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乐园的大转盘挺好玩的,但天目路大转盘真心不敢玩。”老司机们都知道:“如果能走其他路,一般司机都会尽可能避开天目路大转盘,转盘上一旦发生事故,很可能导致四面八方所有车辆拥堵。”
南北高架的天目路大转盘自建成通车以来,成为全市高架道路最大的拥堵结点和事故多发路段。而下周,它终于要迎来诞生以来最大的改造。
受制于多方面原因,1994年建成后就形成一个有着四个“路口”上、下匝道的“大转盘”———东、西向的乌镇路,南、北向的新闸路,西、东向的梅园路,北、南向的永兴路,加上南北高架进入“大转盘”的车辆,都在此地交汇。由于车辆众多且没有信号灯管理,直行车要转出去,转弯车要转进来,拥堵不堪的同时也容易发生车辆碰撞。
为此,市政管理部门当年悬赏十万元“重奖”,征集改善天目路大转盘交通良策。尽管不少热心市民跃跃欲试,但最终也没有人能拿到这个奖金。
2005年,本报独家刊登《天目路大转盘能否拆除重建》一文,在当时引发了很大反响。不少市民提出了“X”型方案、“莲花座”方案、“叠加式”方案、“耳朵式”方案等等。
其中,市民平培中经过长期潜心研究,提出了一个运用“太极图”原理,改建天目路“大转盘”的设计方案。该方案疏理出8条互不相关的转弯车道和两条弧形下降坡道,解决了“大转盘”因车辆平面交叉太多而引发的交通拥堵。
2007年,大转盘上新增了21组信号灯系统并正式投入使用。而这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打补丁”的无奈之举。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与同济大学联合开展了改善方案研究,结果最终定格在采用“灯控”的方法上。据同济大学杨晓光教授介绍,目前大转盘上采取的灯控是拥有专利技术的“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法”,即环形交叉口的每一个进口,设置有两组信号灯:一组面对进口道上的入环车辆,叫入口灯;另一组面对这一进口道与上一进口道(按逆时针方向)之间环道上行驶的车辆,称为环道灯。由这两组灯轮流给入环车辆与环内车辆分配通行权,使它们以多股车流分时段交织通过环道交织段。
为适应环岛车流各个流向流量的不均匀性和环岛交通流时变特征,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进行了不断的试验和反复调试与优化,最终形成了全天24小时运行的6套控制方案,即早高峰、中午平峰、晚高峰、夜晚平峰和深夜至凌晨低峰等6个时段分别控制。
2011年开始,由于北横通道的规划建设,有关天目转盘的改造就进入到集中研究总体方案的阶段。8年来设计部门有过很多反复,最终在2015年6月基本确定。
其中最主要的争议还是北横与南北高架之间的连接方式。起初,因为怕带来太大的交通影响,设计部门曾提出“软连接”的方案。不过,为了确保改造后南北、北横两大高架系统的顺畅和转换的便捷,相关部门还是下决心对天目立交进行手术刀式的改造。
不过这个工程将给南北高架、天目西路及周边地区交通带来较大压力,并将持续两年多。让我们一起共克时艰,期待更加通畅便捷的交通路网的诞生!
作者:张晓鸣 史博臻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邵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