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成立后,度过的第一个公历新年。
1月2日,2020年第一个工作日,记者从轨交17号线朱家角站下车,穿过繁忙的沪青平公路,跨过一座古色古香的木拱桥,在滨水绿地岸边,发现了一栋三层青砖小楼——那便是执委会的办公地。去年10月30日,35位执委会成员来此报到,揭开了他们探寻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密码的序幕。两个多月后,他们已逐渐适应了新的工作角色。
他们是铺路先锋。示范区建设是一项探索性、开创性工作,在不破行政隶属的同时,打破行政边界,搭好示范区的“四梁八柱”,实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赢。对执委会而言,三分之一的工作已在前期“谋定”,有三分之一正在开展,还有三分之一可能仍在思考。执委会唯有摸着石头过河,敢想敢干,开拓创新。
他们是攻坚劲旅。青吴嘉三地分属不同省级行政区,存在规划不同、各领域标准不一的问题,三地在产业准入、招商引资、生态保护等方面存在差异,而执委会便是要打破“一亩三分地”和地方保护主义,减少要素流动的壁垒。他们众志成城,越是艰险越向前。
他们是同心团队。执委会成员入驻后,“沪苏浙”的身份彻底淡化,“你、我、他”成为了大家。
新的一年,只争朝夕,冲锋号已经吹响,“示范区人”向着全面建设成为示范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标杆的“2035”梦想出发。
全国唯一“其他”性质机构
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执委会的门前挂起了“欢度佳节”的大红灯笼。
今年是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开局之年。执委会主任马春雷为团队定下的工作基调是“坚持挂图作战、开局决战,尽快提升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显示度”。
示范区近期建设工作方案着重推进开局之年应当完成的重点任务,多项工作软硬并进,其中“软”主要包括建立生态环境标准、环境监测监控体系、环境监管执法“三统一”制度,完善医保异地结算机制等制度创新项目;“硬”主要包括建设“轨道上的示范区”,打通省级断头路,开展水环境治理,协同推进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事业设施,加快发展产业园区和创新平台等硬件项目建设。
“一年的战斗又要开始了!”首个工作日,综合协调组组员高勇斗志昂扬。
综合协调组的工作被概括为“组、纪、宣、办、财”。而“组”和“财”是高勇今年重点参与的制度创新,也是大家极为关心的内容。
示范区搭建了“理事会+执委会+发展公司”的“三层次”管理架构。执委会作为理事会的执行机构,主要负责一体化示范区发展规划、制度创新、改革事项、重大项目、支持政策的研究制定和推进实施。目前,各组组员的组织关系、薪酬关系仍在原单位。
“考虑执委会是新型特殊法人机构及其工作特点,它将按照国家有关财经管理规定,制定与其工作特点相适应的新型财务管理制度。”高勇说,“我们正在筹划为执委会设立账户。”
可设立账户这件事,却遇到了新的幸福的“烦恼”。
“执委会有自己的机构代码了!”前些天,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在微信群里道出了这件大喜事,“有效期一定三年,到期再续,其实是跨越了第一个百年,面向第二个百年。机构性质是其他,足以说明执委会这一机构的全国创新性和独特性。来之不易,身份特殊。”
这是全国唯一的“其他”性质机构。在高勇看来,“其他”意味着执委会不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也不是社会群团组织。它可以融合各类机构的优势,“既有政府的坚决,又有企业的灵活”。
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另一方面,“其他”说明它并不处于现有的体制框架之中。高勇就在思考,将来设立账户时,“其他”会为银行系统所承认吗?万一不承认,又该找谁、如何协调呢?
“闯出一片天。”此时,他的脑海中又浮现出执委会的流行语——“前边不是红地毯,需要我们遇水架桥,逢山开路,大胆试,大胆闯!”
