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互联网上“微博、微信捐款”、“公益筹款”等捐款筹款方式不断兴起,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网上慈善募捐让善心之举惠及到更多人的同时,也被不少骗子盯上了。近日,静安分局民警通过缜密侦查,成功捣毁一个在网上假冒贫困学生骗取他人钱财的诈骗团伙,抓获卢某、邓某、温某3名诈骗嫌疑人。
爱心援助为幌
“贫困学生”盯上爱心人士
“你好,我是来自山区的一名贫困学生,现在上海读书,我的妈妈身患糖尿病没钱救治,现在急需一笔‘救命钱’联系方式……”家住静安区的孙先生在互联网上看到了这样一条信息,乐善好施的他随即通过微信联系到这名“贫困学生”,对方向其展示了自己的学籍证明、学生证等相关材料,而孙先生也从她的朋友圈里看到山区的照片、文字,以及别人募捐的图文情况,“贫困学生”的“遭遇”令孙先生心生同情,并于今年8月中下旬先后三次向这名“学生”汇款了人民币2万余元。
然而捐出善款后,这名“贫困学生”便跟孙先生玩起了“失联”。多次联络未果后,孙先生来到了其在上海就读学校,却被告知,学校里根本没有这个人。
“当时觉得这个学生很可怜,可能是有什么客观原因导致她最终没能上成学。”此时的孙先生依旧担心着这名“学生”的学业。
然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得知孙先生的遭遇后,芷江西路派出所社区民警陈晓波感觉这件事有蹊跷,在随后核实的过程中,他发现这名“贫困学生”的个人身份信息、学籍等信息均系伪造。其留给孙先生的电话及银行账户,不是缺少登记信息,便是冒名顶替。
据孙先生描述,他在网上搜索关键字“ 爱心捐赠、援助贫困山区学生”等,可以在许多论坛查询到相关信息,点进去也可以看到关于被救助对象或区域的具体情况,以及捐赠的途径。 警方由此判断,这极有可能是一起以“慈善”为噱头的诈骗。然而此时这名“贫困学生”却已泥牛入海无踪影。
一通撤案电话
骗子聪明反被聪明误
10月29日10时45分许,芷江西路派出所值班警长赵克刚接到了孙先生的撤案电话。电话中,孙先生告诉民警,他已经找到了那名“贫困学生”,并称对方之前“失联”是因为家中母亲病重,自己没能来学校报到,并希望再次得到孙先生的资助。虽然孙先生口口声声说这是一场误会,但细心的赵克刚却发现,电话那头,似乎正有人催促孙先生挂断电话,民警怀疑此时骗子正在孙先生家中。事不宜迟!警方迅速展开行动,执法办案队队长李迎在会议室黑板上划出三道线,三线聚到一点——嫌疑人“贫困学生”。
根据部署安排,侦查员们兵分三路:第一路,由侦查员狄剑华带队赶赴位于芷江中路上当事人家中,第二路由警长赵克刚带队到孙先生常去的几家银行及商场ATM机附近查找,第三路在大统路上的芷江西路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内,由社区民警陈晓波继续联系孙先生,并死死盯牢墙上的监控屏幕,而其中最大的一副画面是由4块小屏拼合而出的孙先生所住小区大门的实时图像。
11时25分许,狄剑华与另外三名侦查员赶到位于芷江中路上当事人所住小区,此时家中已无人应答。与此同时,赵克刚一行也已经赶到西藏北路芷江中路某银行门口,在往来人流中仔细寻觅孙先生与那名未知的“贫困学生”。
连续十几通电话均无人接听,11时35分许,最后一通电话被孙先生直接挂断,这让社区民警陈晓波感到不安。此时手机响起,社区微信群里传来消息,小区保安称几分钟前曾看到孙先生与一名年轻女子一同离开了小区。
11时48分,狄剑华从小区监控录像里看到了嫌疑人:黑色上衣,牛仔裤,带着口罩,一顶红色鸭舌帽格外惹眼。
12时05分,社区民警陈晓波终于通过小区楼组长联系到了孙先生,并立刻通知在附近蹲守的警长赵克刚与孙先生会面。放下电话,陈晓波小舒一口气。电脑屏幕前,各类查询窗口已点开20多个。
西藏北路青云路口,赵克刚从孙先生这里得知,问他来拿钱的并不是“学生”本人,而是她在上海的“表妹”,而几分钟前,就在眼前这家银行,孙先生将两万元现金交给了她。
