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2007年3月12日文汇报·笔会
记得小时,老北京居民的房门一侧,通常下部都开一个小洞。多大?能钻进一只猫而已。事实上,它就是为猫准备的。猫白天在屋子里陪伴主人,晚上就从此洞钻出去自由活动。它由院内之树上墙上房,一转眼就消失在黑暗中。它最熟悉附近民房的结构,哪儿有一窜而过的窄胡同,哪儿有不可逾越的深沟。它也最熟悉附近哪儿有异性的同类,其中谁可以发展成自己的爱人……当然这饱暖后的奢望,得等那特定的季节再唱小夜曲。每户人家中的猫不多,猫都希望自己成为主人的最爱。有的院子里还有狗,它挺讨厌的,个头比自己大得多,吃得也多,可主人还经常夸它“仁义”。没办法,主人往往是有成见的,咱只求井水不犯河水吧。
我们家从没养猫,父母都是忙人,没那闲功夫。北京还有句老话,说小孩子“招猫逗狗”是没出息的表现。但又确有许多名人是喜欢养猫的,喜欢它乖,能打着呼噜埋在主人胳膊弯里睡觉。我青年时期去过新疆,那儿有一些知青实在饿极了,就偷当地人喂的猫,剥了皮,又把肉煮了,再切成块儿炒着吃。他们非让我吃,结果一尝,肉是酸酸的。后来回北京,发现梨园艺人大多与猫有缘,除了自己家里养,更关注社会上的流浪猫。二十年前在北京陶然亭公园,假山石中藏匿了几只被抛弃的猫,公园想把它引出来扔得远远的,但它们就是不肯出来。也只有著名青衣杨秋玲(她在《杨门女将》中扮演穆桂英)每天把食物放进人手能及的最深处,它们才赏脸吃一点。这是尊严,也是她名演员与猫的缘分。
最近这两年,北京被抛弃的猫陡然多了起来。前几天从电视中看到一个谈话节目,一方是一位中年妇女,仅她个人就收养了300只流浪猫,弄得丈夫星期天都躲了出去,因为屋里的味道十分呛人。谈话的另一方是社会学者,他激烈反对如此养猫,并说流浪猫的形成,乃是社会问题。我赞成这个提法。近年北京为了掏空城市中心区的密集大团,在郊区盖了不少高楼,吸引居民迁居。人高兴了,但对养猫明显不利。新楼是用水泥钢筋盖的,各户也不来往,诸多大门都关得很严,门旁也没有过去老北京的那种供猫外出的小洞。如果人住在高层,即使猫能溜出住户的大门,它能自己下电梯去院子里玩么?更何况,新的楼盘不会有供猫攀登的墙头,更不会提供为猫发情歌唱的场所。打算搬家的主人预先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有不少人就只能故意遗忘了猫。主人搬走了,猫还留存在原来的平房中。等到后来院子再盖起新楼,这些猫就只能到附近去流浪了。他们开始肮脏并生病,同时又交配出大量的小猫,给附近居民带来很大的麻烦。这才有了前边提到的中年妇女独自收养了300只流浪猫的话题。
问题还接踵而来。天津的情况与北京差不多,同样盖新楼,流浪猫的数量也同样增加。此外还出现了猫贩子,他们收买流浪猫,并集中在废弃的仓库中,准备择日运到南方,据说每只可以赚到两元钱。据说运到南方就只是杀,或许南方的手艺比新疆强,做好了味道还能吃,好看的皮子还可以做手套。天津的爱猫者闻讯就急了,连忙联络北京的小动物保护协会,于是北京出人来到天津,半夜摸进那个仓库,砸开两米高的大门,救护这400只猫到北京,并在报纸上呼吁北京人去领养……但这问题有人质疑:这400只猫的健康很差,在仓库时就死了一些,来北京的途中又死了一些,而且更麻烦的是北京这些人进入天津,半夜闯进仓库,大摸大样就抢走了400只小动物……如果天津警察及时赶到,是有权利质问一声的。何况400只有病的猫带进北京,万一引起流行病,那责任由谁承担?奥运日期已经临近,这问题马虎不得。
我最后想说,产生大量流浪猫的社会原因,是因为近年展开了城市改革,是迁居的居民造成的。真应该弄明白文章的题目——猫究竟是怎样一种小动物?它和人的关系如何?与城市有没有关系?如此种种,都应该仔细研究。如果我们再研究一下“人之为物”与“城(市)之为物”,就会发现在现今的城市中,最需要扶助的还是人,首先是残疾人、农民工与低保户……相比之下,猫的问题就只能退后一步。应该认识到,改革不都是加法,在抓大放小的前提下,有些事是需要减法的。
作者:徐城北
编辑:钱雨彤
责任编辑:舒 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