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五角场街道,一扇“睦邻门”既破除了物理上的“围墙”,也打开了居民们的“心墙”。曾经无人在意的“边角料”空间重新焕发生机、活力。这一惊喜改变的背后,正是上海首批社区规划师们以居民需求为先,让居民成为社区建设者、参与者,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生活共同体。
记者从今天举行的社区治理与社区规划融合推进工作会议上获悉,以“社区规划师”为代表的参与式社区规划制度将在全市范围内试点推广,预计2022年实现全市各街镇、各居村全覆盖。以“参与式社区规划”为着力点,上海将推动各类主体积极行动、共同建设,进一步增强社区共同体意识和家园情怀,努力将城市建设为人人向往的幸福家园。
精妙的社区微更新,带来看得见的改变
近几年,“社区规划师”这一称谓在上海日益普遍。从优秀历史建筑林立的风貌区到拥有大量本地建筑的近郊农村,人们都能够寻觅到专业规划师的身影。他们或来自规划专业,或专长于美术,对于“美”都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
特别的是,这些“社区规划师”不再带来大而全的宏观规划,更倾向于参与一些小而美的社区微更新项目。在长宁区新华路街道,由区规划资源局、街道与社区规划师、规划设计团队多方参与的工作组,共同牵头制定了一份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规划——《新华路街道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三年行动计划》。从花园社区到慢行系统,这份三年行动计划充分听取居民们的需求,盘活一个个微空间,让社区服务能级跃上一个新台阶。作为一种专业力量,社区规划师的参与为社区注入更多美学内涵。一个个精妙的社区微更新项目,也为居民群众们带来看得见的改变。
回应社区需求,让居民成为建设者、参与者
在社区面貌焕新的同时,扎根社区的规划师们自身也在经历着“角色转变”。过去,规划师们偏向“从技术出发“,更注重美观和艺术。带上了“社区”二字后,他们更习惯将自己的角色后退一步,让居民们成为社区设计“主角”。
同济大学社区花园与社区营造实验中心主任刘悦来,这一全新职业的“尝鲜者“之一。他所参与设计的五角场街道“创智农园”内,坐落着上海第一个下沉社区的社区规划师办公室。在刘悦来看来,虽然社区规划师承担起了专业角色,但居民们在社区规划中的作用同样十分关键。“社区规划师的作用是引导居民们一起去发现社区里一个个‘宝藏空间’,让社区更有活力、生命力。”
城市规划“新增量”,吸引更多社会组织、创客入局
在沪上社区,“社区规划师”已试点多年,不少名校专业团队也慕名而来。一些专家学者判断,当城市公共空间的大拆大建成为历史,这些角角落落里的社区空间反而可以成为城市规划中的“新增量”,甚至成为相关行业的“主流业务”。
数量庞大的待改造空间,还吸引了一批社会组织、创客入局。社区治理与社区规划融合推进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在社区规划师、居民群众之外,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社区社会组织等组织、个人同样可以成为参与式规划主体。
位于宝山区月浦镇西北部的聚源村,其优越的区位和鲜明的产业特色吸引了一大批乡村主播、智慧新农人、民俗经理人、动漫主创。这些在此开启乡村之旅的乡村创客们,也成为了乡村建设者,为乡村IP打造、空间美化、游线设计等贡献智慧力量。
作者:王嘉旖
编辑:祁骏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