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历史
《国王与皇帝:查理曼大帝新传》
King and Emperor:A New Life of Charlemagne
Janet L.Nelson
Allen Lane
(2019年6月版)
珍妮特·L.内尔森是英国伦敦国王学院荣休教授(Professor Emeritus),在中世纪欧洲研究领域著作颇丰,声誉卓著。
关于查理曼大帝的作品很多,但像内尔森这样的学界成名人士倾多年之力而为其立下“新传”,必定是挖掘出了新材料,获得了新视角。查理曼是法兰克人的国王,建立了囊括西欧大部分地区的庞大帝国,在行政、司法和经济方面都有杰出贡献,被罗马教皇利奥三世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法国人和德国人分别称他为“查理曼大帝”和“卡尔皇帝”,可以说他是统治欧洲的帝王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后世甚至视其为“欧洲之父”。
内尔森的这部新著论及目前已知的与查理曼大帝相关的方方面面,通过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向读者“还原”了这位伟人所处的时代与具体历史事件中他的动机。因为多年研究欧洲历史与查理曼大帝,内尔森掌握了大量资料,从而使全书的论述非常扎实。从某种意义说,作者兼具侦探小说家的才能,从而利用丰富的素材(包括但不限于艺术品、祈祷书、街谈巷议)建造出了一座趣味横生的探案迷宫。
查理曼大帝不仅以文治武功显赫一时,而且非常注重发展文化教育,他定型了公国和领地制度,重建了市镇与修道院,从法兰克人的国王逐渐成为全欧洲的皇帝。直到今天,继承和享受他遗产的一代代欧洲人还在不断地从各种角度、以各种方式解释(或曲解)其人其事。
相信在未来的若干年里,内尔森的《国王与皇帝:查理曼大帝新传》将成为读者了解查理曼大帝“知人论世”的首选,就像《英国历史评论》对其出版于1992年的《秃头查理》(Charles the Bald)所作的评论:“这是一部许多年内都经得起推敲的重要作品。”
(晓华)
悦读·哲学
《智慧:如何活在火山脚下》
Sagesse:Savoir vivre au pied d'un volcan
Michel Onfray
Publisher:Albin Michel,Flammarion
(2018年10月版)
法国哲学界的“坏小子”米歇尔·翁福雷推出新书《智慧:如何活在火山脚下》。他曾推倒弗洛伊德和萨德侯爵的神像,“谋杀”萨特而让加缪成了不朽者,还拆解了基督教。新书则把矛头对准了古希腊哲学,意图为古罗马哲学正名。
先说书名。众所周知,意大利土地上有好几座火山,庞贝古城更是因为维苏威火山爆发而一夕灭亡。生活在火山脚下的古罗马人骨子里具有危机意识,注重当下,希腊哲学则更加形而上,有点空泛。
就如我们目前的生存境况,全球金融危机,经济萧条,各国意识形态趋于保守,还有环保问题越来越严重,世界文明看似摇摇欲坠。那么,我们该如何自处?
米歇尔·翁福雷提出了他的解决方案:斯多葛主义。不过,他认为那是“古罗马式”的斯多葛主义,就是说,切切实实的存在主义应该摆脱了夸夸其谈的“古希腊特色”。
古罗马哲学的核心是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他物。“他人”并非古希腊哲学中空泛的他人,也不是基督教教义下的所有人。因为热爱所有人,也就意味着不爱任何人。关心他人,可以是仅关爱数个个体,并愿为他们献出自己的生命。作者在书中举了政治家提比略·格拉古的例子:面对毒蛇,他一刻也没有犹豫,立马挺身而出,就是为了挽救挚爱的生命。这就是爱。作者总结道。
书中还提到其他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塞内卡、爱比克泰德、马可·奥勒留等。涉及话题还有如何利用时间,如何化悲痛为力量,人人都该生育孩子吗,是否应该关心政治,自然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如何面对衰老和死亡。
对于现代人而言,古人的智慧并未过时。此处引用两句古罗马哲学家的话:“想要好好变老,那就先好好度过衰老之前的人生。”“搞砸了生,也会搞砸了死:一个走了一辈子弯路的人怎么可能体体面面地走完人生路?”
