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南京解放70周年,“胜利记忆——解放南京部分参战老战士口述史实展”9日在雨花台烈士陵园开幕。部分档案首次呈现在世人眼前,弥足珍贵,14位解放军老战士的亲历记忆,与各种历史文献资料相印证,从不同角度重现“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的历史细节。
庆祝南京解放周年展览,以往举办过多次,视角大多宏观。此次展览另辟蹊径,从微观口述史题材入手,以老战士的口述将观众带入当年解放南京的历史画面,同时以文献、图片和史料为佐证,以平实的话语增强感染力与吸引力。
青松翠柏围绕着肃穆的雨花台,已是耄耋之年的老战士们精神饱满,70年前那些激动人心的场景历历在目。
14位老战士的口述内容是此次展览的核心部分,这些老战士当年奋斗在革命的不同战线上,有的是收发情报的机要员或通讯员,有的是制定作战的参谋或指导员,有的是救死扶伤的卫生员,还有奋战在生死第一线的战士,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渡江战役的真实经历。
我军英勇作战,“枪声就跟炒绿豆一样,咔嚓嚓嚓”
“今年是个胜利年,全国胜利在今年,同志们再努力一把劲哪,打到了南京过新年。”
1949年初,34军在紧靠南京浦口区的安徽来安县等地进行渡江作战准备,时任该军101师302团2营副教导员的李剑锋,用民歌旋律填词创作了这首歌曲《打到南京过新年》。
▲红衣老人为李剑锋
“部队要进军长江,沂蒙山区的大姐们都给我们做军鞋,鞋子一边写‘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另一边写‘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鞋头上写‘革命到底’。”李剑锋回忆说。
李老所在的34军是解放南京主要部队之一。本次展览首次公开展出由时任军长何基沣等签署的渡江《预战命令》,下令全军部署于东起仪征境内的土桥、西至六合境内的大河口之间的长江北岸,待机进行渡江。
老战士张志远所在的34军100师300团3营,当年从六合划子口渡江。“为了过江,我们在滁河准备了一些船筏,但需要把划子口拿下来才能让船到江面上来。”张老告诉记者,4月中旬,他所在连发起进攻,很快把敌人逼到江边。但是敌增援部队来得也快,“把我们打进去的这个排给包围了”,排长侯述古拿着机枪战斗时胸口中弹,当场牺牲。我军增援部队赶到后,才夺下了划子口。
协助筹办展览的雨花英烈研究会理事胡卓然介绍,4月21日34军攻占划子口,标志着六合全境解放,这一战斗为渡江登陆江南的栖霞、龙潭地区扫清了障碍。
35军103师307团副团长刘金山是铁道游击队队长刘洪原型之一。其子刘强告诉记者,父亲在世时多次讲起解放南京,特别是浴血攻打江浦县城的往事。“当时部队牺牲很大,父亲眼睛都红了,自己也要端着枪往攻城云梯上冲,是被拖下来的。”时任103师308团通讯员的刘得义也回忆,江浦守敌很顽固,我军打得很英勇,“枪声就跟炒绿豆一样,咔嚓嚓嚓”。后307团2营战士架梯登城,在城墙上拼刺刀才撕开了突破口。
美国军用卡车的帆布被“大卸八块”当防潮垫
“组织第一批过江战士时,大家都争相报名,哪个不是勇士啊,都高呼‘我去!我去!’”时任34军101师302团副排长的施保华记得,该部进抵龙潭对面江岸后,只找到一条能坐12人的小船,战士们争相请战。不过敌无斗志,没有发生战斗,江南的地下党同志很快找来船只接应大军过江。
在老战士的回忆中,渡江时基本没有发生战斗,大军以严整的阵容、严明的纪律出现在南京市民面前,而群众也报以热情的欢迎。时任35军103师307团卫生员的李洪杰记得,当年部队一登陆,工人、学生等就敲锣打鼓来欢迎大军。70年后,他又一次获得了同样热烈的欢迎。4位老战士进入开幕仪式现场时,东南大学70位大学生志愿者打出“欢迎我们的队伍”横幅——70年前,东南大学的前身、中央大学体育系学生打出的也是这样的横幅,热情欢迎解放军入城。
时任34军101师302团参谋的魏朝春回忆,他们渡江奔赴南京前经过高资镇,街上灯火通明,贴满了“欢迎解放军,解放全中国”“中国共产党万岁”等标语,欢迎的群众熙熙攘攘,烧水送茶十分热情。
李洪杰说,进城前大家认真学习了入城守则,不准随意外出,因此他除了去新街口买菜,南京其他名胜都没去看过。
现居浙江的35军103师通讯员郜贵荣当年驻扎在“总统府”,其间一个班分到一件小战利品——一张美国军用卡车的帆布。战士们将其“大卸八块”后,当作行军宿营防潮的垫子。现在这张“床垫”与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纪念章,成为郜老家中最珍贵的纪念品。
42.3米高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暗合南京解放纪念日4月23日
新中国成立时,老战士张福伟参加了从南京挹江门到中华门一线的军民庆祝游行。一晃70年过去,解放南京成了他们共同的珍贵回忆。
“解放南京,我父亲是很自豪的。”刘强说,到南京参加活动十分高兴,南京人民没有忘记老一辈人作出的贡献,“另外,在雨花台这样的革命圣地举行这样的活动,意义很大”。
42.3米高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暗合南京解放纪念日4月23日,为迎接这一天,许多共产党人在此牺牲。何基沣将军的后人何瑗在仪式现场告诉记者,南京解放后,他父亲率34军警备南京时,一直在雨花台寻找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烈士的头颅。“我父亲和董振堂是保定军校同学,入党很大程度就是受他影响。董振堂在甘肃牺牲后,头被国民党砍下送到南京。解放时听说敌人从南京逃跑时扔在雨花台一条沟里,但我父亲多方查访始终没有找到。”
34军政委赵启民回忆,入城后该军曾组织各个师参观雨花台等地以接受教育。1949年5月1日,时任渡江战役总前委书记的邓小平在南京“国民大会堂”(今南京人民大会堂)南下干部和地下党干部会师大会上说:“一定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犯了错误对不起先烈,就应该到雨花台去做检讨。”
唤起后来人对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深沉回望,是展览选址雨花台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老战士给后人留下寄语。张福伟说:“希望年轻一代党政军民的后辈,不管你现在做出了多大的成就与事业,都不要忘记我们千千万万为了今天美好生活而牺牲的先烈们。”施保华寄语:“作为一名老军人,我希望大家铭记这段革命历史,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美好生活大家要好好珍惜,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越来越强大。”
来源:综合新华日报、交汇点等
实习编辑:罗娜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赵征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