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 周敏娴 实习生 姜方
一个多月前,21岁的韩国选手赵成珍在第17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金奖及最佳波兰舞曲奖。现居伦敦的著名钢琴家傅聪在获悉比赛结果后告诉记者:“优美的声音来自优美的灵魂,最后获奖的人,不一定是技术最好的,但一定是在音乐上最纯、最本真的。”见到这位“肖赛”新科状元后,终于得以理解这句话的真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样一位被琴坛称为“天赋乐感、才华惊人”的少年,不同于当下很多“高压”政策训练出来的琴童,是在非常普通的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赵成珍:童年没有高强度练琴的痛苦
眼前的赵成珍是一个穿着整洁得体、长相清秀的年轻人,眼神纯净明亮,带着少年才有的稚气,但举手投足间却又落落大方,一开口就显出了沉稳的一面。14岁赢得第六届莫斯科国际青少年肖邦钢琴大赛第一名;15岁赢得日本第七届滨松国际钢琴大赛第一名……年纪轻轻就有傲人获奖履历的赵成珍是个地道的“90后”——1994年出生在韩国首尔。现在定居巴黎的赵成珍就读于巴黎音乐学院,师从米歇尔·贝洛夫。
不同于很多学琴的孩子,赵成珍直到6岁才第一次接触钢琴,也是完全凭着兴趣,“当时我只是用一根手指敲击琴键而已”,直到10岁才开始系统地学习钢琴,11岁首次公开演奏,13岁进入专业音乐院校学琴。赵成珍说,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对他的成长有极大影响——因为双亲都不是音乐家,不会对他抱有过高的期望,更谈不上“高压”训练模式,他可以自由地做自己喜欢的事。谈及这点他很感激自己的父母,“他们都是低调又安静的人,总是默默地在背后支持我”。即使在得知赵成珍获奖后,低调的父母也只是远远躲在镜头背后,默默为孩子高兴。
没有“高压”和“棍棒”,赵成珍的童年很幸福。从13岁至今,赵成珍每天都会留出4小时左右的时间练琴,“最多只能练5小时,学校里有些人可以一天练10小时,我肯定做不到。”赵成珍说,超过5小时的训练会让他感到疲劳,练琴之余他会用冲澡和打个盹来放松自己。对他来说,自己的童年没有高强度练琴的痛苦回忆,所有的练琴时光都是美好的。
福克斯:尊重孩子是音乐教育重要一环
在音乐教育方面,除了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近几年,韩国古典乐界人才辈出,除了个人天赋之外,和社会环境也不无关系。在赵成珍出生长大的首尔,年轻一代非常热爱古典乐,赵成珍说首尔有着非常好的古典乐氛围,许多年轻人都在学习乐器,“很多古典音乐会,观众席都坐满了年轻人”。
相比这位世界冠军,我们目力所及的练琴孩子们的童年,大多是在戒尺、泪水、怒吼和压抑中度过。缺少对孩子天性的尊重,或许是不少中国琴童家长亟需反思的地方。在一手创建了175人的美国太平洋男童合唱学院总监凯文·福克斯看来,尊重孩子是音乐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当孩子们来到学校时会得到人手一个iPod,里面既有合唱团要训练的古典音乐,也可以自由下载自己喜欢的曲子,“我不希望孩子们对音乐的爱好局限于古典乐,”福克斯说。前天和昨晚,应“汉唐文化国际音乐年”之邀,美国太平洋男童合唱团登台上海大剧院。这支曾摘得4座格莱美古典奖项的男童合唱团,来自美国西岸唯一的一所合唱学院。合唱学院现有学生175名,组成6个童声合唱团及一个校友合唱团。凯文·福克斯本人8岁时就成为男童合唱团的一员。谈及音乐教育,福克斯指出,让孩子们学习相当于高等教育的音乐理论才是最大的挑战。他的妙招是将高深的音乐理论碎片化,一部分、一部分地教给学生。孩子们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今天学一些,明天再学一些,等意识到时,会发现已经不知不觉学完了看起来很难的理论。通过这种更富亲和力的方式,孩子们不再排斥学习一些看似艰深的知识。在教育过程中,老师从不灌输“将来要成为著名歌手”这样的观念,而是给孩子们自由选择的空间——从合唱团毕业的学生,大多有着成为专业音乐人的能力,即使没有成为职业歌手,其中多数人也从事着和音乐有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