时事漫画,头版下的横栏即是蜜蜂小姐的固定地盘。梁白波创造的这位微胖的时髦女郎,展现了上海女性生活侧面,造型别致,线条细美,情节乖张,有温情的讽刺,一时得到热捧。其中一组画的是女子出门,衣裙穿得短了,警察要管,于是我们这位蜜蜂小姐干脆脱光了:“难道一定要穿衣服不成?!”警察吓得蒙了眼。再如窃贼夜里进门,蜜蜂小姐起床请他坐下聊天,走时还说“有空常来玩吧!”仅这两则,即可看出这位时髦女郎任性和胆气。可惜的是,随着梁叶分手,蜜蜂小姐演出不过二十六出就谢幕了。1949年后,梁白波随夫去了台湾。魏先生编辑的这本书收有梁白波的速写作品和为殷夫 《孩儿塔》 作的插图,以及他自己写的 《王先生与蜜蜂小姐》 《难忘梁白波》、林海音的 《吾友“蜜蜂小姐”》、黄苗子的 《风雨落花———忆梁白波》、《梁白波给林海音的最后四封信》 等,可谓丰富充实,既可欣赏,又具史料价值。
高龙生 (1903-1977) 的 《阿斗画传》 主要发表在《十日杂志》 上。“阿斗”是将三国时代扶不起的阿斗和鲁迅的阿Q结合起来的形象,他头顶瓜皮帽,身穿破衣衫,朴实的方脸上布满深刻的皱纹,看上去饱经风霜又老实可欺。这个阿斗逆来顺受,毫不掩饰自己的愚顽,大胆展露自己的弱点,而使人警醒,很有现代感。其中 《一个怪梦》最为惊悚:阿斗被蛇盘住,挣扎中被蛇吞入左臂,他干脆一斧子砍掉自己的胳臂,顺势砍下蛇头……
据魏先生说,《牛鼻子》 在当时是连环漫画中格局最大的,发表的园地既多且广,除了报纸副刊和漫画杂志外,其他如文艺、影剧、儿童、综合等各类报刊,也经常有“牛鼻子”出没。作者黄尧 (1914-1987)当时刚满二十岁,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在《上海新闻报》 任职,偶然步入画坛。他塑造的牛鼻子,是一个戴眼镜的知识分子,“一个高等乐天人物。昂昂的、大腹便便的矮胖子,那黑马甲,白竹布长衫,踏坍脚跟的鸭舌鞋子,一副圆圆大眼睛,两只招风耳朵,秃顶仅剩头发四根,倒八字脚,大酒糟鼻,汇集了中国充分有趣的诙谐点”。其画法自成规律,用书法的圈、划、点、直和数学的一二三四五方法组成,儿童也很容易学会画,后来专门出了一本教材 《牛鼻子十讲》。造型虽然简单,但可以扮演各种人物。其中最具前卫性的是“假使”系列:“我假使是武松,景阳冈打虎一定叫照相馆拍几张照,刊登大小各报,可以大出风头”;“我假使是武松,有这样的嫂子潘金莲,就是她不调戏我,我也调戏她了”;“我假使是关公,上马一锭金,下马一锭银,正可以开一爿大大的云长银行”;“我假使是关公,一定秉烛看 《红楼梦》”……1935年黄尧独自主编的 《牛头漫画》 创刊,辟有全国小朋友画牛鼻子的专栏,并与张乐平合作,刊登牛鼻子和三毛一起玩的漫画;1936年他创办“牛鼻子出版社”,将自己在各报刊登载的作品陆续结集出版,共出版了八集。他还有两个远大目标,一是与万籁鸣等四兄弟合作,将牛鼻子拍成中国卡通片,搬上银幕,与美国进口的卡通片竞争;二是办一个规模宏大的“世界牛鼻子展览会”,邀请外国小朋友来参加……可惜这一切,都因八一三事变,日本进攻上海、侵略中国而戛然而止。此后黄尧辗转西南,1956年定居马来西亚,教书、写作、画中国画,终老未能回国。
我们所用出版的 《牛鼻子》 底本,是魏绍昌先生十几岁购买、留藏至今的。版权颇费周折,辗转通过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联系到黄尧的夫人,她欣然同意,可惜仅隔一个月,回归的牛鼻子还未付梓,黄夫人就去世了。
重印老漫画图书的同时,我还为魏先生编了一本散文随笔集,二十五篇文章,谈的都是文化人和书的往事,题目叫做 《逝者如斯》。而如今,今年的7月14日,是他去世十六年的忌辰。八十年前活蹦乱跳的漫画明星和创造、珍藏它们的人,都如流水一样逝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