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纪广场上升起一座“浦江·瞳”,或让这一区域成为“都市之心”,也可变身为“幻”会客厅,设立云漫步立体街道,或是旋转式缓坡观景道Update……这些都是长三角青年学子畅想的南京东路世纪广场的未来模样。
长三角大学生上海地标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展示暨颁奖典礼今晚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七件优秀作品现场展示,让人看到了有“智”青年为地标设计而努力的模样。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优秀的设计作品吧。
学校:同济大学
团队:都市之心
作品名:都市之心
“都市之心”团队由“博士+硕士”组成,他们想让世纪广场区域成为一颗“都市之心”,发挥公共空间的作用,将这一空间还给周边居民和世界各地游客。
队长梅梦月介绍,他们计划将广场北侧建筑的一层和二层开放出来,彻底打通,在二层的高度设置开放式步行平台,分别与建筑内部和“心桥”建筑相连,形成双层立体化步行系统。
主体建筑“心桥”设在广场上,呈现半环抱姿态,以连续曲面的形式缓缓上升,可引导人流进入二层平台的室内外空间。
作为上海的团队,他们对上海打响“四大品牌”有更深的认识,此次他们也为广场附近街道设计了四条特色街道,包括了“上海制造”民族品牌一条街、“上海服务”特色餐饮住宿一条街等。
学校:同济大学
团队:长三角小霸王
作品名:Update
同济大学“长三角小霸王”团队为世纪广场打造了一个直径约为50米的旋转式缓坡观景道Update。
随着这个半开放的圆环观景道缓慢转动,可将人的视角升高至9米,在旋转中不停更换市民游客看这个城市的视角,市民可以换个角度看步行街,中外游客则可以获得更开阔的视野,感受步行街的魅力,感受周边历史建筑的鲜活。
团队希望,这个观景道能形成中心向外辐射式的地标影响力,也让步行街不仅成为中外游客的观光购物景点,更能成为一个融合本地居民生活活动、融合科技和艺术的场所。
学校:东南大学
团队:光之队
作品名:浦江·瞳
“我们提取了黄浦江大气的流线,在步行街上画出一条凌空步道,‘浦江·瞳’宛如一只慧眼静卧于世纪广场,环顾百年建筑,看向美好未来。”东南大学光之队队员包彦琨和冯钰介绍起“浦江·瞳”的概念,凌空步道连接起南京东路全线的商业场所,构筑了一条立体且完整的三维综合体。
“浦江·瞳”是商业之眼,当市民游客走进广场,可以领略大白兔等商业品牌的快闪体验店,可以看到小米、华为等科技产品的发布会。
“浦江·瞳”还是科技之眼,他们为广场中央设计了全息投影,让全息投影从地标眼睛的瞳孔处投向天空,随浦东新景的旋转,人们可以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发展。
学校:东南大学
团队:SEU代表队
作品名:云·络
东南大学SEU代表队带来的作品“云·络”则将世纪广场打造成一所归属自然的城市共享客厅。
围绕着“横向感知历史,纵向体验自然”的设计理念,团队成员设计以云的形态为载体,将历史脉络融入方案中,把绿地带入高密度的城市环境,打造历史体验式商业步行街。“白天它是城市展厅,玻璃映衬周围景观、结合屋顶绿地形成历史展廊;夜晚它聚焦都市,为都市提供活动场所。”
学校:中国美术学院
团队:哲匠队
作品名:上天入地——云漫步立体街道
“释放城市客厅,贯通街道空间,我们围绕‘上天入地’拓展空间。”这是中国美术学院哲匠队的方案。
队长瞿莉莉介绍,对于“上天”,他们提出了立体交通重构街道的概念,释放步行街道垂直空间。对于“入地”,他们设计了下沉层叠互动广场,释放城市客厅空间。
“通过两个方向的空间拓展,想创造出一个能容纳巨大商业活力的城市客厅,有效引导步行街人流活动。”
学校:安徽建筑大学
团队:逗留工作室
作品名:“幻”会客厅的十二时辰
“客厅”的思路,在安徽建筑大学“逗留工作室”提交的方案中也有体现,他们让世纪广场成为了“幻”会客厅。
队长胡中昱介绍,十二时辰是指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的十二时辰,围绕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他们分析了人在十二时辰不同的行为活动特点,通过空间重塑、科技创新、业态更新、交通优化、文化传承等形式,打造了一个集智能、卓越、摩登、海派为一体的磁场强大、超级魅力、多彩变幻的“世界会客厅”。
青年亲身参与感受城市文化重要性
1999年9月,位于“中华第一街”南京路步行街轴心的南京东路世纪广场竣工,其在创新商业模式、活跃城市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见证了中国高速发展,成为了上海城市品格的缩影。
二十年后的2019年,长三角一群怀揣“筑梦上海 青春畅想”的有“智”青年,云集于上海开埠以来为新中国创造历史上多个“第一”的南京路步行街,重启该区域的共生更新,对标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塑造凝聚城市品格的世界性地标,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会客厅,为上海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贡献智慧。
大赛自6月27日启动以来,共吸引了来自长三角地区50余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行业领域青年校友、青年设计师,200余个团队报名参赛。
大赛的专家咨询评审委员会汇集了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环境、都市文化、社会治理等领域顶级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时任南京路步行街设计组组长郑时龄教授担任总顾问。
在大赛决赛夏令营开营仪式上,郑时龄还为参赛选手讲述了《城市空间更新》。回忆了当年时间紧、任务重的建设过程后,郑时龄特别欣慰地看到,在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南京东路世纪广场的“新生”能看到青年的设计力量。
