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曹诺在钢管上展示优美舞姿。
右图:钢管舞工作室已有十余位学员在排练。
本报记者 陈龙摄
栖山路上老旧的商务楼,搭乘着迟缓的电梯向上,便到了曹诺的钢管舞工作室。逼仄的房间内五根钢管排列紧凑,狭长的阳台上搭起两块帘布就成了更衣室,唯有白墙上装裱起的篇篇获奖剪报,以及剪报下悬挂着的大赛奖牌,诉说着这位26岁姑娘辉煌的过往以及那些正待完成的梦想。
中国钢管舞国家队队员,这是曹诺的另一个身份。五年前,她在商场的海报中初识这项深受误解的运动;五年后,她要以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去改变偏见。传统观念下,钢管舞萌芽于夜店,难免被贴上艳俗甚至情色的标签。就连曹诺本人也曾听闻过一些俱乐部在声色场所谋求生路,但在她看来,“那并非钢管舞的本质。真正的钢管舞融合了竞技与舞蹈,是最纯粹的运动。”
曹诺了解遭受偏见的苦楚与委屈,在真正于全国大赛取得成绩前,她甚至不敢将自己练舞的故事与家人言说。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她同样认为,只有当中国在世界钢管舞赛事中有所突破,误解的坚冰才有可能被融化。如今的她已是中国钢管舞国家队的中坚力量,还在不久前随队取得钢管舞世锦赛铜牌。然而,置于她与队友们面前的另一个尴尬现实则是,这支所谓的“国家队”只有世界钢管舞协会的授权,他们能顶着“中国队”的名号在国内选拔队员,却从未跻身于中国舞蹈协会、中国体育舞蹈协会以及国家体育总局的管辖范围内。
无编制、无保障、无经费,就连参赛的路费都要自己承担,这是一支依托梦想凭空建起的队伍,但梦想总得有物质基础才有可能实现。对于如今租下这间有些简陋的舞房,曹诺从不避讳自己的想法,“我26岁了,需要份稳定的收入。”然而,比谋生更重要的是,“运动员的生涯毕竟短暂,只有这样我才能一直跳到老,并将这项运动一直推广下去。”
在拥有属于自己的舞蹈教室前,几乎每个钢管舞舞者都只能依靠在其他舞蹈教室做教练营生。也曾“寄人篱下”的曹诺说,对于如何经营,她过去未曾耳闻,如今也一窍不通,“只能慢慢摸索,但无论收入多或少我都不会后悔,因为即便只是让更多人了解钢管舞,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值的事情。”
文汇报记者 谢笑添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