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设立从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上海准备怎么做?
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取消后,养老护理员的行业水平评价标准怎么定?
业内高度关注的养老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接下来会有什么调整?
新一年养老行业关注的这些重点问题,在今天召开的上海市民政工作会议上都有涉及,它们都已被列入2019民政工作要点。
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介绍了今年上海养老服务的四项重点工作:大力发展“嵌入式”养老、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全面推进农村养老、推进长三角养老一体化。他表示,上海将坚持“9073”养老服务格局和“五位一体”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贯彻落实国务院即将出台的关于推动养老服务发展的相关文件,研究制订上海到2022年本届政府内的落实规划,不断探索完善超大型城市养老服务的“上海模式”。
老伙伴计划+时间银行
今年工作重点任务项下,有些细分任务的表述较往年稍有不同。比如“继续实施‘老伙伴计划’,试点‘时间银行’方案,广泛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相应服务。”——将老伙伴计划与时间银行挂钩,这在民政工作会议上是首次。上海实施多年的老伙伴计划,是由“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的社区非正式照料机制,充分调用了大量“低龄老人”老年人的闲置时间,目前为止该计划的服务对象已有 20万人。
近年来常有声音呼吁,用时间银行手段配合老伙伴计划的实施,更加精确地管理老年人志愿服务时间的投入、存储、产出、兑换等等,从而更好地鼓励老年人志愿服务行为,提升社会资本。市民政局通过大调研等活动了解到这方面建议,今年的工作安排可以视作对社会呼吁的回应。
市民政局还提出,要探索建立“认知障碍老年人”综合照护体系,建立相关设施建设、入住测评等流程标准。这也是对社会需求的回应。近年上海各方越发关注认知症老年群体,市政府实事项目连续两年提出“改造1000张失智老人照护床位”,上海多个街镇正在打造“认知症友好社区”。市民政局表示,今年计划探索制订认知障碍评估标准,开展老年人认知障碍社区评估。
记者注意到,民政部门使用的词汇从“认知症老年人”变为了“认知障碍老年人”,这个表述更精确也更友好——认知障碍往往也是罹患认知症的早期表现,但并非所有认知障碍人士都是确诊的认知症患者;另一方面,“认知症友好”的社会服务体系并不只是狭隘地关注认知症确诊老年人,认知障碍人群同样也是关注对象。从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到,政府对于认知症群体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
依法做好机构备案,建立养老护理员数据库
根据2019年上海民政工作要点, 整体提升养老服务行业质量是未来一年工作的重头戏。市民政局表示,要根据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取消的要求,依法做好养老机构备案工作。加强养老服务行业监管,制定完善养老设施和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完善相应的养老服务机构名单发布和动态管理制度,推动联合监管、联合执法。加快形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设施和服务标准,推动各项标准的贯彻实施。加强行业信用管理,适时发布养老服务机构诚实守信名单和失信信息,开展信用激励和惩戒。
要推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取消后新的行业水平评价标准。组织开展养老护理技能大赛。鼓励行业协会发布养老护理员市场工资指导价。建立养老护理员数据库,加强服务质量评价与信用管理。
还要提升养老服务市场活力,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制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养老服务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养老机构可持续发展。支持各类主体进入养老服务市场,鼓励社会力量盘活存量资源,通过城市更新等多种方式增加养老服务供给。
广受关注的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也在有序推进,市民政局提出建立养老服务优质诚信品牌互认和推介机制,建立养老机构行政处罚和失信行为的定期通报机制。
作者:钱蓓
编辑:朱伟 李静
责任编辑:邵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