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大自然的艺术馈赠。如何用艺术作品形式来探索生命的真谛?如何将生死观念融入到艺术作品的笔墨中?这是画家陆小弟一直思考的问题。2018年4月《新民晚报》刊登的一则关于一对夫妻得知爱子意外身亡的噩耗后,将孩子的器官捐赠出去的新闻引起了陆小弟的思考,他根据此创作了连环画《失子八年》,希望唤起人们对于生命的珍视。
很多艺术家都和陆小弟一样,创作出不少关于生命价值思考的艺术作品——由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举办“生命如画——2019生命文化教育艺术作品展”开幕式于12月20日在上海民政博物馆举行。展览中的每一抹靓丽的色彩,每一笔灵动的线条,都传递出这些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本次艺术作品展展出了不少艺术家的佳作,如由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水彩画家陈伟中创作的《叶老归根》《生命奏鸣曲》,青年国画艺术家何振华最新创作的《清明雨上图》等,呈现了生命文化、生命关怀这一温暖的主题。上海文史馆馆员张渊创作的《新竹》描绘了新竹扶摇,双鸟嬉戏的场景,意趣无穷,与郑板桥的《新竹》诗文相互辉映,以竹为喻,表现了生命不止、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涵。由诸华敏书写的《于光远语录》,则以书法的形式再现了著名思想家于光远对于殡葬行业要传承普通人生命文化的精彩论述,展示了殡葬行业的新形象和肩负的新使命。
本次艺术作品展还是一次生命文化教育进校园的创新实践,收到了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同学们的数十幅投稿作品。主办方邀请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从中评选出一等奖作品1幅,二等奖作品3幅,三等奖作品5幅,优秀奖作品10幅。所有获奖的学生作品也在此次艺术展上进行了展出。
在波光粼粼的大海上,东方刚刚升起太阳,生命女神昂着头唱起生命的赞歌。她把象征无限生命力的鲜花和橄榄枝奉献给人间,让人们瞬间感受到生命的神圣与尊荣……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大二学生陈起越创作的画作《生命女神》获得了一等奖。陈起越表示,希望参观者可以从他的作品中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徐龙宝告诉记者,生命文化教育艺术作品展意义非凡,可以唤起当下人对于生命的重视。
记者了解到,殡葬中心举办此次艺术展的目的有二,其一是展示优秀的生命文化,提高社会大众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弘扬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人文精神;其二是以艺术化的方式展示数十年来上海殡葬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展现殡葬行业的新气象,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本次生命文化教育艺术作品展是上海殡葬行业与艺术界的首度跨界合作,是艺术界支持生命文化教育的一次有益尝试。不仅实现了艺术与殡葬、与生命文化教育的创造性结合,初步开创了“殡葬+艺术”新模式,同时也激发了艺术家和学生的创作激情,艺术化地展示了生命文化的丰富内涵,向社会大众传递了正确的生命观。这些艺术作品不仅会在民政博物馆展出,还将同步在上海市民政局的多个下属单位巡展。
作者:汪荔诚
编辑:周渊
责任编辑:邵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