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杭州市图书馆报告厅内热浪滚滚,人气爆棚。“砥砺时光 书香致远”杭州图书馆建馆60周年(1958-2018)纪念活动暨大型诗音画朗诵会在此上演。朗诵、合唱、歌舞、情景剧,一场场演出引来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杭州图书馆从借屋而居蹒跚起步,到见仁里巷门户初立,再到西子湖畔稳步发展,直到今天的钱塘江边铸就辉煌,这六十年是我们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六十年,也是春华秋实、硕果累累的六十年。”杭州图书馆馆长应晖表示,这六十年的变迁,足已印证国家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的热情和信心。
曾经小小会议室藏书3000余册
每座城市,图书馆都是最富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坐标之一。位于杭州钱江新城市民中心的杭州图书馆,馆藏文献560余万册(件),拥有馆舍总面积达49000余平方米,年服务读者数百万人次,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曾经因为一群每晚闭馆才肯离去的流浪汉、拾荒者,它被全国网友点赞誉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这么一个温暖且充满正能量的“网红”图书馆,60年前是什么模样呢?
▲70年代杭州图书馆外景(左),1983年报刊阅览室(右)
杭州图书馆退休职工钟立柔回忆,1958年,杭州市新华书店响应党的号召决定创办三个下属单位,出版社、图书馆以及图书出租公司。其他两个最后都因故没办成,只有图书馆坚持了下来。“办图书馆一要有房子,二要有图书,三要有经费。刚开始时,我们一样都没有,上级却要求三天内把图书馆的牌子挂出去。”钟立柔介绍,大家群策群力,房子没有,就占用新华书店面积大约80平方米的二楼会议室。书没有,“讨”。杭州市文化局原来有个图书室,没人管理,我们找上门“讨”了3000余册书,随后又从浙江省图书馆“讨”来大约3000余册图书,新华书店则出钱给订了20余种报纸、杂志,这点“家产”便搭起了杭州市图书馆的“骨架”。
随着不断增加的读者量,原本十分狭小的空间再也无法承受拥挤。1959年春,杭州图书馆搬迁至见仁里6号。这是一座典型的晚清江南庭院式建筑,周围有高高的防火墙,进门是大约200平方米的天井,种着两棵繁茂的桂花树,中间是一座骑栏式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虽然馆舍条件简陋,但每天来馆的读者络绎不绝。杭州图书馆这艘小舟,就这样开始扬帆起航,驶向社会公共服务的浩瀚大海。
从“一证难求”到“免费借阅”
进入80年代,杭州图书馆藏书已有几十万册,面对日益庞大的藏书量和读者群体,见仁里的小楼已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于是浣纱路的杭州图书馆新馆1981年开始动工,1986年5月正式开馆。面积5500平方米,是一座基本功能齐全的专业建筑。“在保证传统借阅服务的同时,新馆专门规划了数百平方米的多功能厅和培训教室,使得图书馆的业务拓展有了新的空间。”应晖介绍,这对于杭州图书馆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浣纱馆全景
▲报刊杂志阅览室
1986年前的杭州,图书馆的借书证并不是公开向社会公众发放的,而是一些机构、学校组织统一办理的。所以,当时有一张图书馆的借书证是桩很有面子的事情。1986年5月3日,杭州图书馆在报纸上刊发了一则公告,说5月6日上午8点半开始,向杭州读者公开发放约三万张借书证。然而,读者的热情依然超过了当时杭图工作人员的预期,5月5日晚上,就有读者开始排队了。当时在杭图工作的陈明记得,5月6日是个晴天,早上7点他抵达图书馆时,眼前的景象令他十分震惊:“图书馆门前黑压压一片,聚集的人群占据了浣纱路的半条车行道,领证的队伍,从浣纱路绕过学士路,岳王路,一直排到了平海街……”经过紧急讨论,杭图决定于5月10日,在见仁里的老馆再发放三万张借书证。
▲2003年11月23日,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通用借书证”启动仪式,九家图书馆馆长签订了共建共享协议。
“也就是在那时起,杭图确立了‘读者第一’的思想。”应晖介绍,一张小小的借书证,折射出的是一家公共图书馆与杭州人越走越近的路。杭州馆从传统的图书借还工作,开始迈向更高层次的文化服务,成为“知识喷泉”型的新型文化机构。2003年,杭州图书馆迈出了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第一步,也是全国首家推出免证阅览制度——即任何人进杭州图书馆阅览书籍都不需要证件和费用;2006年,《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公约》正式颁布,图书馆真正进入免费服务时代,在全国开了先河。2007年,杭州图书馆获得文化部社会服务最高奖“群星奖”。
进入“钱塘江”时代依然任重道远
2008年10月,杭州图书馆在解放东路58号建起了一座总面积为43860平方米的现代化图书馆。新馆位于钱塘江边市民中心,可容纳藏书200万册,设有2200个阅览座位。全馆覆盖无线网络,又引进了先进的文献自助借还系统——RFID,使读者能够灵活、便捷地实现自助借还。
▲位于钱江新城市民中心的杭州图书馆新址
▲凭身份证、市民卡或芝麻信用分,就能免费开通借阅功能,彻底告别了传统的借书证
同年,杭图率先取消了当时在全国公共图书馆实行了很多年的借书证押金制度,杭州市户籍的居民凭市民卡、二代身份证就能免费免押金开通借阅功能;同年,杭图接纳乞丐与拾荒者进门读书看报。2014年,杭图正式推出了24小时微型图书馆终端,杭州人借还书,再也无需掐时算点;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2016年1月,杭图与新华书店联手,推出了“悦读”服务,读者可以去书店选书借阅,服务开启后的那一周,受网络购买和电子阅读影响而门可罗雀的书店,变得热闹非凡。
▲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
“现在的杭图一年有一千多场活动,内容涵盖讲座、展览、沙龙、演出、社团、体验等等。”应晖介绍,其中有些活动因为做了许多年,已经有了品牌效应,比如“文澜大讲堂”、“总有一种声音打动你”、“文澜沙龙”等。与此同时,杭图不断拓展着一些主题分馆,通过自建、机构合作、社会参与等模式,目前已经建成了生活、佛学、运动、科技、电影等十多家主题、专业分馆,进一步满足杭州人日益个性化、差异化、专业化的阅读需求。
“从不足百平方的会议室艰难启步,杭州图书馆从纸质文献服务到数字化图书馆;从闭架借阅到全开放式服务;从小作坊式的阅览环境到市民书房软分隔、无障碍的家居式阅读空间;从单体馆到覆盖城乡的四级服务网络……”应晖表示,杭州图书馆以建馆六十周年为契机和新起点,发挥自身优势,补齐短板,将在新的时代征程中谱写杭州公共文化事业的新篇章。
作者:通讯员 刘海波
编辑:蒋萍
责任编辑:国内报道中心审核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