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姜家,是诞生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个红色家庭。松江第一个女共产党员、同时也是松江唯一在苏区瑞金中央机关工作的女共产党员姜兆麟,以及她的妹妹革命烈士姜辉麟,就是姜家的两个优秀女儿。革命队伍里的同志,称姜家姐妹为"大姜、小姜"。
▲ 姜兆麟
一
清末,松江府城内北仓桥堍住着一户私塾兼作幼科推拿的姜姓人家。光绪十九年(1893),姜尧臣、倪振尧夫妇喜得长女。相传,倪振尧怀胎后曾梦见麒麟下云间。精通幼科推拿的她,猜想腹中文静的胎儿可能是个女孩,便一五一十地对丈夫说了。姜尧臣是位私塾先生,喜欢文静,喜出望外,感叹不已:松江有凤凰山,麒麟飞凤,云间祥兆!倪振尧见丈夫在生男生女的态度上如此开朗,心里一暖,秀眉舒展,右手放在隆起的肚子上说:松江不仅有凤凰山,还有"龙驹"天马山,伲姜家日后必定龙凤飞翔。
▲ 姜辉麟
倪振尧的话应验了,她为姜家一个接着一个生儿育女。记住倪振尧怀长女时曾梦见麒麟下云间的姜尧臣,呵护妻子的"初梦",给后来的几个小囡取名字,认定麒麟祥瑞,不改初衷。姜氏夫妇先后生养过七个孩子,其中两个男孩先天夭折,活下来的姐弟五人名字中都有一个"麟"字,老大兆麟,老二辉麟,三个儿子分别名叫长麟、还麟、余麟。姜家五个子女,个个抒麒麟之志,在风起云涌的革命征程上砥砺前行,均于大革命前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姜长麟
1925年,姜兆麟在上海大学政训班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松江第一个女共产党员。1925年4月,大弟姜长麟入党后,担任中共上海法租界支部书记;1926年10月,周恩来推荐姜长林赴广州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第一科科长兼政治教官。1927年冬,姜辉麟在白色恐怖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10月,苏联为纪念孙中山筹建的莫斯科中山大学?成,国共两党均选派有培养前途的精英人才前往学习深造;是年10月1日,中共上海区委任命侯绍裘为国民党江苏省党部中共党团书记。经侯绍裘推荐,姜家最小的两个儿子姜还麟、姜余麟,被首批选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1年,年仅26岁的姜余麟在执行飞行任务中不幸牺牲。此外,姜兆麟的妹妹姜辉麟,1933年上半年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于南京雨花台,时年36岁。
二
▲ 侯绍裘
姜家五个子女成长过程中,均受到松江第一个共产党员侯绍裘的革命思想影响。细说起来,都住在同一座古城里的松江侯家与姜家,不仅是近邻,而且姜家姐弟与侯绍裘的年龄相差不大。1923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侯绍裘,家住丰乐桥东堍,生于1896年。住在北仓桥堍的姜家,姜兆麟生于1893年,姜辉麟生于1897年,姜长麟生于1899年。根据姜长麟7岁丧父推算,姜还麟、姜余麟都应出生在1906年之前。
从清代嘉庆《松江府城图》上看出,丰乐桥位于今谷阳北路近中山中路口。在当地老人的印象里,丰乐桥东堍在思巷弄口西。思巷弄原名私路巷,后改思鲈巷,位于谷阳北路南段东侧,北起景德路,南端改道西出谷阳北路,长约160米。而北仓桥的大致方位在过去的华亭县衙、今天的松江宾馆西北向,差不多在景德路东向、通波塘西的位置上。史载仓河在普照寺后,东至通波塘,西行南折入西干河,解放后填没。依据上述零星资料推想,侯绍裘与姜兆麟的家,是城水相依、人水相亲、两桥可眺望的近邻人家。
