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去武汉做志愿者”“等我鼻子不再过敏了,我要去做义工回报社会”“我不想走了,我要留在上海找工作”……这是连日来闵行区文井路上某救助安置点内,被救助者留下的暖心话语。
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基层为困难群众筑牢防护墙,切实保障基本民生,不让一个人“掉队”。上述安置点是闵行区为社会面流浪乞讨人员专设的安置点和隔离点,由区民政局负责牵头安置场所管理工作,区卫健委、区公安局、江川路街道等相关部门配合提供相应的医疗救护、秩序维稳、场所生活保障等等。该安置点共有床位83张,截至3月2日,实际接纳27名困难群众。
安置点区域划分合理有序:二楼由区卫健委负责收助精神疾病的流浪人员;三楼由区民政局收助解除隔离后的流浪乞讨人员;四楼则作为14天居家隔离场所。工作人员24小时三班倒坚守“阵地”,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充足生活保障。用闵行区救助站站长康海芳的话说:这是一份职责,怎么能不管他们。
有序分工、默契配合、细心管理使这里充满了关爱。
90岁高龄的王老太来自辽宁,近日被警方送到了安置点,她声称“要去武汉做志愿者,武汉不让下车,直接到了虹桥”,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耐心交谈,康站长发现老人是独自一人离家出走,在妥善安置好老人的住宿后,她连夜通过救助系统联系上老人的家人来沪接老人回家。刚开始,家属并不相信,经康站长多次耐心沟通和视频联系,家人连忙买机票赶到了上海。期间老人身体不适,救助站工作人员更是第一时间将其送医救治,老人健康状况有所好转。工作人员在聊天中偶然得知她曾是一名护士,疫情发生后一直念叨着要去武汉做志愿者。儿子见到老母亲安然无恙后,热泪盈眶地说:“如果不是你们,我妈肯定会出事了,谢谢你们”。
12岁的廖姓少年被安置在一人间里,他从出生便一直跟着精神异常的母亲在四处流浪。被警方发现送到安置点后,母子俩分开隔离期间,区救助站工作人员对少年关心有加,一日三餐有了着落,还有人从自家拿来新衣服给他,少年脸上渐渐露出笑意。康站长表示,等孩子与母亲隔离期满,视情况送他们回老家,安排孩子入校就读。
孙春丽是一名湖北籍家政阿姨,被公司辞退后,买不到回家车票的她只能拖着行李四处流浪。被送到安置点后,她一时很难接受,多次吵闹要出去睡桥洞。在工作人员反复劝说和安抚下,她终于安心留下进行隔离观察,安置点生活保障让她感动,她告诉康站长:“等我鼻子不过敏了,我要去做义工,感谢上海,感谢闵行。”
40岁的王正曾是一名物业人员,公司裁员将他辞退。王正老家在湖北,女儿患上抑郁症需要钱治病,找不到工作走投无路的他投靠了救助站。被安置的这些天,他一直在网上查看招工启示,他说:“感谢救助站在我最困难时伸出了援手,让我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安置点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一丝不苟的消毒防疫措施、耐心细致的每日体温测量、丰富可口的一日三餐,以及周到温馨的安全保障措施,让这些流浪乞讨人员不再“流浪地球”。
作者:周渊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