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与孔令华婚礼合影:邓颖超(左2)孔从洲(左5)王季范(右3)蔡畅(左3)
孔从洲是一位著名的爱国将领, 国共两党都授予他中将军衔。他从国民党部队起义归来受到毛泽东的厚爱, 毛泽东亲自批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并乐意和他结为儿女亲家。
孔从洲第一次进中南海, 就是李敏与孔令华举行婚礼这天
1946年5月, 时任国民党38军中将副军长的孔从洲在河南巩县宣布起义后, 毛泽东亲自批准孔从洲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来军委决定重建38军, 仍由孔从洲担任军长, 随陈谢兵团南渡黄河, 开辟鄂豫皖根据地。毛泽东特别叮嘱陈赓:“中央把38军交给你带, 那是杨虎城将军的根子。孔将军给蒋介石吃‘杂牌’吃怕了, 你可不要吃‘杂牌’哟!我叫你不吃‘杂牌’, 是叫你多帮助他们, 把打仗俘虏的兵员和缴获的物资充军38军……”
孔从洲起义后, 我地下党按照周恩来的指示, 把他的家属从陕西关中老家接到陕北解放区, 孔从洲的次子孔令华随之被送到已解放的石家庄上学。北京和平解放后, 他就读的学校随之迁到北京, 更名为八一学校, 当时中央许多领导人的子女都在这里读书, 刚从苏联回来不久的毛泽东的长女李敏也在此就读, 与孔令华成了同窗好友, 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 两人感情渐深。后来, 孔令华考入北京航空学院, 李敏考入北京师范大学, 两人确立了恋爱关系。
毛泽东听说女儿正在谈恋爱, 便把李敏叫来, 关切地问:“这个小孔的父亲是哪个?在哪里工作?”女儿回答:“这, 我没有问过, 他也没有说过。”毛泽东盯着女儿:“那你怎么跟他交朋友呢?”女儿不以为然:“我们都是八一学校的同学, 我想他的父亲应该是军队干部吧!再说, 我是跟他交朋友, 了解他父母干吗?”毛泽东耐心向女儿解释道:“两家结亲嘛!还是要问一问, 了解情况的。”几天后, 李敏兴冲冲地向父亲报告了孔令华家里的情况, 毛泽东甚为满意:“噢!小孔的父亲原来是孔从洲将军, 我知道他。”
李敏问父亲:“那你同意吗?”毛泽东一锤定音:“好, 什么时候领小孔来见一见?”因为两人都还在读大学, 他们商定暑假时举行婚礼。当李敏征求意见时, 毛泽东欣然同意, 并说要亲自参加女儿的婚礼。但是, 1959年7月2日至8月1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在庐山召开, 毛泽东参加会议。此时, 女儿原定的婚期早已过了, 毛泽东心里牵挂, 两次专门从庐山打来电话, 还写了信, 说一定要等他回来主持女儿的婚礼。8月下旬, 从庐山回到北京的第二天一早, 毛泽东就把孔令华找去, 与李敏一起拟定准备邀请的客人名单, 同时嘱咐身边工作人员抓紧为女儿筹备婚事。
1959年8月29日, 中南海颐年堂内, 李敏与孔令华的婚礼在一推再推之后如愿举行。孔从洲第一次进中南海, 就是李敏与孔令华举行婚礼这天。
当时, 担任沈阳高级炮兵学校校长的孔从洲正好到京开会。毛泽东一早就叫秘书把亲家接到颐年堂。见面后, 他紧紧握住孔从洲的手说:“今天两个孩子结婚, 请你来坐一坐, 叙一叙。”然后他向在座的客人们介绍:“这是李敏的公公、孔令华的父亲——孔从洲同志。”
婚宴后, 毛泽东送走客人, 留下孔从洲到他的书房谈话, 年过七旬的王季范老先生作陪。王季范是毛泽东的表兄, 在湖南教育界德高望重, 当时任国务院参事。谈话从孔从洲的工作谈起, 谈到了孔从洲的身世和在杨虎城部队的经历, 以及子女教育等。王季范有些意外, 他总觉得孔从洲能成为毛泽东的亲家, 总该是个红军将领吧, 没想到他竟然是国民党杨虎城部队的。
毛泽东向王季范介绍说, 孔从洲还参加过西安事变, 当时是警备旅旅长兼城防司令。王季范感叹:噢, 官还不小啊!毛泽东称赞孔从洲在西安事变中有功:“他 (指杨虎城) 对你很信任啊!抓蒋介石的前一天晚上, 别人不知道, 就跟你说了, 得保密啊, 假使走漏消息不得了, 你做得很好啊, 杨主任对你很赏识吧?”孔从洲激动地说:“杨主任是我的老上级, 他把我一手培养起来……”毛泽东感慨道:“西安事变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把内战变成了抗战……抗战时期, 38军是我们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典范。”