走进执委会,一楼大厅正中,有一个大型沙盘,那是示范区先行五镇图。沙盘的尽头,是一块蓝色色调的大屏幕,上方嵌着一行大字——“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大数据治理平台”,显示出不断滚动的图表和数字,包括示范区总体情况、人口、交通、环保、企业、民生等方面内容。“人口热力图”上的红色区域,彰显热力涌动;“生态环保图”上的蓝绿主色调,显示出极高的水网密度;而“企业溢出图”上红点延伸出的红线则显示出,示范区内总部企业较多会越过浦西,直奔浦东设立分支机构。
上了二楼,还没走到政策法规组的门口,便听见里面传出热烈的“讨论声”。组员从最初不相熟时的“低调”,到如今加深了解后“毫无保留”地发表各自的意见。
每个人手持材料集中学习讨论,是执委会各小组经常采用的工作形式。政策法规组的六名成员均是法律科班出身,出于专业和职业习惯,他们更善于通过反复的“读、释、议、改”,来打磨每个章节、每段文字、每种表述。
这一天,他们讨论的是由组员徐先飞执笔起草的示范区支持政策(讨论稿)。这也是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打印出来的材料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黑色字迹;而存储在电脑里的文档成了“大花脸”,黑体加粗、红字标记、黄底高亮、蓝色附注……近万字的页面上打满了“多彩补丁”。徐先飞回忆,从去年11月28日第一稿出炉,到现在已经修改了十余次,目前正在结合两省一市的反馈意见继续完善。
做好一体化的协调者
马春雷表示,一体化示范区要强化规划引领,需要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个环节;统筹生态、生产、生活三大空间;统筹青浦、吴江、嘉善三个区域。要把区域协调作为空间规划显著特征,尽快形成“1+1+6”规划体系。
执委会目前已定下了两个关键节点——抓紧编制完成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配合上海市规划资源局,争取春节前完成;配合推进先行启动区国土空间规划,以及水系统、综合交通、生态环保、市政基础设施、文化和旅游发展、产业发展等6个领域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力争5月长三角主要领导人座谈会前完成。
在今年的重点任务中,生态和规划建设组承担了最多的16项。
他们办公室有整栋楼最大的一张桌子——3米长、1.5米宽,用作置放规划图。靠墙的白板上,写下了响亮的工作口号:“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
放弃了驾轻就熟的工作舒适区,来到充满未知的执委会,生态和规划建设组组员庹先金的第一感觉是工作强度大多了。与其他小组不同,生态和规划建设组并未细分组员的负责领域。庹先金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他记得,最多的一天,他参加了6项活动。加班到凌晨,也并不鲜见。
迅速吃完午饭,来不及休息,庹先金又和同事们投入到工作中,准备第二天的两省一市生态环境工作对接会,还要配合筹备执委会近期将举办的新年第一次新闻通气会——通气会预计将展现示范区2020年生态保护类、基础设施类、创新发展类、公共服务类等方面的亮点项目。庹先金将这些项目的位置集中标注在一张地图上,期待尽可能地多展现出“显示度”。
“一河三湖”的治理是示范区生态工作的重点。其实,青吴嘉三地已多次针对性地开展环保联合行动。比如三地已建立《太浦河水资源保护省际协作机制——水质预警联动方案(试行)》等联动机制。既然如此,执委会又能在此发挥什么作用呢?
“项目上的协同相对简单,我们追求的是一体化制度设计上的全面创新。”庹先金说,“另一方面,我们的目标是‘统一’。”
庹先金以环淀山湖工程为例,如果不加协调,只求贯通,那么,贯通进度有差异怎么办?岸线宽度有差异怎么办?景观风格有差异怎么办?
“在成立之初,我们就明确,执委会不是管委会,不是在原有行政管理层级上再加一级,而是更多扮演‘协调者’的角色。三地能做的,三地做,三地做不了的,我们帮着做。”庹先金认为,执委会的价值在于,它为三地提供了“共舞”的平台。
在岸线涉及企业的腾退中,三地的诉求有所不同。上游更多考虑企业带来的税收、就业因素;下游更多考虑环境污染问题。这个时候,如何协调?目前,生态和规划建设组已经摸索出一套成熟技巧。
“首先要强化一体化意识。”庹先金以元荡的空间规划为例。元荡一部分在青浦,一部分在吴江,过去,分界线不仅存在于规划人员的意识里,还明明确确地出现在图纸上——“两家的元荡图是‘不一样’的,不归我管的地方直接涂成灰色”。执委会的作用就在于协调双方落实同一张图纸,执行同一套标准。
“坐下来之后,我们就会聚焦核心问题,‘就事论事’,开头就让大家不要藏着掖着,讨论得激烈也没事。”庹先金说,“感谢国家对示范区的支持,我们可以直接和国家有关部门对接,对两区一县而言,这是他们做不到的。因此,三地也特别珍惜参与平台的机会。”
要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在每间办公室,都能找到一张包含示范区全境的沪苏浙交界地图。
两区一县是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主力军,要充分激发属地政府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将两区一县比作三横,执委会就是一竖,三横一竖谓之“王”,执委会将与两区一县共同打好示范区这张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王牌”,充分体现“1+3>4”的效果。