松江城里另一处留有历史信息的早期红色遗址是中心弄19号。这里曾经是1929年冬始建中共松江中心县委机关所在地。第一任中共松江中心县委书记兼青浦县委书记严朴,是出席中共第六、第七次代表大会的代表之一,他与结发妻子过瑛生养的女儿严慰冰,1934年夏考入江苏省立松江女子中学高中部,后又以第一名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文学系。因钦佩红军又思念父亲,后转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严慰冰与陆定一经陈云介绍,1941年8月30日在延安王家坪举行婚礼。陆定一是无锡人,严慰冰的父亲严朴曾是无锡有名的阔少爷,人称"三少爷"。"文革"期间,为证严朴清白,周恩来总理批示说:"三少爷毁家闹革命,尽人皆知。"1949年6月5日,享年51岁的严朴在京病逝。临终前,他嘱咐死后将遗体交给病理专家解剖研究,供教学之用。中共中央送的挽词上写道:“严朴同志忠心耿耿,埋头工作,艰苦朴素,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党员。”
▲ 通波塘
具体说到松江城里的中心弄,是一条位于通波塘河之东,南起中山东路,北至弄底的弄堂。因在原府城中心地带,故名中心弄。如今,中心弄南入口见有标牌显示"中山东路274弄"。标牌就钉在原是松江检察院后为申银万国证券用房的西面白墙上。走进弄堂,深入察看,虽然右侧楼房后尚有两排低矮破旧的平房,但非清末或民初建造。因为1937年8月,日机把松江东部老城区炸成一片焦土。所以,欲寻陈云、夏釆曦当年至中心弄19号中心县委机关秘密研究布署工作的老旁子,已不复存在。
▲ 中山东路274弄
松江城内中心弄19号王宅,既是姜兆麟的家,也是她和母亲开办的医所。自幼随母亲学习中医幼科推拿的姜兆麟,22岁出嫁,九个月后夫亡。时光迁转,岁月如刀,在倪振尧的额上刻下了渐深的皱纹,无儿无女的姜兆麟,成了母亲身边的最好帮手。严朴到松江任中心县委书记后,为掩护党的机关,她说服严朴从老家接来第二个妻子胡翠生养的女儿严爱胡。胡翠是无锡寨门人,与严朴结合后,1926年6月生下女儿严爱胡。1929年秋,惊悉严朴在上海法租界被捕的消息时正值临盆分娩,急火攻心,呕血身亡。严朴担忧爱胡幼小,同时体谅姜兆麟无后的痛苦,把小爱胡接到姜兆麟的身边,并改名姜爱华。
▲ 严朴
1929年秋至1939年冬的十年里,前四年,松江地区党的领导机关屡遭敌人破坏,但顽强地生存下来;后六年,随着中共松江中心县委第六任书记吴明东1933年3月被捕,活动中断。至1934年1月,松江地区党的组织瘫痪,党员与组织失去联系,直到1939年才恢复重建。严朴是第一任中共松江中心县委书记,他与后来被国民党通缉的胡秉钺和被捕的钮振群、吴明东等几任中心县委书记比较起来,在任期间相对安全。并非命运之神对他特别眷顾,而是此前严朴已有几次被捕经历,对敌斗争经验更为丰富,同时还与姜兆麟连同她的母亲倪振尧一起操心劳神,做了很多巧妙的掩护工作有关。
据姜兆麟生前回忆,她的母亲倪振尧虽然不是共产党人,但帮助党做了不少工作,例如,凡是同志来医所接头,她善于说话听音,普通人进门一般开口叫"医生"或"姜医生",而开头加"我要"二字暗语的,如"我要找姜医生",她就会吩咐到隔壁坐。旁人听不出什么,非常安全稳妥。在保护机关方面,姜兆麟很会应对各种复杂情况。一次,秦邦宪(博古)爱人刘群先在医所里屋,外面来了5个流氓地痞,也不知嗅到什么气味,借机敲诈勒索。兆麟一眼看穿来者是想吃"嫩豆腐",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以牙还牙,放出狠话,狠过了这帮人,硬是把地痞逼退门外,灰溜溜地走了。还有,为了掩护身份,经组织同意,兆麟与严朴以夫妻名义住守党的机关等。与此同时,姜兆麟对出狱不久的严朴,生活上细心照料,工作上谨慎小心,严朴向上级党组织汇报工作时称赞她是"保护机关的能手"。严朴与姜兆麟朝夕相处,日久生情,由假扮夫妻成为心心相印的革命伴侣。1930年,严朴奉命调任浙南军委书记兼红十五军政治委员,参加进攻温州之役,她跟随前往。1931年冬,上海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严朴和姜兆麟合住上海党中央领导机关,掩护大批在上海的中央领导同志安全赴苏区后,他才和兆麟同志一起离开上海,前往中央苏区工作。
三
姜兆麟、姜辉麟姐妹,分别于14岁、12岁就读松江景贤女校。姐姐兆麟眉目清秀,性格温婉淡定;妹妹辉麟与姐姐比较起来,性格相对直率泼辣。姜兆麟是女子缠足旧习束缚的受害者,裹有一双扭曲变形的小脚。个性独立的姜辉麟,对付缠足有自己的"高招"。为了封住那些老封建长辈说三道四的嘴巴,如说女孩子不缠足,就是粗野不贤淑等。姜辉麟掩人耳目,白天缠着裹脚布,夜晚上床后立即放开,几年下来仍然是一双"天足"。辛亥革命后,反封建思潮风起云涌,1917年,分别为24岁、20岁的姜家姐妹,在"天足会松江分会"活动中一唱一合,现身说法。姐姐小脚走路,一摇一晃地诉说封建礼教缠足禁锢的危害和苦楚;妹妹大步向前,宣传"天足"给妇女身心自由解放带来的种种好处。然而,对于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先加入中国国民党、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决心行走革命之路的姜兆麟来说,一个小脚女人所要经历的革命磨难可想而知。
