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福斯特·斯诺
20世纪30年代初,24岁的海伦·福斯特·斯诺怀着要当一个作家的梦想,周游世界,横渡太平洋来到中国。在上海,她同另一位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埃德加·斯诺一见如故,志同道合,结为伉俪。
1937年,海伦奔赴延安访问了近四个月,采访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领袖,还见到了斯诺1936年在保安访问时未见到的第二、四方面军的许多红军将领,写出了《续西行漫记》和《中国共产党人》等书,向世界人民介绍了中国革命和红军的真相。
是年8月,海伦还未来得及采访慕名已久的邓小平,邓小平已离开延安至八路军云阳指挥部,准备开赴华北敌后抗日前线了。于是她去找毛泽东。毛泽东劝海伦还是留在延安或到西安治好病再去采访邓小平、贺龙等人(海伦时患严重的痢疾)。海伦说,她观察过1932年的上海战争(指她同斯诺一起采访过“一.二八”淞沪抗战),还着重强调数月前只身同国民党警察周旋、逃出西安来延安的惊险经历,最终说服了毛泽东。
毛泽东说:“我给你写封介绍信,你交给前线的邓小平好了。”这一天是1937年8月19日。信是这样写的:“弼时、小平同志:“斯洛(斯诺)夫人随军赴战地担任向外国通讯的工作,请你们给她以帮助,生活费等事情请为解决。”多年后,海伦回忆起此事写道:“邓小平的名字写在这封信上是意味深长的。这意味着他当时被看作是一位特殊的负责人。毛泽东本人信得过,才把一个外国女记者的人身安全及其工作问题托付给他。”
▲海伦(左)和朱德
只差几小时,未能追上邓小平
离开延安前的9月6日,海伦收到斯诺从青岛发来的电报,称:情况紧急,平津已陷,欲回务速,可来青岛与我会合,否则年内难返。海伦决定先去西安,因为从延安去西安经过云阳的八路军前线指挥部。
9月7日,海伦踏上了去西安的旅程。30多人的队伍中有三位女性旅伴:博古的妻子刘群先、萧克的妻子蹇先佛、朱德的妻子康克清。一路上,天公不作美,时常风雨交加。陕北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道路崎岖,许多路段被大雨冲毁。海伦拖着病体跋涉,疲惫不堪。但是,看到康克清、刘群先这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女英雄们说说笑笑,精神抖擞,就觉得自己身上陡然生出了力量。
当海伦一行十天后抵达三原时,贺龙等人已率领部队开赴山西前线。海伦还不罢休,接下来又要去云阳找邓小平。她在三原只住了一宿,第二天天亮以前就约上刘群先做伴,带上警卫员郭慎华直奔八路军前指驻地云阳。未料,到云阳时,邓小平也已带领政治部人员和最后一支八路军部队于天亮以前开拔了。只差几个小时,海伦未能追上邓小平。
42年后,海伦对邓小平说:“您真难找啊!”
1940年末,海伦返回美国。她一如既往地为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战贡献力量,奔走呼号。她一直珍存着毛泽东为她写给邓小平的介绍信,希望有一天能亲手交给邓小平。然而,这条“相见之路”却并没有这么顺畅。1972年冬,海伦第一次重返中国。那时邓小平正被下放江西劳动,处于受难阶段,她因此未能得见。1978年秋,海伦第二次重返中国,时逢邓小平出访日本,两人还是未能相见。直到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交,邓小平访美,海伦才得以同邓相会。
▲毛泽东和邓小平(右)
在中国驻联合国首任大使黄华的夫人何理良陪同下,海伦双手捧着那封已经泛黄的信,十分激动地说:“邓小平同志,您真难找啊!今天是中美两国人民大喜的日子,我终于如愿以偿见到了您,感到十分愉快。因为我从42年前访问延安开始,为中美人民架设友谊之桥奋斗到今天。虽然我已经72岁了,但只要一息尚存,还要继续为中美人民的友谊架桥。祝愿中美人民世代友好下去,两国再也不要兵戎相见了。”说到此处,海伦眼睛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此时她肯定想到了50年代初的朝鲜战争,当时,她曾经心情沉重地写道:“那是我一生中最悲伤的时刻。”
邓小平接过那封信凝神看了一遍,热情地同海伦握手:“你把毛主席这封信保存了几十年,太难得,太珍贵了。这是中美人民友谊的历史见证。当年,你在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最困难的岁月里,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战,我代表中国人民感谢你。今天见到你,我十分高兴。”之后,邓小平嘱咐将毛主席这封亲笔信交中国革命博物馆珍藏。
——摘选自《纵横》2014年10期
作者:武际良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张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