“她说先转一部分给在老家的表姐,剩下的都去交‘学费’。”孙先生告诉民警。
多年的办案经验告诉赵克刚,嫌疑人会立即处理掉这笔钱,最有可能是去附近银行存款或汇款。
问清对方去向后,赵克刚一行迅速沿街查找。12时20分许,侦查员们在共和新路上发现了这名头戴红帽,面带口罩的年轻女子。
“就是她!”赵克刚没有丝毫犹豫。当民警掏出警官证时,赵克刚注意到该女子的眼神里闪过一丝紧张。回到派出所后,面对详实的证据,这名温姓女子的心理防线很快崩溃,如实交代了自己与邓姓女子冒充贫困学生骗孙先生钱款的事实。而邓姓女子就是之前一直与孙先生保持联系的那名“贫困学生”。
警方乘胜追击
诈骗团伙浮出水面
通过温某的供述,民警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邓某。当晚20时许,经过4个多小时的守候伏击,民警在本市徐汇区虹漕南路一处公寓房内将嫌疑人邓某抓获,当场查获其实施诈骗用的假身份证、假学生证等涉案物品。到案后,犯罪嫌疑人邓某对自己多次在网上使用假身份向他人骗取资助的行为供认不讳。
对于为何换人与孙先生碰面,邓某则表示自己已屡次作案,担心形迹败露,所以花钱雇来老乡温某一同“演戏”,企图掩人耳目。
警方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邓某等人用于诈骗的学籍证明、身份证件以及“爱心人士”的联系方式等均出自一名卢姓男子之手,而所骗得的钱款也由卢某来分配。
“通常是我和他五五开,各拿一半,有的被害人给的捐款多了,他(卢某)还会在微信上包几个大红包给我们作为奖励。”邓某坦言。
至此,一个分工明确、单点多线、以“贫困学生”为诱饵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露出真相,而卢某正是这场网络“捐款”骗局的始作俑者。
随后的调查中,民警还找到了另外几位与孙先生有同样遭遇的被害人,并由此逐步摸清了卢某的个人情况。10月底,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正式将卢某列为网上追逃嫌疑人。
11月9日,静安警方在广东珠海警方配合下,于当地一商务楼内将犯罪嫌疑人卢某抓获并押解回沪,随其一同被带到上海的,还有藏匿于办公室、用于诈骗的账簿、剧本及伪造的学籍证明等。至此,该诈骗团伙所有成员全部到案。
层层分工
“贫困学生”并非一人
据卢某交代,该团伙在实施诈骗过程中分工明确:首先由卢某在微信、网络上“广撒网”,寻找像孙先生这样的好心人,取得信任后对其提出援助要求,之后将对方的信息提供给下线成员,以便实施诈骗。
然后,邓某和温某乔装成大学贫困生,和资助人联系并通过预先制作好的假身份和假学籍取得对方的信任。最后,将骗得的钱款平分。
在犯案过程中,卢某多次指点团伙成员如何在语言、行为等方面装得更像一名贫困学生,使得有多次赞助经历的孙先生也无法分辨。“我当时问过她的在校资料和学习上的各种问题,她都能应答如流,我怎么也想不到她会是一个骗子。”得知真相后,孙先生深感意外。
警方提醒
网上捐款猫腻多
随着上海警方加强对冒充“公检法”“幸运中奖”等类型电信诈骗的防范宣传,许多市民已明显提高了对“陌生来电”的警惕性。在此基础上,此类“寻求救济”型诈骗新招更应引起注意。
警方提醒,市民朋友们可以从警方相关的微博、微信上搜索学习和防范电信诈骗的知识内容,也可以通过属地派出所、社区警务室防范电信诈骗专栏及时了解当下新型电信诈骗惯用的手段和套路,加强自身防范意识,尤其涉及与陌生人之间的转账汇款更应三思而后行。
如遇到骗局,切记第一时间报警或拨打“962110”防范劝阻电信网络诈骗专线。同时,警方希望广大市民在接到警方劝阻电话或在民警上门劝阻时能积极配合,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作者:何易 宋一江
编辑:张懿
责任编辑:钮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