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胜!”中国姑娘范苏圆最后一掷直捣黄龙,一举拿下冬奥会冰壶混双首场胜利,守在电视机前的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生李珍心颤动了一下,恰逢校冰壶队成立十周年纪念日,她想起了自己作为校队队员在冰壶场上的“飞扬”场景。“我和这些运动员年龄差不多,都在不同舞台上展示着青春力量。冬奥会,年轻人来了!”
上海这座南方城市,如今到处留存着雪的“痕迹”。从商场里的滑冰场,到交通枢纽里的冬奥元素,再到校园内外的冰壶滑雪社团,年轻人已成为冰雪运动“最靓代言人”。李珍就是其中一员,冰雪运动“贯穿”整个大学生涯。
2012年2月2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成立了冰壶队,3年后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2016年,刚刚步入大学的李珍,在一堂体育课上听说了冰壶这项运动,时任冰壶队体能训练的教师鼓励她:“要不要来尝尝鲜?”彼时,冰壶运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有点“冷”——了解的人少、玩的人更是不多。好奇心趋势下,她开始接触冰壶,越玩越“上瘾”。
“一场冰壶比赛需要2个半小时左右,场上局势瞬息万变,需要冷静的头脑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既锻炼我的耐心,又激发了我的韧劲。”对于李珍而言,与自己“较劲”的不仅仅是冰壶运动本身。2019年,原本用于校队训练的冰壶馆因故关门,队员们不得不坐上1个小时的车到别处训练,条件更为艰苦,再加上学业压力大,不少人打了“退堂鼓”。可李珍却坚持了下来,至今仍是校冰壶队的主力队员。“冰壶教会我,再难都要坚持。后来我生活中遇到挫折时,都会想起运动场上的磨练,也因此能顺利度过难关。”
从大一到研二,李珍一打便是近六年,冰壶成了她为数不多坚持下来的运动。在队里,她主要负责“三垒”,相当于团队副队长,既要跟队长“打配合”,又要协调好队员默契。“冰壶队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既是队友,教练,学生或老师,也是我大学生涯里最珍贵的朋友,这里留下了我最宝贵的回忆。”这些年下来,她随着校队参加了约15次大型赛事,队伍曾在全国大学生冬季运动会选拔赛中拿到第二名。
冰壶并不是一个人的运动,感受到冰雪运动魅力的李珍,也将这份有趣传递给更多年轻人。她曾作为“小老师”,积极带领前来参观的小朋友体验冰壶,从教授孩子们穿戴护具,到展示基础的滑行动作,还手牵手领着孩子们上冰体验。孩子们的问题层出不穷:“为什么投壶时要有旋转动作?擦冰为什么有时候是一个人,有时候是两个人?”李珍便如“百科全书”般一一为孩子们讲解,用最生动的语言让他们能够了解冰壶,从而走进冰壶、感受更多冰雪运动。
“年轻人,是推广冰雪运动的主力军。”随着冬奥会的开幕,李珍的朋友圈被“刷屏”了,朋友们一直在分享着冰壶比赛精彩瞬间,她也会在社交媒体分享许多冰壶运动小窍门与细节,“希望让更多人从觉得好玩到了解内涵。”
纵然明年就要毕业,但李珍与冰雪运动的故事还在继续:她考取了冰壶裁判员证书,已经在全国青少年比赛中担任裁判;上海目前已经有冰壶爱好者群,大学也正在组建冰壶校友群,她期待着毕业后成为其中一员,继续驰骋冰场;她还憧憬着上海未来的冰雪赛事,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一名志愿者奉献力量……“我想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推动冰雪运动走得更广,让更多年轻人能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也让中国青年智慧在国际上闪闪发光。”
作者:占悦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