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桥镇夏朵园居民区开展了第五次核酸检测工作,3个点位,7个工位,6小时检测人数达8520人,平均1个工位1小时检测约200人。而此前的首轮核酸检测,1个工位1小时只能检测约60人。
从60到200,跑出核酸检测“加速度”的背后,是对每天检测工作的总结和反思,是对整个流程每个环节的优化与升级,是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的默契配合、同心同向.....为了在采样中最大限度发挥医务人员的效能,马桥镇总结创新了“1+2”“流水线”模式,比最初快了3倍。
6张手绘图绘出检测“流水线”
要提高核酸检测的速度,流程必须高效,动线务必清晰。在深入基层参与核酸检测工作的过程中,看着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们如此高负荷的运转,但检测能力依然有限,马桥镇党委委员祁媛媛心里“五味杂陈”。
靠着连日来在检测一线工作的实践,她不断摸索,反复思考,根据1-6个工位的不同组合,手绘了6张检测流程图,上面清晰地标注着检测的动线、每个环节以及对应的功能和注意事项,从而能够直观地指导居村提升检测效率,让检测如“流水线”般高效顺畅。
发挥所长一个医护两个帮
在人员配置上,通常1个工位配置1-2名志愿者,医护人员只负责专业性强的采样工作,志愿者则负责拆剥拭子包装、折断拭子、拧上试管瓶盖、贴上条形码.....这样下来,一次采样差不多能够节省2-3秒,一天一两千份采样量,节省下来的时间十分可观。
居村闭环管理后,很多年轻的志愿者主动到居村委报到。考虑到他们年纪轻,手机操作熟练,他们就被安排在二维码核验区,为不会登记预约的居民进行手机操作,为已登记居民用PDA扫码,确保检测队伍10人一组快周转。同时,为提高扫码效率,志愿者还DIY了遮光纸箱,避免因阳光照射导致手机扫码失败等情况的发生。
自创“手形”动线检测不停顿
有了这些“作战图”,基层开展核酸检测工作也变得得心应手起来。
夏朵园居民区是全镇体量最大的社区,共有174个楼栋,3342户居民,居住着近万人。在近期的多轮核酸检测中,夏朵园遵循“工位安排合理、点位选取恰当、组织动员有序”的原则,对流程进行优化和调整,分别在南广场、中心区域寻酒路以及西大门设置了三个点位,共安排7个工位。
在总结每轮检测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手绘图,社区自创了“手形”动线,即有序安排居民分批在“手臂”处排队,在“手腕”处“截流”安排志愿者扫码核验,随后分流至“手指”处的工位完成检测后再离开,避免了进出人流的对冲,防止了人员集聚,更提高了检测效率。
在前期的组织发动上,夏朵园通过社区公众号、楼组长、志愿者等力量广泛宣传,精准发动,明确了点位、时间、楼栋批次,尽可能地减少居民排队等候时间,同时确保“应检尽检”。
据夏朵园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王晓敏介绍,目前1个工位平均1小时的检测量在200个左右,一次检测大约只需20秒,“第五次核酸检测,我们当天一共安排了7个工位,从下午2点开始,到晚上8点,6小时一共检测了8520个人。”
“和第一次检测相比,现在检测效率高多了,甚至谈不上排队,因为没有停留,一次检测20多秒就搞定了!”一位居民说道。
作者:祝越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刘力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