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拥有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以及深厚的珍珠文化底蕴,对德清的珍珠养殖史、发展史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不仅对德清、中国乃至全球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商业价值。”今天在德清召开的2019“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保护与发展专家咨询会上,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科学咨询小组共同主席闵庆文和业界权威专家为德清珍珠申遗工作“把脉”。据了解,2017年,“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成功申报并被认定为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今年又被国家农业农村部列入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项目。
国之骄傲:世界珍珠之源在中国
自古以来,德清水域面积宽广,水质优良,适宜珍珠养殖。1979年,“珍珠大王”沈志荣作为中国淡水珍珠考察团唯一科研人员赴日本,进行为期46天的淡水珍珠养殖及加工考察。期间,日本珍珠业界人士偶然向沈志荣提及,世界上最早的珍珠养殖技术的发源地在中国德清一带,在沈志荣的心里产生了极大触动。回国后,沈志荣开始四处托人寻找国内外有关珍珠养殖史记载的书籍,并组建研究团队。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在英国领事海格(F.Hague)《中国自然及人工珍珠生产》和美国博士麦嘉湖(D.T.MacGowan)《中国的珍珠和珍珠制造》两篇外国文献中,找到了蛛丝马迹。两篇论文都提到了南宋叶金扬是养殖珍珠的发明人,最终确定了德清是世界上珍珠规模化养殖技术的发源地。
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期湖州府人士叶金扬使用锡和其他金属的、木制的、骨质的浮雕成功培育出了附壳(佛像)珍珠。其养殖方法在当时的德清钟管和十字港一带得到了大规模推广,大约有5000个家庭从事珍珠生产并以此为生。1761年,瑞典生物学家林奈利用与中国附壳(佛像)珍珠养殖技术相似的原理,培育收获了有柄珍珠,比中国晚了600年。1893年,日本人御木本幸吉根据中国附壳珍珠的形成原理成功生产出五颗半圆珍珠,从此开启了日本珍珠时代。
从1967年起,19岁的沈志荣就凭借一把镊子、两根铜丝、三张图纸,在叶金扬附壳(佛像)珍珠养殖技术基础上,开始现代人工淡水珍珠养殖技术研究。经数十年的钻研,他先后攻克了淡水珍珠养殖三大核心技术,并将技术推广到大江南北,成功实现淡水珍珠规模化养殖,为中国乃至世界珍珠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现代规模化人工育珠技术迅速在全国推行,中国成为全球最大产珠大国,占世界珍珠总产量的90%以上。而目前,德清珍珠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淡水珍珠深加工基地,带动就业人员近万人。
古人智慧:生态化养殖传承千百年
“德清珍珠系统”指的是南宋时期叶金扬(公元1200-1300年)发明附壳珍珠养殖技术以来,德清人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水域资源从事珍珠养殖延续至今形成的包括人工植珠技术、珍珠养殖管理技术、珍珠品质鉴定技术、加工及深加工技术、鱼蚌混养技术、珍珠文化和地方民俗在内的农业文化遗产系统。
“该系统拥有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巧妙利用鱼蚌共生的原理,在池塘中进行混养,以鱼带蚌,以蚌补鱼,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闵庆文介绍,千百年来,遗产地的劳动人民发明和发展“粮桑鱼畜”生态循环模式,形成了种桑、种稻(麦)、畜牧和养鱼相辅相成,桑地、稻田和池塘相连相倚的江南水乡的综合生态农业景观。经研究表明,一只珍珠蚌24小时能过滤1.2吨水,通过滤食摄取悬浮颗粒(包括浮游植物和颗粒有机碎屑等),能有效降低水体氨氮、磷的含量,有效改善水质。因此,“德清珍珠系统”是典型的综合生态化养殖农业景观。
2015年8月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委员会主席李文华,在实地走访调研德清珍珠文化系统核心保护区——阜溪街道龙胜村小山漾后,曾这样评价:“该系统是非常典型、有价值的农业文化遗产类型,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经验,现在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将过去最珍贵的思想、好的做法发扬光大,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文化传承:让遗产“动”起来“活”起来
为保护德清这一世界珍珠养殖技术发源地,2016年4月,德清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德清珍珠文化系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申遗小组。2017年9月,德清开始向联合国粮农组织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作为在德清生活了50多年的创业人士,欧诗漫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沈志荣是德清珍珠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重要推动者。他说:“珍珠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是德清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我们要把老祖宗留下的理念传递给后辈,而启动申报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传承载体。”
传承是对文化最好的保护,而体验式文化传承效果更好。为此,沈志荣在企业内花费巨资建造了6000多平方米的大型珍珠博物院,用来展示、宣传、推广世界珍珠文化,向参观者全面展示博大精深的珍珠历史文化。另外,在即将到来的首届美丽中国田园博览会上,珍珠小镇作为田园国宝主题园,围绕“农业文化遗产‘德清珍珠’丰收季”的主题,充分展示农业文化遗产“德清珍珠系统”的文化魅力,包括快闪活动“采珠大丰收”,开设“农业文化遗产”小课堂,以及让游客亲手DIY手绘美丽的珍珠贝等。
近年来,德清珍珠申遗领导小组对珍珠文化、习俗、谚语、歌谣、诗词等进行补漏性调查,进一步梳理德清民间珍珠类文化活动,如祭祀叶金扬、越剧《珍珠情》、舞蹈《渔翁捉蚌》、少儿版舞蹈《渔翁捉蚌》、传统舞蹈《珍珠的诞生》等。同时,德清珍珠申遗领导小组整理出版科普类书籍《浙江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读本、《浙江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宣传册,以更好地传播普及德清珍珠文化。
“针对德清珍珠文化系统的地域文化、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领导小组也在进一步深挖德清珍珠文化与德清的茶文化、瓷文化、舞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化基因,以及与周边地域包括大运河文化、良渚文化的文化内核关联性。”德清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召开专家咨询会,以进一步挖掘、保护、传承和弘扬这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制定长期保护与发展规划,努力提高遗产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全力以赴做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工作,让文化遗产真正“动”起来、“活”起来。
作者:刘海波
编辑:蒋萍
责任编辑:国内报道中心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