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短经典”丛书
方 方、赵 玫、徐 坤、苏 童、毕飞宇、李 洱、孙甘露、路 内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年7月版)
章迪思
哪里可以感知最真实的中国? 对于这个问题,一百个人可能有一百个不同的答案。有一种方法,是读中国优秀的当代作家创作的小说。小说故事虽为虚构,但它是对现实的高度浓缩和提炼,从某种程度而言,读当代作家的小说,是一种别致的“窥探”,在小说家构筑的世界里,我们得以看见身边一个个熟悉的你、我、他(她)。
此次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华语短经典”丛书,精选了当代国内一线作家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其中不少作品获得过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国内重要的文学奖项。
在有些文学批评人或一部分读者群体中,以往存在着一种有意或无意的“厚古薄今”现象,有的读者更是放言“只看死人写的小说”;另一方面,相较于长篇大部头的创作,短篇小说有时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爱丽丝·门罗以“短篇小说大师”的称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重又唤起了人们对短篇小说的重新认知和热情。事实上短篇小说要求作者在有限的体量内用简洁精到的话语把一个故事讲清楚、讲到位,人物要典型,结构要严谨,还要深刻地描画人性或者反映现实,这对作家的选材眼光、概括能力和文字驾驭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短篇是唱诗的过程,长篇是自我施洗的过程。”该套丛书作家之一苏童曾在一篇访谈中这样描述创作短篇与长篇的不同感受。有一段时间,他喜欢用“一张桌子上的舞蹈”比喻短篇小说的美感,他说:“如果一部好的长篇小说是一部气势恢宏的交响乐,那么短篇小说就是室内乐,短篇小说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长篇小说中诸多文学元素的相互作用,短篇小说中也都有。它虽然不像交响乐般华耀,但其复杂性、丰富性与协作性都能得到体现。”
不管是当代短篇小说的写作者,还是这一丛书的出版者,都是在做一件值得付出的事情。在这些当代最优秀的小说家的短篇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当下中国全方位也是最深切的关照。这些小说的主角,大多是芸芸众生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被进城务工的父母留在老家的儿童、在孤儿院长大的加油站女工、一边开书报亭一边当掮客的退休教师……他们的故事大多不具备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在某些地方,总能让人感觉似曾相识。这是每一个置身于快速变革社会中的普通人所能感知到的人性的微妙与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