▲ 姜兆麟(左)、姜辉麟(中)与母亲倪振尧合影
就拿1933年姜兆麟离开上海前往江西瑞金苏区的行程来说吧,虽然在组织安排下,一路有人护送和接应,但以一双小脚过青溪交通站后,在黑漆漆的夜间翻越虎头山封锁线,再山一程水一路地过永定桃源,其艰辛程度难以想象。更为艰难的事还在后头。1934年10月,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万里长征,姜兆麟因患有脑贫血病和一双小脚行走不便,组织上决定让她留在苏区。红军走后不久,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沦陷,姜兆麟被捕。敌人严刑审讯,甚至连卫立煌也亲自坐堂审问,姜兆麟严守党的机密,坚不吐实,始终不改来江西做生意的口供。敌人觉得关押一个被折磨得骨瘦如柴的垂死妇女无油水可榨,便把她释放出来。身无分文的姜兆麟,只得行乞回返上海。
以上情况,在1957年5月9日陈云写给姜兆麟养女姜爱华的书信中得到应证。陈云在信中告知姜爱华:"你父亲约一九三四年(也可能是一九三三)离开上海与兆麟同志去江西瑞金的中央苏区,一九三四年十月红军长征,你父亲随军西征,兆麟同志不可能随军就留在江西,被俘,释出后,乞食回上海。"我们由此看到了严朴和姜兆麟分手后,一个在长征路上,坚持把代步的骡马让给更需要的战友,自己拄着拐杖,忍着病痛,艰难地向前行走。另一个则是一双小脚,爬山涉水,风餐露宿,衣衫褴褛,沿途乞讨,病倒了再爬起来,行程两千里,一步步返回上海。在我看来,这对革命伴侣,走的同是一条"长征"路;他们脚下踏出的每一步,都深深印刻着坚定信仰、追求理想、敢于牺牲、勇于胜利的长征精神品格。
大约是1935年夏,姜兆麟回到了上海。由于此前被捕关押,获释后一路沿途乞讨,饥寒交迫,身体受到极大摧残,42岁的她,抵抗力一路下降,到沪后便身染肺病,卧床三年。最痛苦的是,她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她曾在报上两次刊登"寻人"启事,用暗语找寻党组织,但无结果。直到1945年10月,李克农到南京后,她得知消息立刻去信,终于盼来复信,指示她混入难民所做群众工作。1949年5月13日,松江解放。松江城区始设松江市(同年8月撤销)。在中共松江市委副书记余克、叶恭关心下,长期与党脱离组织关系的姜兆麟,由他俩介绍,重新办理入党手续。
四
▲ 瑞金红色遗址
姜兆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先受张应春派遣回乡开展妇运工作,旋奉命赴汉口任妇委文书,后在中共淞浦特委、中共江苏省委、中共松江中心县委做过党内交通、会计、文书等工作;赴江西瑞金后,担任过中央苏区苏维埃政府财政部、国民经济部会计,并兼任节省委员会和优待红军家属委员会主任等职。早先在奉贤、南汇做地下工作时,同志们尊称她"大姜姐";到了中央苏区后,瞿秋白亲切叫她"姜大姐"。她与陈云等革命前辈曾经是老同事、老战友。新中国成立后,姜兆麟与陈云保着书信往来。1957年,陈云邀请她赴京参加"五一"节观礼。1962年8月,姜兆麟双目失明,陈云亲自请名医在上海为她会诊治疗,使她双目重新复明。可见,老一辈革命家之间的战友情谊多么深厚。
▲ 姜爱华旧居
1986年至1989年期间,因征集中共松江县组织史和党史资料之需,曾前往当时居住在百岁坊51号、姜兆麟养女姜爱华的家中,见到了1954年5月20日陈云写给姜兆麟的亲笔信,记得信封上的地址是北京政务院。这年的三月份,姜兆麟思念在北京等地工作的老战友,盼望常能见见面,叙叙旧,说说话,便写信给陈云,要求调到北京去。正是陈云这封语重心长、以理服人的回信,让姜兆麟心悦诚服地放弃了要求去北京工作的想法。
▲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