他表示,大学生通过参与大赛的前期调研和设计本身,就是对城市公共活动、城市公共空间一个认知和探索的过程,“方案能不能最终被采纳是次要的,更重要的的是大家通过亲身参与,认识到这种公共空间文化、城市文化的重要性,这个更应该是题中之义。”
从“路人甲”到设计者的成长
“我们提取了黄浦江大气的流线,在步行街上画出一条凌空步道,‘浦江·瞳’宛如一只慧眼静卧于世纪广场,环顾百年建筑,看向美好未来。”
在当晚展示现场,配合着PPT和展示视频,东南大学光之队队员包彦琨和冯钰阐述起“浦江·瞳”的概念。
他们说,“浦江·瞳”还是科技之眼,他们为广场中央设计了全息投影,让全息投影从地标眼睛的瞳孔处投向天空,随浦东新景的旋转,人们可以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发展。
他们的方案,历经专项调研、实地踏勘、省级初赛、在线评审、作品展示、决赛夏令营、作品展示网络投票等环节,最终获得了金奖。
同时获得金奖的还有同济大学“都市之心”“Update”、东南大学“云·络”、中国美术学院“上天入地——云漫步立体街道”、安徽建筑大学“‘幻’会客厅的十二时辰”。
能获得金奖让每个团队都很开心,设计了“浦江·瞳”的团队队长黄玥说,在比赛的每个阶段,他们都全心投入,甚至在决赛答辩后,他们还在深化方案,苛求每个细节。
如他们对整条南京路进行了规划,通过凌空步道串联起南京路沿线各大老字号和商场。对广场形态进行了深化,划分出一二层空间和三层室内空间,让“浦江·瞳”眼眸更加深邃。“对于大家关注的全息投影效果也进行了重新设计,可在购物狂欢日,用全息投影实时展现交易额累计数据,展示商业互动新时代。”
同济大学“都市之心”团队由“博士+硕士”组成,他们不但考虑了广场整体设计,增加了“心桥”,可升降的水幕舞台等,还以广场为核心,引入了“超级步行街区”概念。
队长梅梦月说,这次充满挑战的比赛更注重选手的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参赛过程中,他们更新了对上海和民族品牌的认识,更是完成了从“路人甲”到改造者的角色转变,“如今我们会以主人翁和设计者的角度看待步行街和世纪广场,而不仅仅只是游客。”
“路演”进社区 公众票选最爱方案
在居民眼中,希望未来的世纪广场是什么模样?他们对参赛者的设计作品有何看法?
这一次,大赛特别注重公众参与度和社会影响力,不但开展了“我心中的南京东路世纪广场”作品展示网络投票活动,还邀请参赛团队走进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静安寺街道,与居民面对面,进行小型“路演”。
8月末,南京东路街道小花园居委会的居民,围着上海师范大学团队的设计方案“城市之眼-CITY EYES”仔细观看,觉得作品兼具了美观和时尚,作为地标也融入了上海的城市精神,更希望将来的广场多一些休憩之地。
9月10日,华东理工大学团队带着设计方案《“汲”——红细胞仿生城市地标式更新系统》与静安寺街道的居民面对面。队员们都很重视这次“路演”,队长潘晨曦说,世纪广场的设计方案,最终服务的是社区居民、上海市民和各地游客,倾听居民意见十分有必要。
除了现场“路演”外,作品展示还走进了渔阳里、上海科技馆、同济大学、全市4A青年中心等地,大朋友、小朋友在关注的同时,纷纷拿出手机扫码参与网络投票。
此次大赛产生的最佳规划奖、最佳体验奖、最佳视觉奖等单项奖均由公众投票产生。
东南大学“浦江·瞳”、上海师范大学“城市之眼——CITY EYES”在公众投票中得票数最高,获得最佳人气奖。
安徽建筑大学“逗留工作室”带来的“‘幻’会客厅的十二时辰”不但获得了金奖,还获得了最佳风貌奖这一单项奖。
队长胡中昱说,他们为这次大赛做了不少努力。在熬夜备赛的同时,队员们和学校老师每天都会在朋友圈拉票,通过亲友的转发,也让更多人了解了这次大赛和设计方案,“我们也看到了长三角各高校同学的风采,夯实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丰富了见闻,很有意义。”
长三角有“智”青年应与城市共成长
本次大赛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共青团江苏省委员会、共青团浙江省委员会、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共同主办,同济大学团委承办。
大赛还得到了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员会、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上海广播电视台、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科技馆、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支持。
上海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年是社会中最活跃的力量,应当与城市共同成长。此次大赛以上海地标设计为载体,汇聚长三角大学生的共同智慧,探索城市微更新的创新模式,给青年一个平台,让他们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以青年之“智”,助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展现“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让青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贡献智慧。
此外,大赛也是共青团“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的重要体现,是实践育人的生动载体。
上海市委副书记尹弘、上海市副市长陈群出席活动并为获奖团队代表颁奖。
大赛咨询评审委员会总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路步行街设计组组长郑时龄教授,华建集团资深总建筑师邢同和参与活动。
“筑梦上海 青春畅想”长三角大学生上海地标设计大赛获奖名单
单项奖获奖名单
作者:祝越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