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开阔的黄浦江滨水岸线,见证着这一理念与嘱托如何渗入一座城市的思想与血脉,更见证了上海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新征程上行稳致远。
这简短凝练的一句话,深刻回答了城市建设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的重大命题,为上海深入推进人民城市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6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见》,对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全面部署。
人民城市建设的维度和抓手由此纲举目张——人民城市的根本属性、人本价值、生命体征、战略使命、精神品格、主体力量一一明确,并将努力打造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城市、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的城市、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的城市、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的城市、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城市。
从科学防控、依法防控、精准防控、动态防控,取得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到深入推进落实党中央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抓好“两张网”这样的牛鼻子工程,推动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到为社区减负增能,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从办好“五五购物节”、上海旅游节,推动经济文化消费复苏,到扭住旧改、老房加装电梯等民生实事,一桩接着一桩办;从“一江一河”岸线彻底贯通,迈向世界级滨水区,到丰富人民的文化诉求,构建多元文化设施,做厚生活秀带……一桩桩、一件件,无一不遵循着人民城市的根本属性。
这一年间,上海践行总书记的嘱托,在加快发展建设步伐的同时,注重把坚持人民至上、集中力量办大事、“一张蓝图绘到底”等制度优势充分转化为城市发展的竞争优势,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探索和开拓人民城市建设新境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汇聚起最强大合力
入城口、落脚点、流动中、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
做严做实落地后专用通道分流排查闭环、“直通车”接送转运闭环、属地社区管控闭环,并确保环环相扣、无缝衔接……
面对疫情带来的重大考验,上海以对人民高度负责、对城市高度负责的精神状态和使命担当,把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从驰援武汉主战场到坚守上海主阵地,全面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做实全覆盖、全流程、全闭环管理,实现了科学防控、动态防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筑起有力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
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上海经济企稳回升,持续向好。从防控上海城到联动长三角,不断建立健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从应急性、超常规应对到加紧补短板、扬优势,出台“公共卫生建设20条”,加快构筑保障城市安全的牢固防线。
一场战“疫”,正是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最生动、最直接、最深刻的诠释与践行。城市治理水平和能级在实战中得到提升;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排除万难、攻坚克难,城市精神和品格由此得以淬炼。
更重要的,全社会守望相助,汇聚起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更汇聚起一座城市得以永续发展的最宝贵、最坚实力量。
三项新的重大任务稳步推进,将“王牌”打出时代内涵
当下,上海正抱持着一股子迎难而上的劲头,迈入新发展阶段,全力以赴踩足油门,跑出决战决胜加速度。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新冠肺炎疫情正加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发展条件、环境和机遇的深刻变化,上海着眼全国大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全面强化“四大功能”,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推动“五个中心”建设打开新局面。
三项新的重大任务稳步推进,上海正打出手中“王牌”的时代新内涵: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充分发挥临港新片区试验田作用,第三届进博会显现“强磁场”……上海正努力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临港新片区揭牌以来,以建设具有最强国际竞争力的自由贸易区为核心,使自贸试验区成为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截至今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中分解出的78项政策和制度创新任务已落地45项;推进439项具体制度创新,形成典型创新案例32个;承接了第一批共517项市级和区级下放事权。当下,临港新片区提出到2035年达到万亿元产值和“特殊经济功能区、现代化新城”的目标,将持续打造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开放新高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增长极、体现人民城市建设理念的城市样板间、全球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地。
承担着资本市场全面改革“试验田”的重任,科创板开市一年来突破创新持续不断: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条件,创新交易机制和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发行上市审核制度,市场化的发行承销机制、试行保荐跟投制度,促进合理定价……截至10月23日,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达187家,下一步,还将在对标国际,细化完善证券交易制度,加快建立长期投资者制度,严格退市制度执行等方面深化改革。
一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加速迈向更高质量。作为先手棋和突破口,地跨沪苏浙两省一市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全力跑出加速度:先行启动探索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创新,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共同行为准则,建立统一的规划管理信息平台,探索生态治理新机制,实行跨区域立法调研……一体化“试验田”由此展现勃勃生机。
“一江一河”迈向世界级滨水区,承载起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
终日奔涌的黄浦江与苏州河,既塑造着上海的城市空间脉络,也是城市中文化生活与人文情感的重要载体。她们承载着上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对这座城市有着特殊重要性,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继黄浦江两岸45公里滨江公共空间全部贯通并实现品质提升后,今年,苏州河两岸42公里滨河空间也将全部贯通。
对标世界一流,“一江一河”正迈向世界级滨水区,沿线的“工业锈带”化身为“生活秀带”,更通过空间更新迭代为文创、演艺、体育、娱乐等项目的进一步集聚创造了条件。这两条闪亮的城市项链,酿厚了城市的人文气韵,垫实了高品质生活,也成为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承载区,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区域。
以杨浦滨江所在的杨树浦工业区为例,这是上海乃至中国近代工业最重要发源地之一。杨浦滨江的综合开发过程,也是一次大规模的工业遗存转化。杨浦滨江南段岸线上共计66幢历史建筑得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改造,人们来这里能阅读建筑,感受城市肌理和历史温度。例如:曾经的烟草公司机修仓库经过减量和生态化改造,变身网红打卡地“绿之丘”,成为一座拥有独特空间体验和丰富景观视野的“空中花园”。
截至目前,黄浦江两岸共有52处供市民休憩的滨江驿站。其中,浦东滨江依托沿江22个“望江驿”建成开放了滨江党建服务带,备受欢迎。年内上海将重点完善和提升滨江沿线驿站(综合服务点)的功能设施和格局,提升市民游客的感受度。
滨水空间活了,让一座城市的生活也充满灵动。
浦东“船厂1862”经过改造,独特的空间吸引了众多商户入驻,分布着汽车品牌体验中心、精品零售、高端餐饮、艺术商店和画廊等多种业态;八万吨筒仓也架上了透明电梯转型为文化展厅。
在徐汇滨江——西岸,众多工业遗存化身为一众艺术展陈场馆,每年吸引着世界著名展览来此设展,观众纷至沓来。“去滨江看艺术展”成为城市中人们生活的最热词。
最透气、最好逛的滨水岸线,同样承载起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今年8月,上海发布相关规划,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将分别被打造成“国际大都市发展能级的集中展示区”和“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范区”。滨江岸线将集中承载全球城市金融、文化、创新、游憩等核心功能,进一步集聚金融、贸易、航运、创新、创意、文化和总部商务等发展要素,成为城市产业发展、城市治理、公共品供给乃至文化审美等方方面面的“标杆”。
作者:顾一琼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