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夏,我因公上北京约稿。在京期间,他约我们于北京西城一家西餐馆同进晚餐,我与陈朗同往。其时张老已过八十高龄,但仍面目清朗,身材挺拔,风度从容。他吸雪茄,吃西餐,是一个洋派老人。他平时即在这家西餐馆包餐。
女词人周素子经受业师周采泉引荐,初会诗人、学者张篷舟,念念不忘,日后琐忆,留下上面这段描述。我负笈新西兰时,又常常倾听周老师闲谈交游故事,留有印象:张先生有才华,会花钱,懂生活。三十五年前,他就于饭店包餐,想必平日开销不小,有时手头不免拮据。这里小记一桩张篷舟求助萧乾以度年关的往事。
张篷舟为成都人,出于乡情,经年累月地研读蜀中才女薛涛的诗作。上世纪80年代,他的大著《薛涛诗笺》,语体文本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文言文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先后出版。当年周素子告别张篷舟时,张篷舟送她两册新版《薛涛诗笺》,周老师回忆说,获赠新书为人文版,又记此书版权页标明“1983年6月印”。但事实是,直到1984年初,人文社的《薛涛诗笺》仍未面世。是年春节(2月2日)将至,张篷舟心系印书,手头又紧,于是写信向作家、翻译家萧乾求助。此札现存如皋苇航书屋,抄录如下:
萧乾同志请代酌转人民文学出版社负责同志:
拙作《薛涛诗笺》(文言文本)于1980年10月由您社决定出版,当将原稿交与乔雨舟同志,1982年9月,已将全书清样校过;嗣见《社科新书目》登载征订消息,云将于1983年1月出版,直至岁尾,又载展期至12月出版,计此稿留出版社已达四年,至今仍未见书。此书系舟数十年所研究结果,极欲早日问世,以求教益;且舟已年逾八旬,如此拖延,恐不及亲见矣!况同时同名拙作(语体文本)交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在此期间,即已一版再版,何差距如此之大耶?舟与出版社另无熟人,因兄是老同事,可否恳为代催一声?
又因年关在迩,需款甚殷!出版社可否在近间预将稿费全部结付,或至少预支稿费七百元,请即来信通知,以便亲自到社具领。
专此奉讬,并致敬礼!
张篷舟 1984.1.13.
张篷舟托请萧乾,自有道理。他俩都是《大公报》的名记者,于是札中才有“老同事”一说。“文革”结束后,萧乾将《萧乾短篇小说选》等著译交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行,于是与该社人员熟稔。
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室的王思宇收到萧乾转来的信函,于1月16日撰写书面报告,向上级汇报:《薛涛诗笺》不久出书,估计稿费不下一千元,希望同意张篷舟的预付要求。诗人屠岸作为领导,当即批示,签名同意。当天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复函张篷舟:
萧乾同志转来大函已收悉。
大著早已印发,未能及时印出来,我们也很着急。经数度催询,据说原因是插页过多,工厂装订费时,所以迟迟未能见书,至为歉仄。
关于稿费事,因财务部门需根据出版物结算。因样书仍未见,故目前无法“全部付清”。至于预支七百元,我们认为是可以的……
除去书影七帧,《薛涛诗笺》另外附图仅有五张,包括张大千的《薛涛制笺图》、关山月的《吟诗楼图》。“插页过多”导致此书迟迟不出,只能是“据说”的托辞。幸运的是,1月20日,张篷舟就顺利取走七百元,有人民文学出版社“预支稿酬支付单存根”为证。七百元时为一笔不小的款子,张篷舟的年关应该是不难过的了。
作者:彭 伟
编辑:吴东昆
责任编辑:舒 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