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餐饮品牌之一是上海“首店经济”的重要一批力量。比如在过去3年,眼红于星巴克在中国的巨大成功,大批国外的“国民咖啡”“精品咖啡”“小众咖啡”品牌来沪驻扎,包括日本第一咖啡品牌罗多伦咖啡(Doutor Coffee)中国首店、日本%Arabica咖啡、百胜Coffii&Joy、澳大利亚Merlo咖啡、Agatha跨界咖啡等。今年一季度,上海又一口气开出了8家咖啡“首店”,包括Tim Hortons中国首店、瑞典WAYNE’S COFFEE中国首店等等。
国际饮食持续看好中国,看好上海。与此同时,激烈的竞争也击退了一批外资餐饮品牌,失落者默默退出舞台。
“洋品牌”们为何水土不服,总结起来,有些原因说出来非常好笑。
死法1:让中国人在中国花钱吃不正宗的中国菜
在美国动不动就排队的高端中餐华馆 P.F.Chang’s 曾经把店开在上海,轰动到连华尔街日报也专程飞过来采访。然而开业不到一年就证明了美式中国菜在中国本土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了。
从门店的设计来看,整套的美式经营模式、现代中式的装修风格、甚至于美式休闲餐厅的概念,哪一个看起来都没毛病。那么毛病出来哪里呢?有网友一针见血:让中国人在中国花钱吃不正宗的中国菜这一点,真的能长久不?
死法2:把不正宗的饺子品牌开在饺子发源地
和P.F.Chang’s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饺子王将,这个日本品牌很多消费者都熟悉,主攻饺子市场,在日本市场颇有名气。
2005年,该公司开始拓展海外市场,在大连最多拥有6家分店,但经营迟迟上不了轨道,只得尴尬退出中国。
究其原因,“饺子王将”公司的煎饺并没有受到中国消费者的喜爱。作为商业战略来说挑战“正宗中的正宗”饺子,这种“偏向虎山行”的精神实在是欠缺考量。
死法3:价格定位不符
网红西餐厅“澳拜客Outback”有没有印象?这家在美国火了30年,NBA指定的餐饮品牌,进军中国17年之后,去年突然宣布关闭中国9家门店撤出内地。
澳拜客Outback的选址一般选在城市核心商圈,甚至是集中在知名的购物中心内,面向的客群大部分来自周边写字楼的白领,就餐需求一般都是午餐,不过澳拜客Outback的午餐标准是200元,偶尔吃一次还是可以的,天天吃就……
澳拜客Outback的失败证明了一件事:价格定位是极需谨慎的一件事,定位人群的接受价格与餐厅不符,没有人气,还谈什么持久经营?
死法4:恩……没钱了
开在茂名路上的硬石餐厅其实人气不算很差。但就是关门了,前一晚餐厅仍门庭若市,达到了近5万元的营业额,即使前一晚还接到了近百个预订电话……结果一夜之间全部关门停止营业了。
其供应商却反应,突然闭店或因常年亏损。上海和杭州门店的租金一家店一个月40多万元,装修也是高品质花了不少钱。但一个月的盈利却远达不到这个数字,每个月基本亏损10万元以上,两年就几百万元了也只能匆匆闭店。
综上所述,洋品牌在中国开店要保持长青,还是要入乡随俗、想清定位、注意资金链,有效避免重蹈覆辙。
本文综合自网络
作者:徐晶卉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