从庹先金进组的第一天起,他就抹去了身上“嘉兴规划管理服务中心”的印记。“我就是一个长三角人,一个示范区人。”他说。
徐先飞原先在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政策法规处工作多年,作为单位代理人经常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参加行政诉讼案件庭审。
来到执委会后,他才意识到,政策法规组和政策法规处虽只一字之差,但工作侧重点上还是有明显不同。“这里更加偏重政策,更加强调改革集成和制度创新。”徐先飞说。
“在《纲要》和《方案》的指导下,我们在起草示范区支持政策时,听取了两区一县的需求,借鉴了临港新片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创新经验做法,吸纳了两省一市职能部门的意见建议,结合一体化示范区的目标要求,加以融合萃取。”徐先飞说,“我们的目的是使政策更加务实有效,便于推广。”
在执委会,需要对接的主体被概括为“三级八方”——沪苏浙、再加上苏州、嘉兴以及示范区的青吴嘉。但很多项目落地在乡镇和职能部门,加上虹桥商务区和长三办,每个小组的对接主体都超过10个。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如同“集团军作战”,需要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支持。执委会要上接“天线”,加强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国家部委沟通对接,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支持;要下接“地气”,真正了解基层所思所想所需;要左右逢源,协调好各级各方利益;要练好内功,提高自身战斗力、凝聚力、执行力。
公共和社会发展组组员高柳一一整天都没有出现在办公室,他去了吴江调研。在青吴嘉走一圈,是执委会成员的常态工作。上个月,6名组员兵分两路,登上了示范区专线公交车——一路沿着顺时针方向,一路逆时针,通过中途换车,将现有的5条线路坐了个遍。他们发现了一些新亮点,也收集到百姓的一些期待——间隔时间过长,有的
电子站牌信息更新不及时,有的只能刷一地公交卡……目前已形成相关报告上报。
高柳一坦言,刚来执委会时对于自己要做什么非常迷茫。如今,他已经基本摸清自己该干什么,继续思索怎么干。今年的重点任务中,公共和社会发展组承担的教育、卫生、旅游一体化工作都包含在内。
高柳一以医疗一体化举例。“现在要让上海的医疗资源更便捷地服务长三角,行政手段肯定要慎重,关键是推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吸引医生主动参与。怎么办?我们从基层寻找答案。吴江、嘉善的老百姓说,去上海看病,费时费力费钱,如果能请上海医生来当地出诊,多一点挂号费都行。所以我想到了探索挂号费用适当上调;而上海大医院的医生在交流中说,什么都不缺、就缺时间,所以我联想到职称评定,但具体政策肯定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他说,“很多政策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特别是涉及交通、教育、医疗、卫生、旅游、文化的,特别需要注重百姓的感受,闭门造车往往会给他们添麻烦。”
要素流动,必须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
整个下午,营商和产业发展组组员王梓烔都在研究统一公共信用评价体系,以及制定示范区“财税分享”实施方案两项工作,这也被列入今年示范区的工作重点。
目前,如果吴江企业家要去嘉善开办企业,即便他在吴江的信用评价很好,但由于指标、形式不统一,那么嘉善有关部门可能就不认可吴江出具的信用报告。将来,统一公共信用数据归集标准,推动形成统一的公共信用报告制度之后,异地办企将会更加便利。
王梓烔特别关注示范区营商环境的改善。在他看来,限制要素流动的壁垒,除了政策因素,还有人为因素。“企业自由迁移,往往会遇到不小的阻力。一方面,企业走后,地方税收会受影响;另一方面,企业迁出时需要清税,由于企业所得税实行预缴制。很可能出现在迁出地多缴了税,到迁入地退税;在迁出地少缴了税到迁入地补税。所以,我们认为在企业迁移后,迁入地和迁出地能在一定时间段内‘财税分享’,减小人为阻力。”王梓烔说。
晚上11点30分,庹先金长舒一口气,关上了办公室的灯,他和同事们一起赶回宿舍。他们有着共同的感受——累并快乐着。
“我们的工作,前无古人,但后一定有来者。我愿意做一颗铺路石,和一体化示范区一起成长。”庹先金说。
执委会“密码”
3——示范区实行“理事会+执委会+发展公司”的“三层次”管理架构。
5——执委会目前设5个小组,分别是综合协调组、政策法规组、生态和规划建设组、营商和产业发展组、公共和社会发展组。
“6+2”——示范区将在规划管理、土地管理、项目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和生态保护、公共信用等“6+2”领域加强一体化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示范区执委会的首要职责。
35——执委会共有35位成员,其中上海13人,江苏和浙江各11人。优秀年轻干部占一半以上。全部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博士4人、硕士18人。
作者:赵征南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朱辉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