既然生而为人,就要活下去。米歇尔·翁福雷大声疾呼:像古罗马人那样,即使面临灾祸,也要挺直腰杆顽强地生存下去。
(雅琴)
悦读·女性
《女巫:女性不可战胜的力量》
Sorcières:La puissance invaincue des femmes
Mona Chollet
Publisher:Zones
(2018年9月版)
“颤抖吧,女巫卷土重来了!”这是20世纪70年代女权主义者的口号。
提起女巫,人们就会联想起中世纪欧洲对女巫的迫害和屠杀。其实这是对某类特定女性的恐惧和厌恶。加诸在女巫身上的污名已印刻进我们的潜意识,我们会本能地抗拒成为这类女性。然而,随着近年女权运动的再次兴起,女巫成了积极正面的形象。
本书作者莫娜·肖莱是记者。在她看来,现代女性和古代女巫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性,可归纳出三种代表类型:其一,独立女性,寡妇和单身女性并不需要依靠男性就能生存,这成了她们的原罪;其二,没有孩子的女性,因为社会不能容忍女性竟然宣称拥有生育权;其三,年老的女性,衰老这个话题总是令人害怕。
第二类女性激起了莫娜·肖莱的创作欲,促使她完成了《女巫:女性不可战胜的力量》。其实,在法国,仅有4.3%的女性不愿拥有孩子,此比例远低于美国,但仍引起了社会的忧虑。女性为何拒绝成为母亲?原因很多,比如不想放弃晋升机会,不想让童年阴影复刻给下一代,对社会感到失望。莫娜·肖莱引用了作家、心理学家科里娜·迈耶的观点:“我们生活在蚂蚁社会,生活的意义仅限于挣口吃的以及繁衍后代。这样的社会没有未来,因为它没有梦想。”
那么,什么是现代版女巫?莫娜·肖莱列举了一些特征:她们挣脱了社会规则,挣脱了大众期许的女性形象,颠覆了某些社会秩序,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衰老并不可怕,年老也有其魅力。应该让女性美更加多样化。最后,读书很重要。在现代社会,读书才能获得学历,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成为独立女性。
莫娜·肖莱不无遗憾地提到,不少名作家或多或少患有“厌女症”,这是时代所限。
(小 涂)
悦读·语言
《传奇故事——法语的奇妙历险》
Romanesque-La folle aventure de la langue fran觭aise
Lorant Deutsch,Emmanuel Haymann
Publisher:Michel Lafon
(2018年10月版)
提起法语,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小说中,韩麦尔先生告诉学生:“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那么,法语是如何一步步演变成现代语言并成为联合国官方语言之一的呢?
洛朗·多伊奇带来了他的新书《传奇故事——法语的奇妙历险》。这位作家在2009年出版的《地下巴黎》曾在法国掀起历史热,荣登各大畅销榜。其实,洛朗·多伊奇不仅是作家,还是非常成功的演员,曾在《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中出演萨特一角。洛朗·多伊奇喜欢历史,而作为演员,更是离不开语言,这也就不难理解他这本新书的主题:为法国民众详细解释一下法语的历史。
不必担心这本书会像乔姆斯基的著作那样令人望而生畏,《传奇故事——法语的奇妙历险》沿袭了《地下巴黎》的风格,全书分为21章,也就是21个世纪,用诙谐简洁的语言来捋顺法国人民的母语。
先追根溯源,探寻法语的源头。法国被称为“高卢雄鸡”,那片地区最早的居民是高卢人,他们使用的语言叫做高卢语。但法语的真正老祖宗是拉丁语。当年,恺撒征服了高卢大地,将其变成罗马帝国的殖民地,高卢人也随之开始使用这门入侵者的语言。热衷八卦轶事的作者还提到,其实法语不乏外来词汇,它们都是伴随着入侵和经济文化交流传入法国的:法兰克人带来了日耳曼语,维京人带来了北欧语,十字军东征带回了阿拉伯语,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语成了时尚标志,而法语最终在18世纪成了最流行的语言,这要多亏那些伟大的法国文学家和哲学家。
语言承载着历史和文化。透过语言的演变,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人民经历的思想变迁。如何处理法语和法国各地方言的关系?如何处理外来词汇?我们知道,目前的法国非常注重特定地区的传统文化,比如,布列塔尼地区、诺曼底地区等等,所以也积极保护当地方言。法国讲究文字纯洁性,有专门的委员会来审定某个新词汇是否有资格进入词典。法国曾一度将外来语全部转变成法语,比如,walkman(随身听)、email(电子邮件),但并未取得成功,民众倾向使用外语,并不介意所谓的语言纯洁性。
洛朗·多伊奇对此持乐观开明的态度。在他看来,“一个拒绝演变的语言就会死去,就没人会说了……”法语应该以开放的姿态来迎接各国文化。
(苏 子)
悦读·社会
《如何改变主意》
How to Change Your Mind:What the New Science of Psychedelics Teaches Us About Consciousness,Dying,Addiction,Depression,and Transcendence
Michael Pollan
Publisher:Penguin Press
(2018年5月版)
迈克尔·波兰最早研究摇头丸和裸头草碱(墨西哥蘑菇中一种具有致幻作用的活性成分)时,它们只是应用于那些无法走出抑郁、成瘾、焦虑状态的心理疾病患者治疗领域中的药物,他也没有动笔写书的念头。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当发现这些神奇物质不仅可提高心理疾病患者的生活状态,还能帮助正常的健康人更加自信从容地应对每天的挑战时,他决定分别从自身和第三方的角度,尝试探索人类意识和认知。于是,他开始了对致幻性药物领域医学变革的探索。
本书中,他不仅讲述了自身使用致幻性药物的经历,同时也介绍了最新的脑科学知识和异常庞大的地下迷幻剂治疗师群体的生活,对人类各种各样的意识状态进行了研究。波兰仔细筛选了19世纪60年代至今的各种历史数据,拨开层层神秘面纱,将关于这些神奇药物的真相呈现在读者面前。19世纪60年代是非常关键的时间节点,当时大批迷幻制剂推广者无意中引发了公众对此领域的强烈反击。但事实上,这个领域的研究前景非常光明。
本书的独特性在于融合了回忆录、游记题材,还糅合了科学、历史和药学知识,可谓参与性新闻题材的典范。作者牢牢抓住“对自我、所处环境、意识的认知”这一大有可为的研究领域进行探索和真实记录。准确地说,波兰这部“心理游记”的真实主题并不仅仅是关于致幻性药物,更是关于人类认知的永恒谜题,以及我们如何在这个充满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世界上,尽可能地活在当下,并找到我们的人生意义。
(张丽君)
特约主持:黄昱宁
编辑制作:薛伟平
责任编辑:张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