陈云在信中称姜兆麟为"兆麟同志",坦城直言:"你希望与我们一起工作,我看这一点请你放弃为好。"陈云说:"有几个商务馆的老同事在北京工作,他们很想谈谈,但是五年来我只见他们一次,难道我‘做官’了就官僚架子十足,老朋友都不见了?其实,一是没有什么可以多谈,二是经常有比闲谈更重要的工作在督促着。""所以我是主张你就在松江,当地总有些工作要做,同时与老母等在一起免得异地牵挂……解放之后,许多同志把多年不见的母亲找到北京来住,我的舅母还活着,也找来了,但所有这些老人到了北京,统统不满意回家乡了,因为他们在北京没有人给他们‘说话’,母子或母女之间统统不欢而散。没有时间给家人‘说话’,或者说了一二天说完之后就没有什么可说了,而老人家不满意,是得见了子女还不如在乡间好,我看老人家那不满是很可理解的。我并不是说你的见解和一般老人家一样,不是的,但不要仍把当年秘密工作时代的生活来看今天。"在陈云循循善诱的耐心劝导下,姜兆麟心里的那盏灯点亮了,续写桑榆非晚的人生新华章。她在松江地委供给科和妇委工作期间勤恳踏实,认真努力,并经常应邀讲述革命先烈和中央领导同志的斗争故事,传播红色文化,同时倾注精力整理祖传幼科推拿经验,著述《幼科推拿入门》,并陪伴相依为命的老母亲倪振尧安度晚年,直至1963年为她送终。1971年,姜兆麟在松江病逝。
五
我尊称的姜老师也就是姜兆麟的养女姜爱华,上世纪八十年代还给我讲过一桩她记忆犹新的往事。1957年5月,母亲姜兆麟从北京回来时,带回陈云伯伯的一份"礼物",一封写给她的亲笔复信。
▲ 陈云在中南海
当年,姜爱华31岁,已是五个孩子的母亲。姜兆麟对自己曾想调动工作的问题想开了,但对姜爱华从1947年开始就在松江五里塘小学教书,觉得有点愧对她。爱华毕竟是严朴的亲生骨肉,与严朴生养的其他有出息的子女相比,姜兆麟认为,应该为年已跨过三十岁门坎的爱华,创造更好的进步条件,再上一个台阶了。
1957年4月上旬的一个夜晚,姜兆麟织着绒线衫与女儿拉家常,从家住上海的亲戚一直说到北京。她鼓励女儿给陈云伯伯写封信,反映一下自己作为革命后代有梦想追求的真实想法。因此有了姜爱华写给陈云伯伯的这封书信。是年4月中旬左右,姜兆麟带着女儿的信前往北京参加"五一"节观礼。在她返回松江前的5月9日,陈云写了一封语重心长的回信,托姜兆麟带给姜爱华。
陈云回信的开头写道:"爱华同志:四月十九日由兆麟同志带来的信收到。我没有见过你,也没有见过你的生母,但是与你父亲严朴同志很熟悉,知道你们家庭情况。"信文最后说:"我希望你不要对‘革命后代’这几个字抱着不适当的想法,在现社会中只能自己努力,自己奋斗。从革命后代方面得的优待对于一个自立的人来说,并不是好东西,‘自力更生’这是最可靠的。初次通信,我就这样说,似乎不客气,但是作为你父亲的朋友,我有义务提醒你。希望你像过去一样继续自己奋斗。顺兆麟同志回松之便,托她带你这封信顺问你好!"姜爱华记住了陈云伯伯的亲切教诲,踏实工作,做了三十几年的小学教师,直至1979年从松江岳阳小学退休。
百年大党,故事悠长。在喜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重温松江第一个女共产党员姜兆麟和革命前辈的红色传奇故事,深感红色文化的精彩片段,就藏在我们的历史里,藏在红色家史、红色家书中,藏在山河笑慰的大地深处,像活水源头那样,涌动着生生不息的接续力量。恩格斯说过,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在续写历史中学习党史,在学习党史中赓续红色基因,看到身边许多老党员和党员之家以及要求进步的青年,立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不忘初心、践行使命中发扬红色传统,挺直精神脊梁,不忘初心,力行为民。在他们的身上,有一种孺子牛、老黄牛、拓荒牛的精神,为了人民谋幸福,勇于担当作为;为了祖国更强大,更加奋发有为。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学习革命前辈,激发情感认同,把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那怕工作平凡生活简单,也会收获大道不孤的人生精彩。故以为富有家国情怀学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呈现红色业绩,续写心底被一片红色温暖着的红色党史、红色国史、红色家史新篇章正当其时。
来源:人文松江
编辑:范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