毛泽东表扬孔从洲在杨虎城部队做过不少工作。孔从洲谦虚地说:“是在这个部队很久, 可也没做出什么成绩, 人熟就是了。到处跑一跑, 人家对我都相信。”毛泽东说:“老实人被信任, 你是老实人, 别人都信任你。”最后话题又回到炮兵建设上, 毛泽东说, 炮兵是军队的火力骨干, 在未来战争中炮兵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孔从洲表示一定把炮校建设好。
孔从洲第二次进中南海,重点是谈炮兵的现代化建设
孔从洲第二次进中南海是在1962年初春。此时他是南京炮兵工程学院院长, 在从沈阳返回途经北京时接到毛泽东的邀请。2月5日清晨, 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旁的休息室接见了他:“咱们是儿女亲家, 不必拘礼, 上次见面很久了, 早想见你, 一直没有时间, 今天随便谈谈。”两人从家庭、子女谈起, 但重点还是谈炮兵的现代化建设。
毛泽东详细询问了炮兵工程学院的情况, 说:“炮兵工程学院办校宗旨应当是什么呢?我看应当是培养具有现代化知识的炮兵科技人才。这一点很重要, 因为科学技术天天在进步……”
抓住科技进步话题, 毛泽东越谈越兴奋:解放战争中, 我们缴获国民党的火炮装备自己。由于国民党的火炮大都是买外国的, 所以那时的火炮品种繁多, 规格不一, 有法国的、美国的, 还有日本的。全国解放后, 我们靠买苏联的。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 靠买外国的武器是不行的, 要自己研制。毛泽东问孔从洲:“你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孔从洲说, 现在是仿制, 同时已开始根据作战对象和我国地形、交通、气候等条件在研制我们自己的火炮了。
“这就对了!”毛泽东听了很满意, 他又问到学校的师资力量怎么样, 指出办学校第一位是选教员, 有了好教员, 才能教好学生;强调要重视知识分子, “我过去说过, 没有知识分子参加, 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我们党一贯重视知识, 尊重人才”。
毛泽东又关切地询问了学校的其他一些问题。当孔从洲谈到雷达和指挥仪时, 毛泽东说, 人无眼不行, 火炮没有眼也不行, 瞄准镜受地形的限制看不远。孔从洲说, 雷达可以补救, 它是全天候的。毛泽东摆了摆手说, 不能把雷达说成万能的, 有矛就有盾, 比如人家干扰你怎么办?当得知老85高炮还在使用“三不变”的指挥仪时, 毛泽东忽地从座位上站起来, 严肃地说, 这种落后的东西怎么还能在部队使用?敌人的飞机能停在那里不动等你打吗?要加紧研制, 尽快把它淘汰掉。他语重心长地对孔从洲说:“看, 哪件事不需要人才啊!”
此后, 孔从洲自觉按照毛泽东的教导, 竭尽全力投身于国防现代化建设。
1973年10月,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电子战对战争进程的影响更加突出地显现出来。此时, 作为负责炮兵武器装备和科技发展的炮兵副司令员, 孔从洲深感责任重大。他以个人名义写信向毛泽东反映应对电子战问题的紧迫性, 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信送出的第三天毛泽东就作出批示:“送小平、剑英、成武同志阅, 请剑英同志找二炮孔从洲等同志商议几次, 为盼。”叶剑英把孔从洲和王诤请到他家里专门研究此事, 最后归纳形成了几条意见, 以总参名义再次呈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1975年12月8日, 叶剑英以他个人的名义向毛泽东写了《关于加强电子对抗工作的报告》, 毛泽东批示:“很好。”之后, 孔从洲更加精神焕发地投入到研制我国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的工作中。
1984年10月1日, 在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庆阅兵仪式上, 孔从洲又一次站在天安门城楼上, 亲眼看到了由他主持研制的我国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方队威武雄壮地驶过长安大街, 他非常自豪, 也十分欣慰。他没有辜负毛泽东的期望, 在用科学技术加快我军炮兵现代化建设上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1991年6月7日, 这位炮兵功臣在京逝世, 享年85岁。
——摘编自《福建党史月刊》2012年第十一期
作者:王存福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