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覆盖全部艺术品类、传统理论与前沿理论与并呈——近期出版的“中国艺术学文库”勾勒出了中国艺术学研究的宏大背景,集中了当代中国艺术学理论家们的学术成果。3月30日,“中国艺术学文库”成果发布与“艺术学理论新视域”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理论学科组学术支持,由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文联出版社主办,《电影评介》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协办,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承办。
▲中国艺术学文库丛书。(艺术中国供图)
据介绍,“中国艺术学文库” 由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仲呈祥先生担任总主编,由王文章、叶朗、邬书林、张道一、靳尚谊等专家担任学术顾问。这套文库是国内艺术学大型学术丛书,共结集了30余所大学、80位专家学者的100余种学术专著,向海内外展示了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拓展了中国艺术学发展的新视域。
“2011年3月8号,国务院公布了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艺术学从文学门类的一级学科升格为我国学科门类中的第十三个门类,这极大的提高了艺术学的学科地位,这套文库的专家顾问团队和编著者们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坚定的文化自信,高度的历史自觉,迅速地承担起在艺术学学科史上的重大项目。”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张树庭表示,随着此套文库的后续出版,文库的参与者、辐射面还将进一步扩大。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张树庭在会议上致辞。(中国传媒大学供图)
中国文联出版社副总编辑姚莲瑞指出,学术出版是当今出版行业重要却又薄弱的一环,学术出版的真正实力不在于规模的扩张,而在于特色和水平。“中国艺术学”文库紧扣“专业特色”“中国取向”“原创精品”3个重点,注重原创产品的开发与支持,力争按照主题整合成一套极具含金量的文库,长期坚持下去:“我们力争用5到10年的时间,将文库打造成一套代表国家水准的艺术学研究的巨型理论库、思想库和资料库。旨在为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供理论基础和智力支持,提供精神引领和文化担当。”
▲中国文联出版社副总编辑姚莲瑞在会上致辞。(中国传媒大学供图)
在互联网深入冲击各个领域的当下,艺术学理论也需叩问创新。会议现场的学者、专家分享了自己在艺术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与感想,为开启艺术学研究的新视域建言献策。例如,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彭文祥教授指出,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艺术学理论应有新发展,同时也要遵循“中国语境”、具备“国际视野”并坚持“守真”。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崔永元教授以自己的口述历史研究为例,表示艺术研究应该注重资料的挖掘、传承、共享与充分利用,让研究“资料更丰富,视角更多元”。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理论学科带头人施旭升教授指出,在媒介融合时代,艺术学理论应该在遵从传统的基础上实现“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同时需紧跟时代的发展,直面当下的问题,“而不是闭门造车,打造理论的象牙塔。”
▲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崔永元教授在会上致辞。(中国传媒大学供图)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理论学科带头人施旭升教授在会上致辞。(中国传媒大学供图)
下午的硕士博士论坛,吸引了国内艺术学研究领域十余所高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的积极参与。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嵇心的《数码时代的艺术理论与展示》、北京大学博士生李寒冰的《诺埃尔?卡洛儿艺术定义的历史叙事方法论批判》、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张新科的《当前艺术学理论学科存在的一些问题》等论题的探讨引人入胜。随后,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王琳艳的《文博类纪录片的功能探析》、张利群的《“剧诗”说在中国的误读》、蔺晚茹的《关于艺术本体性的追问与阐释》、赵士萌的《“虚”与“白”:作为中国传统文人画空间性还原的方法》、张芳的《跨文化视野中的张彭春戏剧观研究》等论题的不断展开,将研讨会带入高潮。
此次“中国艺术学文库”与“艺术学理论新视域”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正值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对进一步促进艺术学理论研究在跨学科、多领域乃至国际交流合作的平台上快速发展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作者:彭丹
编辑:彭丹
责任编辑:江胜信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