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上海国资国企发展很快,靠的是市场化导向的改革。上海国资国企发展的特点,如果梳理一下,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
第一,功能定位与历史担当。国资国企究竟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根据我的认识,国资、民资、外资,都是资本,都应该根据市场规则运营,通过市场运作保值增值,这是共性。区别在于各自的所有者不同,这就构成了个性。对于国资国企而言,落实国家战略是其最根本的使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其必须承担的历史职责。
在以往的岁月中,在需要激活后发优势和实现经济起飞的时候,上海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国资构筑发展平台,吸引和带动民资外资集聚。早期的漕河泾、虹桥,后来的陆家嘴、金桥、张江、外高桥以及临港,迅速形成了经济增长点,也促进了现代城区建设;二是以产业国资为母体与跨国企业合资合作,迅速提升产业能级,构筑跨越式发展的产业支柱,上海汽车业留下了历史的印证;三是以金融国资为主体,与外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形成合力,加快现代金融体系的形成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时至今日,上海国资应该进一步探索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组织动员社会资本,合力落实新一轮国家战略。
第二,主导作用与国企改革。国资国企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取决于它是否具有足够的活力和影响力。这就引伸出一个国资国企自身不断深化改革的问题。国企改革的方式有多种,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个较好的选择。那是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不可能依靠国有企业的单打独斗,而需要动员民资、外资共同参与。同时,股权结构的优化可以带动企业治理结构的相应变化,从而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奠定最为重要的基础。回顾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历程,从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到股份证券化、证券市场化,包括国有企业整体上市,实际上沿袭的也就是“混改”逐步推进的道路。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混改混改,“混”了以后必须“改”。如何改?其实也很简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就应该按照社会性企业的要求,非上市公司也应该符合公司法的要求,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这就需要进一步放权,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自主性。国资的授权经营是核心,国资管理体系改善是前提,当然还包括治理结构、激励机制等。
第三,改革探索与创新发展。上海是国企重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意义重大。经过数十年的实践和努力,上海取得了不少成就和经验,同样也面临着许多改革难题的严峻挑战。今天国资国企要有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角”意识,具有把握全局和驾驭进程的能力。不能单打独斗、惟我独尊,而需要具有动员组织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推进现代化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更不能官商一体、政企不分,而必须自我培育适应新环境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最近,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总体安排,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再出发,启动区域性综合改革试验,社会和市场对此寄予新的希望。如何才能形成改革合力,如何才能有效提升活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对于上海国资国企而言,既是激励、鞭策,也是机遇和希望。
(本报记者张晓鸣 整理)
编辑:薄小波
责任编辑:张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