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上实(崇明)东滩国际养老社区瑞慈花园颐养中心
随着时代发展,养老不是只有“一碗饭、一杯水、一张床”,而是追求既有物质生活的高品质,又要有精神生活的高品位,可以让辛苦拼搏了一辈子的老人安享幸福晚年。日前, “艺术养老”这一概念被提及。
这是音乐教育家蔡福华于2011年在策划全国首家艺术养老院时提出了概念,即结合艺术康养的艺术养老方式。合唱、舞蹈、器乐、戏曲、戏剧、朗诵、绘画、书法、摄影等艺术种类中,都包含了与康养知识有关的艺术养老元素。
上海艺术养老专家论坛于4月18日在崇明举行,多位与会专家从不同的艺术方式来阐述如何艺术养老。
活动关节的艺术课程缓解衰老
图为上实(崇明)东滩国际养老社区瑞慈花园颐养中心
蔡福华在会上表示,音乐与康养知识颇为紧密。音乐治疗专业在中央音乐学院已经开设了10多年,培养了无数的音乐治疗专业人材。
蔡福华在八年前为老年人开发编写了一套“音乐手指操”的训练课程,也称为“指尖钢琴”训练课程。这是一款很适合各类老年人的音乐活动产品,它可以通过锻炼各手指的运动关节、边唱边动、互换唱名、互换节奏、合唱轮唱等各种简易组合方法来达到“手脑并用”即:促进左右手协调、平衡左右脑发展的作用。
声乐课通过口腔运动,可以防止老年痴呆;舒伯特的《圣母颂》等古典音乐作品可以辅助老人睡眠;练习打击乐可以培养老人节奏感……这些都是蔡福华针对老人开发的音乐课程。
丰富生活的艺术课程舒缓心态
图为上实(崇明)东滩国际养老社区瑞慈花园颐养中心
上海油画雕塑院国家一级美术师周加华认为,艺术创作可以丰富老人晚年精神生活。他鼓励老人“学习画画、书法,哪怕从临摹开始”。艺术创作和心态密不可分,一些老人到了晚年才进入艺术这个圈子,居然也完成了有一定艺术水准的作品,这源于他们经历了人生起伏后,心态愈发平和。
上海摄影家协会原副主席、秘书长曹建国提到,摄影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很难为了一些小事烦恼”。曹建国回忆道,摄影家协会老年会员的一名会员身患重病,医生预言她不能站起来,但是这位会员却背着摄像机走遍了新疆、西藏等地方,用摄影来记录自己的旅程,日前,这位会员已经耄耋之年,身体却越来越好。
上海华夏文化经济促进会副会长俞亮鑫表示,不同层次的老人会有不同的追求,艺术养老最大优势,是能集合起一批有共同艺术爱好、有共同文化需求的老人抱团养老。让志同道合者欢聚一堂,让亲朋好友们共度晚年。艺术带来的集体抱团养老,使有着共同语言、共同情怀、共同记忆的人住在一起。因此,艺术养老不会孤单,充满欢乐。
艺术养老可尝试分类养老,如音乐养老、戏曲养老、书画养老等,让有不同艺术喜爱的老人各有所爱。艺术养老也可有旅居式、体验式,让老人们在不同地点、不同养老院体验不同的养老方式。真正让老人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以完成人生最后阶段的“金色梦想”。
心态好+追求艺术
什么样的老人才能长寿?与会专家纷纷提及两点,其一是心态好,其二是对艺术有一定的追求。
何为心态良好?上实爱照护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特聘专家、日本养老专家保志常住提到了“美感”二字,老人在艺术训练中得到美感的享受至关重要。“例如一个老人在学唱歌,哪怕唱得走音,他内心一定要感受到韵律的美感,认为自己在努力唱好一首歌。”
养老专家、上海上实爱护照养老服务公司总经理谭秋玉用“补课、养心、养生”三点来概括艺术养老。其中重点提及“补课”,即让老人学习各类艺术知识,弥补在某一陌生领域的空白。如何让艺术的特殊功能来适合老人的需求?这是艺术养老在未来发展中需要思考的重点。
记者了解到,上海中音中国音乐家艺术研究院上实(崇明)东滩国际养老社区瑞慈花园“艺术养老”实验基地也于会后进行了揭牌,在未来将在崇明进一步落实艺术养老。
作者:汪荔诚
编辑:史博臻
责任编辑:唐玮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